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08:36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 高二.pps(4.98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课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 界 经济危机 目标与导学 3 、掌握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和新 政措施与效果。 1、掌握“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 期是什么时间? 2、掌握 1929 年一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三个特点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4至 1929 达标与释疑 美、日一直向前发展, 法、德、英先后超过战前水平 情况 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相对 稳定时期,美国资产阶级 大肆叫嚣美国资本主义已 进入“永久繁荣”阶段, 胡佛当时竞选时保证 : 不久之后就会“使美国人 ,家家锅里有一 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的预言。但不久, 经济危机就粉碎了他美丽的预言,胡佛也 被嘲讽为“饥饿总统”。 二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危机爆发 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 ,而人民的消费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生产 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造成生产过剩。这是 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2. 经济危机原因 美国从 ____开始 ,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 危机的特点 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 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 3000万人;就业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大大 减少,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 所。 经济危机期间,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悲惨 ,而垄断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 他们的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4. 经济危机的危害 ____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1. 罗斯福当选总统: 三、罗斯福新政 1933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前提下,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 ________ 。 特点 :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 经济危机 2. 新政的目的、前提和特点 ①从 ________ 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 ,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 通。 3. 新政的主要内容 ; 整顿银行 缩减大片耕地 屠宰大批牲畜 ②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由政府付款补偿。 ③中心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 。 1933 年,国会通过 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个 法案,各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 _____________ ,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 时数,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 _____________ 。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国家工业复兴法 ④美国新建了许多 __________,包括筑 路、架桥、植树、兴修水利工程等,以 减少庞大的 ________ ,刺激 __________ 。 公共工程 失业队伍 消费和生产 公平经营规章 调节和控制 “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美国的经 济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得到稳定。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 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_________________ 。 4. 新政的效果 缓慢地恢复过来 资本主义的统治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时间: 1924--1929年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特点 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强 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时间:1933年 目的 措施 整顿银行 调整农业 调整工业 兴建公共工程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效 果 美国的经济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得到稳定。缓慢地恢复过来 资本主义的统治 1. 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 的“相对稳定”时期: A. 1929—1933年 B. 1924—1929年 C. 1918—1923年 D. 1933—1939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哪国 开始?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一、单项选择题 B B 激活练习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C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 ______ 年到 ______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出 现了一时的“繁荣”。 二、填空题 2.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 重的 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1933年, ______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 这一局面,他一上台,就宣布实行 ____。 罗斯福 经济危机 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新政” 1924 1929 达标测试 1.以下这段话摘自 1933年 3月 4日美国总 统罗斯福就职演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 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 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 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 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 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 旦。” ①这段演说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②本课中的哪几幅形象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的美国社会? 三、材料解析 ①这段演说反映了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 ;②《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胡佛 村”及其“村”民》、《等候领救济面包的 长队》这三幅形象图,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2.“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 1500万,可能高 达 1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 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交易 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 87亿美元暴跌到 19 亿美元。……大批银行倒闭……”“无休止地 寻找工作,……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 难、……能卖掉的一切东西都被卖了。……城 市里到处可见施粥站。……一位作家曾看到 50 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蜂拥着在抢芝加哥旅馆外 面的一个垃圾桶。” 请回答①指出它是发生在哪一次经济危机中的 现象?请介绍一下这次危机的特点。 ②危机说明了什么? ①是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危机。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 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②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 产物,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从哪国开始的 ?有什么特点? 从美国开始。有如下特点:①影响到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造成经济各部门的危机,因此 范围广。②时间长。③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 业生产下降,贸易缩减,破坏性极大。 四、问答题 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一系列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摆脱危机。 中心措施是贯彻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 业进行调整。 2.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为克 服危机,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什么? (1)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 导,消除经济危机。 3.试述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措施和效果 . (2)措施 : 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 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 ②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 和屠杀大批牲蓄,由政府付款补偿。 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根据 这个法案,各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 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 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 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 和控制。 ④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包括筑路、 架桥、植树、兴修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庞 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3)作用:“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 收效。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 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但是,它不能从根 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失 业 的 人 群 严重的经济 危机,引起 了政治危机 ,各国的阶 级矛盾十分 尖锐。资产 阶级赶紧寻 找各自的出 路 . 在美国 ___ 叹交换手段难 逃贸易长流冰 封,看工业企 业尽成枯枝残 叶;农场主的 产品找不到市 场;千万个家 庭的多年积蓄 毁于一旦。” ——罗斯福 1933 年 3月 4 日就职演说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8:5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