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06届北大附中深圳分校高三数学模拟试卷三 高三.ppt(7.40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2017年4月27日
2006 届北大附中深圳分校
高三数学模拟试卷三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高三数学组 倪
杰
同
学
们
好
!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
题 )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5分,共 50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若函数 f(x)的反函数 f-1(x)=1+x2(x<0),则 f (2)的值为
A.1 B.-1 C.1或 -1 D.5
24 , ,025 4
1
5
2.已知 sin2α= , 则 sinα+cosα等于
A. B. C. D.15
7
5
7
5
4.已知数列 {an}的前 n项和为 Sn,且 Sn=2 (an- 1),
则 a2等于
A.4 B.2 C.1 D.- 2
B
B
A
A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3. 已知向量 a =(2,3), b =(- 1, 2),若 ma+nb与 a-
2b共线,则 m : n 等于
A.- 1: 2 B.2: 1 C. 1: 2 D.- 2:
1
1.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ξ 的概率分布列
为:
则 ξ 的数学
期望
Eξ= x1p1+ x2p2+…+ xnpn+…
E(aξ+ b)= aEξ+ b2. 数学期望的性质:
3. 若 ξ ~ B(n , p) ,则 Eξ=
np.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⑴ Pi≥0, i= 1, 2,…; ⑵ P1+P2+…
=1 .
4. 方差 : Dξ =( x1-Eξ ) 2p1+( x2-Eξ ) 2p2
…+ +( xn-Eξ ) 2pn …+ 称为随机变量 ξ 的均方
差,简称为方差,式中的 Eξ 是随机变量 ξ 的期望
.
6. 方差的性质:( 1 ) D (aξ+b)=a 2 Dξ ;
( 2 ) Dξ=Eξ 2–(Eξ) 2;( 3 )若 ξ ~ B (n , p) ,则
Dξ=np(1-p)
5. 标准差 :Dξ 的算术平方根 叫做随机变量 ξ 的
标准差,记作 σξ .
D
复
习
回
顾
5.已知随机变量 ξ的分布列为下表所示
ξ 1 3 5
P 0.4 0.1 x 则 ξ的标准差为
3.56 3.2A.3.56 B. C.3.2 D.1
y6.若实数 x, y满足 |x-1|-ln =0,则 y关于 x的函数的图象形状大致是
7.已知两点 M(-5, 0)和 N(5, 0),若直线上存在点 P
使 |PM|-|PN|=6 “则称该直线为 B ”型直线 , 给出下列直
线 , y=x+1① ,② y=2, y= , y=2x+1③ ④ , “其中为 B型直
”线 的是
A. B. C. D.①③ ③④ ①② ①④
4
3 x
B
B
C
xM NA1 A2
B1
B2y P
3
6
4
8.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中,已
知 AB=1, D在 BB1上,且 BD=1,若 AD
与侧面 AA1CC1所成的角为 α,则 α的值
为
A. B. C.arctan D.arcsin4
10
4
9.已知 f(x)是定义在 R上的奇函数,且是周期为 2的
周期函
数,当 x [0.1)∈ 时, f(x)=2x-1,则 f(log 0.56)的值为
A. - 2,5 B. - 5 C. - 0.5 D. - 6
D
C
x [∈ - 1. 0)时 , f(x)=1 - 2 - x, 而- 1<2+log26 - 1<0,
在 Rt△ABD中, 2 2AD AB +BD 2 ,
E
2 2 5AE AF +EF 2 ,在 Rt△AEF中,
F
在 Rt△ADE中, 2 2 3 DE 6DE AD -AE sin .2 AD 4 ,=
f(log 0.56)=f(2+log26 - 1)=1- 0.25×6=0.5
P(x0,y0)
x
y
OF1 F2
Q
延长 PF2与 F1M相交于
Q,
M
2 2
116 8
x y
1FM MP
uuuur uuur OMuuuur
2
10.已知点 P是椭圆 (x≠0, y≠0)上的动点
,
F1、 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 O是坐标原点,若 M是
∠ F1PF2的角平分线上一点 , 且 =0, 则 | |的
取值范围是
A.[0.3) B.(0, 2 ) C.[2 , 3) D.[0, 4]
2 B
d1 d2 焦半径 |PF1|=e×d1
2
0 0( )ae x a exc
同理焦半径 |PF2|=a-
ex0
|QF2|= |PF1|—|PF2|=2ex0= 0 0 02 22 2 ,( 4 4)4 x x x
2 0
1 2| 0 | | | 2 2 | 0 | 0.2 2M QF x M
uuur uuur
,且
则 |OM|=0.5 |F2Q|=0.5 | (|PF1|-|PF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1.一个正三棱柱恰好有一个内
切球 (球与三棱柱的两个底面
和三个侧面都相切 )和一个外
接球 (球经过三棱柱的 6个项
点 ),则此内切球、外接球与
正三棱柱的表面积之比为2π: 10π: 9 3
设正三棱柱的侧棱为 2a,,则内切球的半径 r=a,内切
球的
表面积为 4πa2;
2 233 2 3a 2a+2 2 3a4 18 3a 其表面积为() ;
