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映射的概念、表示方法.
2.象、原象的概念.
3.一一映射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表示方法.
2.了解象、原象的概念.
3.通过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对应、映射是一种联系方式.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论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重点
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概念教学是中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绝不能因其易而轻视,也不
能因其难而回
避.概念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就学生而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
环.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原因是复杂的,但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
因此,就教师而言,抓好概
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这就是选定讲授法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方
法并不一定是惟一的最好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5张:
第一张:初中学过的对应的例子(记作§2.1.1 A)
①对于任何一个实数,数轴上都有惟一的点和它对应;
②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个点,都有惟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
应;
③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惟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④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相应坐标平面内都有惟一的抛物线和它对应.
第二张:课本P 47图2—1中四个对应图(记作§2.1.1 B)
第三张:判断下面的对应是否为映射(记作§2.1.1 C)
①设A={1,2,3,4},B={3,4,5,6,7,8,9}.集
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乘 2加 1”和集合B中的元素2x+1对应,这
个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为什么?
②设A=N+,B={0,1},集合A中的元素x按照对应法则“x除以2
得的余数”和
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这个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为什么?
第四张:课本P 48图2—2(记作§2.1.1 D)
第五张:本课时教案后面的预习内容及预习提纲(记作§2.1.1 E)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前面一章,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 ”,请同学们回忆一
下“∈”“”符号的哪边是
元素?AB,A B,A B的含义是什么?
[生]“∈”“”符号的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AB 是说集合 A
是集合B的子集,但不一定是真子集;A B是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即
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A B是说 A不是 B的子集,即集合 A中至少
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师]好,大家对集合概念掌握得非常准确.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对应的例
子,如(打出投影片§2.1.1 A,师生共同看例子).这一节,我们来学习一种特
殊的对应——映射(导入课
题并板书).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看两个集合 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的例子(打出投影片
§2.1.1 B),为简明起见,这里的A、B都是有限集合.
(对每个对应都要强调对应法则,集合顺序).
[师]这四个对应分别是怎样形式的对应呢?
[生]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一对一.
[师]这四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对于集合 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在集合 B中
都有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师]观察图2.3.4想一想这三个对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左边集合 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
照某种对应法则f,在右边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上面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回答得确切,准确,教师要抓住时机予以引导.)
[师]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
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
(包括集合A、B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
→B
注意:①符号“f:A→B”表示A到B的映射;
②映射有三个要素:两个集合,一种对应法则,三者缺一不可;
③集合的顺序性:A→B与B→A是不同的;
④箭尾集合中元素的任意性(少一个也不行),箭头集合中元素的惟一性(多
一个也不行);
⑤映射中的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
[师]根据定义,如果给定两个集合A、B和由 A到 B的对应法则f,我们
如何判断这个对应是否是映射?
[生]如果集合 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
应,那
么这个对应就是映射,否则就不是映射.
[师]好.(再打出投影片§2.1.1 B)请同学们指出图中的哪个对应是 A到
B的映射?
[生]②、③、④三个对应都是A到B的映射,①的对应不是A到B的映射.
[师]判断下面的对应是否为映射.为什么?
(打出投影片§2.1.1 C,师生一块讨论作答).
[师]给定一个集合 A到集合 B的映射,且a∈A,b∈B,如果元素a
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再打出投影片§2.1.1 B,结合例子巩固象与原象的概念).
注意:(与前面注意的问题板书在一起)
⑥象是对原象而言的,原象也是对象而言的;
⑦原象和象是不能互换的,互换后就不是原来的对应了,而且把一个映射
的象与原象互换后得到的新对应不一定是映射;
⑧给定映射f:A→B,则集合 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中必有惟一的
象,而集合 B中的元素在集合 A中都不一定都有原象,若有,也不一定只有一
个原象.
[师](打出投影片§2.1.1 D)图中所示的三个对应是不是映射?
[生]是.
[师]图中的①、②所示的映射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有两个共同特点.①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 B中有不同的
象;
②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
[师]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f:A→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 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 B中有不同的象,且 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 A到 B上的一一映射.
[师](打出投影片§2.1.1 D)分析图中②、③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
射?为什么?
[生]图②是A到B上的一一映射,因为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 B中都有不
同的象,且 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符合一一映射的定义,所以是一一映射.
图③中 A到 B不是一一映射.因为虽然 A中的不同元素在 B中有不同的象,
但B中的元素1在 A中没有原象,所以A到B不是一一映射.
[师]注意:①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A到 B是映射,B到 A也是
映射,或从一一映射的定义解释).
②在映射:f:A→B中,象的集合 C≠B时,映射不是一一映射,也就
是论C=B是一一映射的必要条件.(想一想为什么不充分?)
[师](给学生留出点思考时间).在映射f:A→B中,即使象的集合C=
B,也推不出 A到 B是一一映射.因为映射f:A→B未指出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
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即f:A→B可能是多对一的对应情形.
[师](再回到图:投影片§2.1.1 B)想一想,图中的②、③、④的映射是
不是A到B的一一映射?
(讨论作答).
Ⅲ.课堂练习
课本P49练习1~4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映射的定义、表示方法、象与原象的概念、一一映射的定义
(强调注意的问题,前面所述)指出:理解映射的概念时,应抓住集合 A中的任
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或者说 A 中的每个元素在 B
中都有惟一的象;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时,应抓住三点:① A到B是映射,②A
中每个不同元素在 B中有不同的象,③ 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 A中都有原象;或
者抓住两点:①A到B是映射,②B到A也是映射.
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多对一、一对一;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A
到B是映射,B到A也是映射.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9习题 2.1 1,2,3,4.
(二)1.预习内容:课本P50~P59例2结束
2.预习提纲: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2)函数的定义有几个要素?各是什么?
(3)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哪里?
(4)函数的表示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点?
(5)区间是怎样规定的?
(6)函数的定义域是怎样确定的?
●板书设计
第二章函数
1、映射与函数
§2.1.1映射 一一映射的定
义
定义:…… 象与原象的概念 注意:①
②
注意:① ⑥
② ⑦
③ ⑧
4 小结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