[转发]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ppt(8.02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上册)
教 材 分 析
全
册
教
材
安
排
数的认识:2 0 以内的数
数的运算:1 0 以内的加、减法
2 0 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常见的量:整时和大约几时
“数与代数”领域
上、下、前、后、左、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空间与图形”
领域
有趣的拼搭
丰收的果园
“统计与概率”领域
分类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整理
数据
简单的统计表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在提供的场景中分别数 1 1 0 个
物体
的个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数一数
1.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让学生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
3. 可以组织数现实物体的练习
。
P002-003
一、教学内容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比一比
1. 在复杂的情境中提供比较的内容。
2. 把比较方法的探讨作为教学的重点。
P004
P005
组织活动
3. 在不同形
式的练习中
初步培养学
生的判断、
推理能力。 P005
P006
看
图
判
断
P006
一、教学内容
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分一分
1. 让学生在现
实情境中感受
分类的意义和
必要性。
P007
2.练习安排层次
清楚。
(1 )给定标准让
学生分类。
P007
P008
(2 )自选标准分类。
( 3 )把分类方法用在现实生活中。
P008
P008
一、教学内容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 认位置
1. 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组织学
习活动。
P009
2.只选择位
置关系十分明
显的素材。
P010
第五单元 认数(一)
~
一、教学内容
认识 1 0 以内的数。
分六段安排:
( 1 )认识 1 5 各数;
( 2 )认识几和第几;
( 3 )认识数 0 ;
( 4 )认识 = 、 > 、 < ;
( 5 )认识 6 9 各数;
( 6 )认识数 1 0 。
~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认识数时逐步抽象、
概括,让学生充分感受
数的意义。
2.重视写数教学。
P011
3.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认识几和第几
区分几和第几
运用几和第几
起点约定俗成
P014
P014
P014
起点自定 起点题目中给定
P015
P014 P015
4.多方面展示0的含义
表示没有物体
P016
表示起点
体会 0 的其他含
义
P016
P017
5.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初步培
养学生的符号感。
P018
P019
6. 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10个一是1个十。
7.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 1 )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感受其数值
。
P024
(2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3 )掌握数序。
(4 )用数表述信息。
P022
P025
P025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1. 创设堆积木的情境引入新课。
2.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空间观念
的形成。
P026
P027
教材呈现顺序 空间观念的形
成过程
积木分类 分离出研究对象
观察某类积木 形成实物表象
呈现图形 形成一般性表象
命 名 形 成 概
念
举 例 扩大概念外延
3.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形体 左右
几和第几
变式 分类
填表
P027
P027
4.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P028-029
注意(1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 )课堂上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根本目的: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
习情感。(《标准》)
一、教学内容
1 0 以内数的组成。
分四段安排:
( 1 ) 4 、 5 、 2 、 3 的分与
合;
( 2 ) 6 、 7 的分与合;
( 3 ) 8 、 9 的分与合;
( 4 ) 1 0 的分与合。
第七单元 分与合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提供了由分实物到分解数到合成数的
数学活动线索。
逐步抽象 一式两
用
P030
2.给学生提供自
主探索的机会。
P030
P031
(1 )由 一图一式
到
一图两式 。
(2 )由分好实物让
学生填数,到
让学生自己分
实物自己填数。
3. 逐步提高数学
活动的要求。
“ ”
“ ”
P032
(3)逐步提出有次序地分的要求。
P035
P037
玩数字
卡片
4. 让学生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
对口令
找朋友
猜一猜
P031 P036
P037 P038
P034
P036
一、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含义,1 0 以内加、减法的
口
算,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分成九段安排
(1 )5 以内的加、减;
(2 )有关0 的加、减;
(3 )有关6 、7 的加、减;
(4 )有关8 的加、减;
第八单元 加法和减法
(5 )有关9 的加、减;
(6 )有关1 0 的加、减;
(7 )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8 )求未知加数;
(9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 )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
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P040
P042
P044
(2 )通过操作和表述加深对加、减法含义
的理解。
P041 P043
P041 P043
( 3 )通过“一图一式” “一图两
式”
“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P048
P050
P054
2.重视加、减计算的练习。
(1 )练习题数量足,趣味浓。
P049
P051
P052
P070
(2 )计算方法思路宽,形式活。
题组练习
合情推理
开放题
P049 P051
P058
P049
P051 P057
找规律 帮助记忆
P071 P072
(4 )安排加、减两
步计算。
( 3 )安排求未知加数
。
P062
P066
P068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1 )改革应用题教学,层次清楚地安排解决
问题的内容。
①用图画呈现已知条件,不提问题,算式中
给出运算符号
P053
② 用图画或图
文结合呈现已知条件
,提出问题。
③ 用符号表示
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
P058
P061
④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P067
P068
P069
⑤每一层次中都安排了开放题。
P047
P053
P073
(2 )安排场景问题型的实践活动。
P074-075
一、教学内容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数
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
图和简单的
统计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统计活动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 统计
P076-077
2.按统计过程提供数学活动线索。
收集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3.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
高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认识1 1 2 0 各数。
分两段安排:
(1 )1 1 2 0 各数的意义、组成
和读写;
(2 )1 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重视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借助
计数单位十认识11~ 20各数。
第十单元 认数(二)
~
~
P078
用小棒表示数 用计数器表示数 写数
数的组成
2. 由具体到抽象
逐步认识各数的
组成,初步认识
数位和十进制计
数法。
P080
3.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感受数值
了解数序
P079
P079
P079
P079
感受序数意义
为估算打基础
大小比较
P081
P081
P083
4.安排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习
进位加、退位减作准备。
P082
P083
P083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
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第十一单元 认识钟表
P084
2.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084
P085
一、教学内容
2 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分三段安排:
(1 )9 加几;
(2 )8 、7 加几;
(3 )6 、5 、 4 、 3 、2 加几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创设情境。
第十二单元 加法
P086
P090
P094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P086 P087
3.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P090
4.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以
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温习思路
引导记忆
P091
P087
P094
激发兴趣
发现规律
帮助记忆
P088
P091
P097
5.进一步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 1 )更注意引
导学生
用三句话表述信
息。
P093
(2 )题目加大了思考的难度。
组合条件
提出问题
选择条件
解决问题
P096
P099
P099
如何使用教材?
1.认真钻研教材;
2.敢于创新;
3.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机动教学
时间。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
地址:南京市定淮门大街 11号商会大厦 B2104
室
邮编: 210036
电话: 025-86217370
传真: 025-86217373
网址: www.xxsx.cn
谢谢各位!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