三棱柱的底面的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 3a,
220 a .5a, 4 5a 其表面积为()外接球的半径 R=
R a
2a
12.已知△ ABC的三个内角 A、 B、 C所对的边分别
为 a、 b、 c,若△ ABC的面积为 S=a2-(b-c)2,则 tan
= 2
A
2 12sin cos 4 2sin , tan .2 2 2 2 4
A A A A 故
2 2 2
sin 4 4 4 4cos 4(1 cos )2
b c aA A Abc
1
4_____
n(3 )x
2 3 2006
2 3 2006
2006 3 3 3
2005 a a a
L
13.设 an (n=2, 3, 4,…) 是 的展开式中 x的一
次项的
系数 , 则 an=__________, 的值是
____.
18n-21 n(n 1)32
展开式中 x的一次项的系数为 Cn23n-2
k k
k k 2
3 2 3 18 1 118( ),a k(k-1) 3 k(k-1) k-1 k 因为
2 3 2006
2 3 2006
3 3 3 1 1 1 1 1 118[ 1 ]=18[1- ].2 2 3 2005 2006 2006a a a L L(-)()+ + ()
由 S=a2-(b-c)2 ,得 bcsinA=-(b2+c2-a2)+2bc,
1
21
2
1 21 [ ]2 f x f x
14.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对于任意的 x1 D∈ ,
存在唯一的 x2 D∈ ,使 =C(C为常数 )成
立,则称函数 f(x)在 D上均值为 C,下列五个函数:
① y=4sinx;
②y=x3;③ y=lgx;④ y=2x;⑤ y=2x-1.则满足在其定
义域上均值为 2的的所有函数的序号是 ___________.② 、③、⑤
①y=4sinx
x
y
O ②y=x3
x
y
O
⑤y=2x-1
x
y
O④y=2x
x
y
O
1
③y=lgx
x
y
O
1
三、解答题:(共 6小题,共 80分)
2cos 1 cos cos 2cos x,OPOQ OP OQ x uuur uuur uuur uuur所以()
2
·2coscos 1 cos·
OPOQ x
xOP OQ
uuur uuur
uuur uuur
2
2cos 2(2)f (x) .11 cos cos cos
x
x x x
min
2 2f (x) .3
[ , ]4 4
OP OQuuur uuur和
15.(本小题满分 13分 )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点 P(1, cosx)、 Q(cosx, 1),x∈
(1) 求向量 的夹角 θ的余弦值; (2)令
f(x)=cosθ,
求 f(x)的最小值 .
1 3 22 cos ,cos 2x x
(1) 1 cos x (cos ,1),OP OQ x uuur uuur解:因为
我爱北京天安
门2 1cos ,1 ,cos2 cosx x x
时单调递减.
16.(本小题满分 13分 )某公园有甲、乙两个相邻景点
,原拟定甲景点内有 2个 A班的同学和 2个 B班的同
学;乙景点内 2个 A班同学和 3个 B班同学,后由于
某种原因甲乙两景点各有一个同学交换景点观光 .(1)
求甲景点恰有 2个 A班同学的概率; (2)求甲景点 A
班同学数 ξ的分布列及期望 .解: (1)甲乙两景点各有一个同学交换后,甲景点恰
有 2个 A班同学有下面两种情况:
P(A1)=
1 1
2 2
1 1
4 5
· 1
·5
C C
C C
② 互换的是 B班同学,则此时甲景点恰有 2个 A班同学的
事件记为 A2,则 P(A2)=
1 1
2 3
1 1
4 5
· 3
·10
C C
C C
1 .2故 P=P(A1)+P(A2)=
则 ξ的分布列为:
ξ 1 2 3
P 15
1
2
3
10
19 .10Eξ=
① 互换的 A班同学,则此时甲景点恰好有 2个 A班
同学的
事件记为 A1,则
(2)甲乙两景点各有一个同学交换后,设甲景点内 A
班同学数为 ξ,则 ξ=1, 2, 3, 有下面三种情况:
① ξ=1,甲景点 A班同学与乙景点 B班同学互
换, P(1)=
3
10
ξ= 2, 甲、乙景点的 A班同学互换;甲、乙景点的
B班同学互换, P(2)=12③ξ=3,甲景点 B班同学与乙景点 A班同学互
换, P(3)=
1
5
17.(本小题满分 13分 )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 AA1=2, AC=BC=1,∠ ACB=90°,点 E
是 AB的中点,点 F在侧棱 BB1上,且 EF CA⊥ 1.
