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09:13
子集全集补集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19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全集的意义. 2.理解补集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渗透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补集的有关运算.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对实例的分析,发现寻找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 律. ●教具准备 第一张:(记作§1.2.2 A) 看下面例子 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S={全班同学} 那么S、A、B三集合关系如何? 第二张:(记作§1.2.2 B) 1.补集 一般地,设 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即 AS),由 S中所有不属 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S中集合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SA ,即 SA ={x|x∈S且xA} 第三张:(记作§1.2.2 C) 看下面例子 A={班上所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B={班上没有参加足球队同学} S={全班同学} 那么 S、A、B三集合关系如何? 举例,请填充 (1)若 S={2,3,4},A={4,3},则 SA=____________. (2)若 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 SB=___________. (3)若 S={1,2,4,8},A=,则 SA= . (4)若 U={1,3,a2+2a+1},A={1,3}, UA={5},则 a= ____________. (5)已知 A={0,2,4}, UA={-1,1}, UB={-1,0,2},求 B =_______________. (6)设全集 U={2,3,m2+2m-3},A={|m+1|,2}, UA={5}, 求m. (7)设全集 U={1,2,3,4},A={x|x2-5x+m=0,x∈U},求 UA、m.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 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Ⅱ.讲授新课 [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 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 投影片:(§1.2.2 A) [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即为如图阴影部分 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 投影片:(§1.2.2 B) 1.补集 一般地,设 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即 AS),由 S中所有不属 于 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S中集合 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SA,即 SA= {x|x∈S且xA} 上图中阴影部分即表示A在S中补集 SA 2.全集 如果集合 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 作一个全集,记作U. [师]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把实数集看作全集 U,那么有理数集Q 的补集 UQ就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举例如下:请同学们思考其结果. 投影片:(§1.2.2 C) 举例,请填充 (1)若 S={2,3,4},A={4,3},则 SA=_______________. (2)若 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 SB=_______________. (3)若 S={1,2,4,8},A=,则 SA=_______________. (4)若 U={1,3,a2+2a+1},A={1,3}, UA={5},则 a= _______________ (5)已知 A={0,2,4}, UA={-1,1}, UB={-1,0,2},求B =_______________ (6)设全集U={2,3,m2+2m-3},A={|m+1|,2}, UA={5}, 求m. (7)设全集 U={1,2,3,4},A={x|x2-5x+m=0,x∈U},求 UA、m.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题目,解题的依据是定义 例(1)解: SA={2} 评述:主要是比较A及S的区别. 例(2)解: S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评述:注意三角形分类. 例(3)解: SA=S 评述:空集的定义运用. 例(4)解:a2+2a+1=5,a=-1± 5 评述: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 例(5)解:利用文恩图由A 及 UA先求U={-1,0,1,2,4},再求B= {1,4}. 例(6)解:由题m2+2m-3=5且|m+1|=3 解之 m=-4或m=2 例(7)解:将 x=1、2、3、4代入x2-5x+m=0中,m=4或m=6 当 m=4时,x2-5x+4=0,即A={1,4} 又当 m=6时,x2-5x+6=0,即A={2,3} 故满足题条件: UA={1,4},m=4; UB={2,3},m=6. 评述:此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0练习 1,2 1.填空:如果 S={x|x 是小于 9的正整数},A={1,2,3},B= {3,4,5,6},那么 SA=___________, SB=___________. 解:先找S中的元素 ∵S={x|x是小于 9的正整数} ∴S={1,2,3,4,5,6,7,8}, 而A={1,2,3},B={3,4,5,6} 那么 SA={4,5,6,7,8}, SB={1,2,7,8} 2.填空: (1)如果全集U=Z,那么 N的补集 UN=____________; (2)如果全集U=R,那么 UQ 的补集 ( Q)=_______________. 解:(1)因全集是全体整数,其中 N是不小于零的正整数.故所求集合为小 于零的正整数.即 N={x∈Z|x<0} (2)因全集U=R,则有理数Q 集的补集 Q 就是无理数集,而无理数集的 补集就是Q.故 ( Q)=Q. Ⅳ.课时小结 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 2.注意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的应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0习题1.2 4,5 4.设 S={x|x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是平行四边 形},求 A. 解:因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故 S集合是由梯形、平行四边形构 成,而A={x|x是平行四边形},那么 A={x|x是梯形}. 5.设 U=Z,A={x|x=2k,k∈Z},B={x|x=2k+1,k∈Z},求 A, B. 解:因集合A中元素是偶数,集合B中元素是奇数.而由偶数及奇数构成整 数,即全集U,那么 A=B, =A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0~P11 2.预习提纲: (1)交集与并集的含义是什么?能否说明? (2)求两个集合交集或并集时如何借助图形. ●板书设计 §1.2.2 子集、全集、补集 1.补集 举例 定义 练习 2.全集 小结 定义 作业 U U U U UU S S U S U SB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3: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