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09:16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教案示例 高一.doc(18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硫化氢的性质,了解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 3.使学生初步掌握三氧化硫的性质和制备的化学反应原理。 4.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来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 3.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会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对学生进行“结构与性质”、“内因与外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学生们意识到自 己的义务和肩负的责任。 3.通过演示、分析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制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 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硫化氢和氢硫酸的性质。 (2)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2.难点 (1)有关硫化氢被氧化后氧化产物的判断。 (2)可逆反应的概念。 3.疑点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能否用浓硫酸、硝酸? (2)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如把硫化氢通入硫酸亚铁溶 液中是否也能产生黑色沉淀? (3)除去H2S气体中混有的HCl,能否用Na2S溶液? (4)氯水的漂白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有何不同? (5)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等褪色,是因其漂白性吗? 4.解决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①硫化氢:硫化氢中-2价硫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因此硫化氢只具有还原 性。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硫化氢的还原性除了做好课本上的实验以外,还可适 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两种气体的混合;将H2S气体分别 通入到石蕊试液、碘水、FeCl3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中,通过分析实验现 象,得出生成物是什么物质,然后组织学生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 学生标出反应中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进一步分析硫化氢在这些反应中所起的作 用,最后得出“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这一结论。 ②氢硫酸:硫化氢的水溶液既为氢硫酸,硫化氢溶于水时发生如下电离: H2S H++HS-,HS- H++S2-,因溶液中H+的存在,使得氢硫酸具有酸性、氧 化性。溶液中 S2-的存在,使得氢硫酸具有强还原性。 ③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4价硫是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它既有氧化性又有 还原性。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它还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在教学中可以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硫的这些性质,如将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中以验证 SO2的酸性,将 SO2分别通入碘水、酸性KMnO4溶液中验证 SO2的还 原性,将 SO2与H2S两气体混合以验证 SO2的氧化性。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有利 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 精神。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在做好课本上[实验 3-4]的基础上,将它与氯 水的漂白作用相比较,让学生认识两者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横 向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④三氧化硫:通过向学生展示被封在玻璃管内的 SO3晶体,让学生深刻地 认识到 SO3是一种无色晶体;SO3中+6价的硫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SO3只具 有氧化性;SO3是酸性氧化数,它还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难点的解决办法 ①有关硫化氢被氧化后氧化产物的判断:具有还原性的H2S易被多种氧化 剂氧化,其氧化产物中的硫可能为+2、+4、+6等几种价态,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总结判断氧化产物的一般规律: a、与氧化剂的强弱有关: FeCl3溶液、碘水等弱氧化剂只能把H2S中-2的硫氧化成 0价的硫单质。 H2S+I2==S↓+2HI H2S+2FeCl3==S↓+2FeCl2+2HCl KMnO4溶液、浓氯水等强氧化剂能把H2S中-2价的硫氧化到最高价态。 b、与氧化剂的浓度有关: 用一种氧化剂,浓度不同,氧化性强弱不同,浓度大的,氧化性强。 H2S+Cl2==S↓+2HCl(稀氯水) H2S+4Cl2+4H2O==H2SO4+8HCl(浓氯水) c、与氧化剂的量的多少有关: d、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同一氧化剂,温度不同,氧化性强弱不同,升高温度,氧化性增强。 H2+H2SO4(浓)==S↓+SO2↑+2H2O H2+3H2SO4(浓)==4SO2↑+4H2O ②可逆反应的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指导学生学习概念时,要抓住要点,剖析 关键词语,对上述概念应强调:“同一条件”,“同时”。为了巩固概念,可由学生 归纳总结学过的可逆反应,如: SO2+H2O H2SO3 CO2+H2O H2CO3 H2+I2 2HI 这两个反应由于条件不同,所以不能视为可逆反应。 (3)疑点的解决办法 ①制取H2S气体能否用浓H2SO4或HNO3? 按氧化性强弱可把酸分成两类,一类是弱氧化性酸(如盐酸、稀H2SO4), 另一类是强氧化性酸(如浓H2SO4、HNO3)。因H2S具有强还原性,易被强氧化 性酸氧化,所以不能用浓H2SO4或HNO3与 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②将H2S通入 CuSO4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如把H2S通入 FeSO4溶液中是 否也能产生黑色沉淀?常见硫化物的溶解性有以下规律: a、能溶于水,能溶于酸。如K2S、Na2S、(NH4)2S b、不溶于水,能溶于酸。