(1)求二面角 C-A1F-E的大小 ; (2)求点 E到平面 CA1F
的距离
E
F
A
C
B
A1
C1
B1
解:方法一: (1)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面
A1B⊥面 ABC,又 AC=BC, E为 AB中点 , ∴
CE AB, ⊥
∴ CE⊥ 面 A1B,
G
∴∠CGE为二面角 C-A1F-E的平面角 .
又∵ CE⊥面 A1B,∴ CE EF, ⊥ 而
EF CA⊥ 1, EF∴ ⊥面 A1CE , EF A∴ ⊥ 1E.
∴△A1AE EBF∽△ , BF=∴
1
2
2 12·. 2 2 4
AE BEAA
过 E作 EG FA⊥ 1,垂足为 G,连结 CG,
∴CG A⊥ 1F
在 Rt A△ 1AE中,
2 2 2 2
1 1
2 3 22 ( ) ,2E 2A A A AE
在 Rt EBF△ 中,
2 2 2 22 1 3( 2F 4 4E BE BF )(),
11
2 2F 94A E EFA ,
1
1
3 2 3
· 22 4= 2
4
E 9G
AE EF
AF
,
2
2
1, 45 .CE CGEEG 又 CE= ,∴ tan CGE=∠
即二面角 C-A1F-E的大小为 45°
EA B
A1
C1
B1
F
C
G
1 1E-A CF C-A EFV =V
1 1
1 1 1 1
3 2 3 2CE AE EF CG AF d
1 2 3 2 3 1 1 91 ,3 2 2 4 3 2 4 d
(2)设顶点 E到平面 A1CF的距离为
d,由 (1)CG=1, CE⊥面
A1B, A1F EF.⊥
E
F
A
C
B
A1
C1
B1
G
∴ d= ,故点 E到平面 A1CF的距离为12
1
2小结:点到面的距离的求法(转化为点点
距)利用等积法或向量方法求解,转化为向
量的计算问题可以回避此类问题中大量的作
图、证明等步骤,;直线到与它平行的平面
的距离的求法(转化为点面距);两个平行
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求法
(找出公垂线段或转化为线面距离)
奎屯
王新敞新疆
解:方法二 (1)如图,分别以 CA、 CB、 CC1为 x轴
、 y轴、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设 BF=x,则
C(0, 0, 0) ,
A(1, 0, 0), B(0, 1, 0), E(0.5, 0.5, 0), F(0
, 1 , x), A1(1, 0, 2),
EA B
A1
C1
B1
C
z
yx
F
1
1 1, , , 1 0 22 2EF x CA
uuur uuur
()(,,),
∵EF⊥CA1, 则 1·0EF CA
uuur uuur
∴-0.5×1+0.5×0+2x=0,x=0.25
∴F(0 , 1, 0.25)
1
2 0(x,y,z) 0·0 11 0(x,y,z) 0·0 44
x z
y z
r uur
r uur
(1,0,2)n CA则 (0,1, )n CA
由题意 CA=CB, E为 AB的中点,所以 CE AB⊥ ,又三
棱柱 ABC-A1B1C1 为直三棱柱,∴ CE⊥平面 A1EF.
设向量 n=(x, y, z)为平面 A1CF的法向量
令 x=2,则 x=-1, y=0.25 ,∴ n=(2, 0.25, -1 )
CE uuur (0.5, 0.5, 0)为平面 A1EF 的法向量
0
9
·2 8cos , n, 45 .29 2
4 2
n CEn CE CEn AE
r uuurr uuur r uuur
r uuur
∴ 二面角 C-A1F-E的大小为 45°
9· 18d .9 2
4
CE n
n
uuur
向量 CE在平面 A1CF的法向量 n上投影长即为点 E到平
面 A1CF的距离
(2)向量 CE在平面 CA1F的法向量 n上的射影的长为
∴ 点 E到平面 A1CF的距离为
1
2
P1
P2
P
O
13
2
1 2
27 , 24 PP PP
uuur uuur
18.(本小题满分 13分 )
如图,已知△ P1OP2 的面积为 ,求以直线
OP1、 OP2为渐近线过点 P 的离心率为 的双曲线方
程 . 解:以 O为原点,∠ P1OP2的平分线为 x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
x
y
2 2
2 2 1,x ya b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13 .2由于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 2
2
2 2
13 3e 1 ,4 2
c b b
a a a
3y .2 x ∴ 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由此设点 P1(x1, -1.5x1)P2(x2,1.5x2)(x1>0,x2>0),由题设知点
P分 P1P2所成的比 λ=2,
得点 P的坐标为 1 2 1 22 2( , )3 2
x x x x
又点 P在双曲线上,∴
2 2
1 1 2
2 2
2 2 19 9
x x x x
a a
即 (x1+2x2)2-(x1-2x2)2=9a2,
∴8x1x2=9a2 ①
2 2
1 1 1 1
2 2
9 13| OP | ,4 2
13| | 2
x x x
OP x
又
,
2
1 2 2
2
322 tan x 122sin POP ,91 tan x 131 4
PO
PO
且
1
2∴S△= |OP1||OP2|sin P∠ 1OP2= 1 2
1 13 12 27×,2 4 13 4x x 9 .2由此得 x1x2= 代入①式得 a2=4, b∴ 2=9,
所求方程为
2 2
1.4 9
x y
P1
P2
P
O x
y
(万能公
式)
2 11 1, , ,2 n nx x x f x n N 3
2 1| 2 | .32nx
19.(本小题满分 14分 )
已知 f(x) = 且 1<x1<2.
