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09:1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25K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重点: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难点:清政府“新政”的实质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视频资料,引入本课主题。 一、历史背景   关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原因是由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帝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加深侵略。表现有两点,一是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二是 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和扩大投资设厂。其影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关于“清政府的‘新政’”,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其实施的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 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实施的。其内容并没有超出1898年“戊戌变法”的范畴。其结 果不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而这正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   关于“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利权的斗争”,教师重点指出其特点是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 相互交织,其影响是这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即可。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迅速发展的三点原因,然后分析其 影响(为民主革命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即可。 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关于“兴中会的成立”,教师首先需要补充关于孙中山的一些资料,然后重点带领学生分 析兴中会的纲领(是一个暴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由此得 出结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得先行者)。   关于“广州起义”,重点强调它的影响即可。 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让学生看教材后要求学生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①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②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的表现有哪些?③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思想家的革命主张的异同点有哪些?教师做出补充 说明。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参照教材中的表格简单讲解即可。   小结时,重点强调三点:一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四点历史背景,二是孙中山早期的 革命活动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按照下表整理: 背景 特点 翻译书籍 创办报刊 宣传中心 代表人物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代表著作 思想主张 独特之处 共同点 代表人物的其他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看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三点原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 播的具体情况,列表整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设计相应表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   1.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2.清政府的“新政”   3.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利权的斗争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2.广州起义 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3:2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