如 FeS、ZnS c、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如 CuS、Ag2S、PbS、HgS H2S+FeSO4==FeS+H2SO4,FeS虽水不溶于水,但它能溶于酸,所以将H2S 通入 F2SO4溶液中不能产生黑色沉淀。而 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当把 H2S通入 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H2S+CuSO4==CuS↓+H2SO4,有黑色 沉淀产生,此反应常用于H2S气体的检验和多余H2S气体的吸收。还应注意这一 反应是酸和盐反应的特例——强酸(H2S)制强酸(H2SO4),让学生在掌握一 般规律的同时,还要记住与规律不符的一些特例,这样可避免学生用绝对的观 点去认识事物。 ③能否用Na2S溶液除去H2S气体中混有的HCl? Na2S+2HCl==2NaCl+H2S↑ Na2S+H2S==2NaHS Na2S溶液在去除HCl的同时也使H2S受到损耗,不能使用此法。应用饱和 NaHS溶液,既可除去HCl,还可防止H2S的损耗。 同理,CO2中混有HCl,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 NaHCO3+HCl==NaCl+H2O+CO2↑ ④氯水的漂白与 SO2的漂白有何不同? ⑤ SO2能使溴水、碘水、KMnO4溶液褪色,是因其漂白性吗? SO2+X2+2H2O==2HX+H2SO4(X2:卤单质)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5SO2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因其漂白 性。 三、课时安排 3 课时。 四、教具准备 一球胆H2S气体、两瓶 SO2气体、碘水、FeCl3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 浓H2SO4、FeS、稀H2SO4、醋酸铅试纸、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品红试液、碘水、 KMnO4溶液、固体Na2SO3、浓H2SO4(1∶1)、被封在玻璃管内的 SO3晶体、试管、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导管、橡胶导管、试管架、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集气瓶、玻璃 片、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试管架、火柴、投影仪、教鞭。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认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预测产物、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2.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 3.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地行归纳总结。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硫化氢和氢硫酸的性质。 (2)了解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硫化氢有剧毒、注意环境保护。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通过问题讨论,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对学生进行“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元素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游离态,另一种是化合态,上节课我 们已学习了硫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今天我们来学习硫的化合物,首先研究硫的 氢化物。 [板书]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 (1)硫化氢 1.物理性质(展示一瓶H2S气体) (1)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能溶于水。 (4)有剧毒。 [提问]制取H2气体时,采用何种收集方法? [回答]H2S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因H2S 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H2S。 [提问]使用和制取H2S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回答]H2S有剧毒,在使用和制取时应防止环境污染。 [讲述]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因为H2S气体有剧毒,有臭鸡蛋的恶臭,空 气中浓度大时就会中毒,所以实验必须在封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以防止人 中毒和污染环境。 [过渡]硫化氢中的-2价硫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其化合价 只能升高,所以H2S只具有还原性,到底是不是像我们分析的这样呢?下面通 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H2S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演示]在空气中点燃H2S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蒸发皿。 [提问]H2S气体在不充足的O2中燃烧,现象如何? [回答]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的蒸发皿内壁上出现黄色固体。 [演示]在空气中点燃H2S气体,并把一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火焰上 方。 [提问]H2S气体在充足的O2中燃烧,现象如何? [回答]发出淡兰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蓝 色石蕊试纸变红。 [追问]从反应物中的各元素,预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回答]应该是 SO2。 [讨论]如何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上去认识H2S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 [回答]H2S的组成决定H2S气体可燃,这是燃烧的内因,空气是否充足是燃 烧的条件,是外因,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发挥作用。 [设问]怎样判断H2S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氧化产物? [过渡]H2S与O2的反应不仅体现了H2S的可燃性,而且还体现了H2S的还 原性,下面我们重点讨论H2S的还原性。 [板书](2)还原性 [启发]与具有何种性质的物质反应才能体现H2S的还原性。 [回答]与氧化性物质反应,如卤单质的水溶液、浓H2SO4、浓HNO3、酸性 KMnO4溶液等。 [演示]将H2S与 SO2两种气体混合。 [提问]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产生淡黄色固体物质。 [板书]2H2S+SO2==3S+2H2O [提问]上述反应中谁被氧化,被还原?