(1)当 n≥2时,求证: 1<xn< ; (2) 试确定一个正整数
N(N≥2),使得当 n>N时,都有1
2
(1)证明: f(x)=
x2+x+1, xn+1=f(xn),
3
2
∴1<x2<
∴当 n=2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 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 1<xk<3 .2
21 3( ) ( 1) [1 ,2 2f x x Q ,在,)上是减函数
3
2∴xn+1= xn2+xn+1= (xn-1)2+12
1
2 3
2①当 n=2时, x2= (x1-1)
2+12
2
1
1 3( 1) ,2 2k kx x
用数学归
纳法证明
1 1
3 3(2) ( ) (1), 1 ,2 2k kf f x f x
3 .2
∴ 当 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 , 综上,由 ①、②可知对于
任意 n≥2都有 1<xn<
n 1 12 2 1 2 ,2n nx x x 即
1
1| 2 | | 2 | | 3[1 ( 2)]22 2 |,2n n nnx x x x n ()
1 22
1 1| 2 | | 2 | 22 2n n nx x x L
22 2 1
1 1 1 1| 2 | ,2 2 2 2n n nx
65 6 1
1 1 1| x 2 |32 2 2 因为,所以,
n
1| x 2 | .32 即存在 N=5,当 n>5时,都有
2 2
1 1
1 3 1 32 ( 1) , 2 ( 1) 22 2 2 2k k k kx x x x ()因为所以,
2
1
1 12 2 2 2)[1 ( 2)]2 2k k k k kx x x x x ()()=(
20.(本小题满分 14分 )设函数 f(x)=(1+x)2-21n(1+x).
(1)求 f(x)的单调区间;
(2) 若当 时 ,(其中 e=2.718…)不等式 f(x)<m
恒成立,求实数 m的取值范围;
(3)若关于 x的方程 f(x)=x2+x+a在区间 [0, 2]上恰好
有两个相异的实根,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
1[ 1, 1]x ee
2 21f (x)=2[(x 1) ]1 1
x x
x x
´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 ( -
1, +∞),由 f′(x)>0得 x>0,由 f′(x)<0, - 1<x<0.
则递增区间是 (0, +∞); 递减则区间 (-
1, 0); 2 2f (x)= 01
x x
x
´
1[ 1,0]e
(2)由 ,得 x=0由 (1)知 f(x)在
上递
减,在 [0, e - 1]上递增, 221 1f ( 1) 2, 1 2f e ee e 又,
故 m>e2-2时,不等式 f(x)<m恒成立;
2
2
1e 2> 2e 且,
1x [ 1, 1]ee 时,f(x)的最大值为 e2-2,
(3)方程 f(x)=x2+x+a =(x+1)2-2ln(1+x), 得 x- a+1- 2ln(1+x)=0
则因 2 1g (x) 1 ,1 1
x
x x
´
所以 g(x)在 [0, 1]上递减,在 [1, 2]上递增,
为使方程 f(x)=x2+x+a在 [0, 2]上恰好有两个相异的实
根,只需 g(x)=0在 [0,1)和 (1,2 ]上各有一个实根,
于是有
0 0 1 a 0 a 1
1 0 2 a 2ln 2 0 a>2 2ln 2
3 a 2ln 3 0 a 3 2ln32 0
g
g
g
∵ 2-2ln2<3-2ln3,解得 2-2ln2<a≤3-2ln3.
故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 2-2ln2<a≤3-2ln3.
记 g(x) =x- a+1-
2ln(1+x),由 g′(x)>0,得 x>1,由 g′(x)<0得- 1<x<1,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 , 即
使家财万贯 , 他仍是个贫穷的人 ;
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
富有的人。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
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 ! 树
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
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奋斗者不一定成功 , 不奋斗者一定不
成功 !
教师寄语
:
斗奋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