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08:32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硫酸 高三.ppt(856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硫 酸湖南师大三附中化学 组 【学习目标】 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 水性和强氧化性); 掌握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习重点】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工业的主要反应原理。 硫酸的主要用途 【知识要点】 一、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二元强酸)  1、跟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 2、跟较活泼的金属反应: Zn+H +— 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H +—  4、跟碱反应: NaOH+H2SO4— Cu(OH)2+H2SO4— Ba(OH)2+H2SO4—  5、跟盐反应: Na2CO3+ H2SO4— BaCl2 + H2SO4— 〖针对性训练〗  1、现有四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向其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 Mg、 MgO、 Mg(OH)2、 MgCO3,充分反应 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 2、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 [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 ,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二、浓硫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 色油状 挥发(沸点 338℃)液体,密度大(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且质量分 数越大其对应的密度也越大,易溶于水,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应把 ______沿 ______注入 _______中 ,并 ___________以防 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 ( 1)强氧化性(常温下,浓硫酸可使 ________等金属 ________) Cu+H2SO4(浓 ) ─ C+H2SO4 (浓 ) ─ H2S+H2SO4(浓 ) ─ FeS+H2SO4(浓 ) ─ 2、化学性质: ( 2)吸水性:吸收物质中的水蒸气或结晶 水。可用作干燥剂,但一般不能干燥 性和 _____性气体。(浓硫酸可用作有机反 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 ( 3)脱水性:将某些化合物中氢、氧按 2:1 原子个数比脱去。(浓硫酸可用作有机反应 的催化剂和脱水剂) 注:浓硫酸在有机反应中还可起磺化作用, 如苯与浓硫酸反应。 〖针对性训练〗  1、现有 O2、 NH3、 H2、 H2S、 Cl2、 N2、 HI、 HBr、 CO、 CO2、 SO2、 SO3等气体,其中 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有 。  2、浓硫酸使石蕊试纸先变 色,后变 色。  3、皮肤上一旦沾有浓硫酸,先 ,再 ,最后再涂上 溶液。 SO42-的检验 原理: Ba2++ SO42-=Ba SO4 供选 试剂 A、 BaCl2-----HCl B. BaCl2-----HNO3 C. Ba(NO3)2---HCl D. Ba(NO3)2--HNO3 鉴定 先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硫酸根 练习 1 化合物 X 、 Y、 Z是由短周期的三种元素两两结 合而成, X 、 Y、 Z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 XX YZ YY ZZ MN+M W 又知 X、 N、 W均为液态物质,且 X与 N的组成元 素相同。请回答: ( 1)上述转化关系图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 ) X、 Y、 Z、 W的化学式是: X 、 Y 、 Z 、 W ( 3 ) X与 Y、 X与 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合反 应 SO2 H2S H2SO4H2O2 H2O2+SO2=H2SO4 H2O2+H2S=S +2H2O 例 .某化工厂生产硫酸 ,用一种含 SiO2杂质的黄 铁矿样品 ,经过测试该矿石 ,发现 1g矿石样品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 ,残余固体是 0.76g.  问 (1)写出工业生产硫酸的几个步骤中有关的 化学方程式 . (2)若取 1t该矿石 ,可制得 98%的浓 H2SO4 多少吨 ?(设生产过程中硫损失 2% ) 4FeS2+11O2= 8SO2↑+2Fe2O3 2SO2+O2=2SO3 SO3+H2O=H2SO4 设 1g样品中含纯 FeS2Xg 2FeS2---------Fe2O3 240 160 X=0.72(g) X    0.76g-(1g -X)     设 1t该矿石 ,可制得 98%的浓 H2SO4Y t. FeS2──────2H2SO4  120 2X98 0.72t     98%Y Y=1.18t 答 :制得 98%的硫酸 1.18t.  再 见!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9:0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