谁是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 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回答]H2S中-2价硫被氧化,SO2中+4价的硫被还原;H2S是还原剂,SO2 是氧化剂;氧化产物(S)与还原产物(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演示]将H2S气体通入碘水中 [提问]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黄色的碘水褪色并出现浑浊。 [板书]H2S+I2==S↓+2HI H2S+Br2==S↓+2HBr H2S+Cl2==S↓+2HCl [总结]单质氧化性:Cl2>Br2>I2>S 离子还原性:Cl-<Br-<I-<S2- [演示]将H2S气体通入浓H2SO4中 [提问]浓H2SO4溶液中有何现象发生? [回答]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板书]H2S+H2SO4浓==S↓+SO2+2H2O [提问]H2S与碘水、SO2等反应,体现H2S的什么性质? [回答]体现H2S的还原性。 [小结]H2S具有还原性,通常可被空气、卤单质的水溶液、浓H2SO4、SO2、酸 性KMnO4溶液等氧化。 [板书](3)不稳定性 [设问]实验室中如何取H2S气体? [板书]3.实验室制法 [提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回答]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尾气处理。 [板书](1)药品:FeS、稀H2SO4或稀盐酸。 (2)原理:利用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 FeS+H2SO4==FeSO4+H2S↑ FeS+2HCl==FeCl2+H2S↑ [讨论]制取H2S时能否用浓H2SO4或HNO3? [回答]H2S具有强还原性,易被强氧化剂浓H2SO4、HNO3氧化,所以不能用 浓H2SO4、HNO3与 FeS反应制取H2S气体。 [讨论]制取H2S时用浓盐酸好不好? [回答]不好,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H2S气体不纯。 [提问]确定反应原理后,如何选择发生装置? [回答]应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装置。 [追问]你认为应选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 [回答]这个反应是难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且H2S气体 溶解不大,所以可以选用启普发生器。 [板书](3)装置:启普发生器。 [提问]还有哪些气体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 [回答]H2、CO2。 [提问]用什么方法收集H2S?为什么? [回答]H2S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 [追回]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回答]不能,因H2S气体能溶于水。 [板书](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6)尾气处理:NaOH溶液。 H2S+2NaOH==Na2S+2H2O [讨论]如H2S气体中混有水蒸气,能否用浓H2SO4干燥? [回答]因H2S是常温具有还原性的气体,还可用用浓H2SO4及碱性干燥剂 干燥,只能无水用 CaCl2或 P2O5。 H2S+H2SO4浓==S↓+SO2↑+2H2O [讨论]如H2S气体中混有HCl,选择什么试剂可除去HCl? [回答]可选用饱和的NaHS溶液。 NaHS+HCl==NaCl+H2S↑ [设问]能否用饱和Na2S溶液? [分析]Na2S+2HCl==NaCl+H2S↑ Na2S+H2S==2NaHS 虽然Na2S溶液能把HCl吸收除去,但同时也会使H2S气体受到损耗,所以 不能使用饱和Na2S溶液。 同理,CO2中混有HCl可用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NaHCO3+HCl==NaCl+H2O+CO2↑ 如 SO2中混有HCl可用饱和NaHSO3溶液 除去:NaHSO3+HCl==NaCl+H2O+SO2↑ [过渡]硫化氢的水溶液为氢硫酸,下面我们来学习氢硫酸的性质。 [板书](二)氢硫酸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2)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H2S H++HS- H2S- H++HS2- [思考]根据H2S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预测氢硫酸的化学性质 [回答]因H+的存在,所以氢硫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因 S2-的存在,氢硫酸 还应具有还原性。 [提问]氢硫酸的酸性表现在和哪些物质反应上? [回答]与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盐溶液反应。 [板书](1)酸性(H+) [演示]将H2S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提问]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演示]将H2S气体通入 CuSO4溶液中。 [提问]一位同学描述现象。 [回答]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板书]H2S+CuSO4==CuS↓+H2SO4 [设问]观察上述反应,有无疑问? [回答]有疑问,根据酸与盐的反应规律,本应是强酸制取弱酸,可上述反 应为何是弱酸(H2S)制出了强酸? [讲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了解常见硫化物的溶解性规律,请大家看投 影片。 [投影]常见硫化物的溶解性规律: (1)能溶于水,能溶于酸。如:K2S、Na2S、(NH4)2S。 (2)不溶于水,能溶于酸。如:FeS、ZnS。 (3)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如: CuS、PbS、Ag2S、HgS。 [进述]因 CuS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所以H2S气体与 CuSO4溶液可发生 上述反应,但要注意这一反应是酸与盐反应的一个特例,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 事物的一般规律,还要认识到在一般规律之下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此反应可用 于H2S气体的检验和多余H2S的吸收。 [演示]将H2S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提问]一位同学描述现象。 [回答]演液无明显变化。 [追问]无明显变化是不是H2S与NaOH不反应呢? [回答]H2S与NaOH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因反应中无难溶物和气体生成,也 无颜色的变化,故看不到明显现象。 [板书]H2S+2NaOH==Na2S+2H2O [讲述]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H2S气体,以防止环境污染。 [板书](2)氧化性(H+) [提问]氢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与什么物质反应上? [回答]与活泼金属反应,如Mg、Zn等。 [板书]Zn+H2==ZnS↓+H2↑ (3)还原性(S2-) [提问]氢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什么原因导致这一 现象发生? [回答]氢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单质,使溶液出现浑浊。 [板书]2H2+O2==S↓+2H2O [讲述]氢硫酸用时现制,不能长久保存。 [小结]H2S具有还原性,氢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三、总结、扩展 1.H2S与氢硫酸的比较 2.硫化氢被氧化后氧化产物的规律 (1)与氧化剂的强弱有关。 弱氧化剂,如碘水、FeCl3溶液,只能把H2S中-2价的硫氧化成 0价的硫单 质,而强氧化剂,如浓氯水、KMnO4溶液,能把H2S中-2价的硫氧化到最高价 态。 (2)与氧化剂浓度有关。 同一种氧化剂,浓度不同,氧化性强弱不同浓度大的氧化性强,会将H2S 中-2价硫氧化到最高价。 (3)与氧化剂的量有关。 如H2S与O2的反应,O2充足生成 SO2,O2不足则生成 S。 (4)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同一种氧化剂,温度不同,氧化性强弱不同,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低温 时,H2S中-2价硫被氧化到 0价,加热时它被氧化到的价态则高于 0价。 3.硫化氢与其它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硫化氢和氢硫酸的性质以及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重点应掌握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而氢硫酸是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四)板书设计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 (一)硫化氢 1.物理性质 (1)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能溶于水。 (4)有剧毒。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2H2S+SO2==3S+2H2O H2S+I2==S+2HI H2S+Br2==S+2HBr H2S+Cl2==S+2HCl 单质氧化性:Cl2>Br2>I2>S 离子还原性:Cl-<Br-<I-<S2- H2S+H2SO4浓==S↓+SO2+2H2O (3)不稳定性。 H2S H2+S 3.实验室制法 (1)药品:FeS、稀H2SO4或稀盐酸。 (2)原理:利用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 FeS+H2SO4==FeSO4+H2S↑ FeS+2HCl==FeCl2+H2S↑ (3)装置:启普发生器。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6)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 (二)氢硫酸 1.物理性质 (1)无色、有臭味的液体。 (2)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H2S H++HS- HS- H++S2- (1)酸性(H+)。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2)氧化性(H+)。 Zn+H2S==ZnS↓+H2↑ (3)还原性(S2-)。 2H2S+O2==S↓+2H2O 小结:H2S具有还原性,氢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 (3)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旧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2)对学生进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硫的氢化物,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硫的氧化物,硫 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二氧化硫。 [板书]二、硫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演示]展示一瓶 SO2气体,让学生观察 SO2气体的颜色,示范闻气体的方法, 并指定一名学生闻 SO2气体,并概括总结 SO2的物理性质。 [板书](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密度大于空气。 (3)易溶于水(1 40∶ )。 (4)有毒。 (5)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设问]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吗?如何证明? [回答]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有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可通过它是否能使 石蕊试液变红来证明。 [演示]将 SO2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 [现象]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 [过渡]既然 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就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表现在 它可与水、碱酐、碱等物质的反应上。 [板书](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 SO2+H2==H2SO3(不稳定,易分解) H2SO3==H2O+SO2↑ ②与碱的反应 [演示]将 SO2气体向澄清石灰水中挤入 5到 6个汽泡,观察有何现象?再象 石灰水中通 SO2至过象,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提问]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向石灰水中通少量 S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 SO2气体, 液体又变澄清。 [设问]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 SO2气体,因产生不溶性的 CaSO3沉淀,而使 溶液变浑浊,当通入过量 SO2时,因 SO2与 CaSO3可发生反应并生成易溶于水 的 Ca(HCO3)2而使液体又变澄清。 [评价]这位同学分析的非常全面、透彻,下面我们一同来完成化学方程式。 [板书]SO2+Ca(OH)2==CaSO3↓+H2O CaSO3+H2O+SO2==Ca(HSO3)2 2SO2+Ca(OH)2==Ca(HSO3)2 [设问]依据 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 SO2应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回答]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 SO2 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设问]你能否设计几个实验来证明 SO2的还原性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并派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 SO2与氧气、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卤单质水溶液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它的还原性。 [板书](2)还原性 [演示]将 SO2气体通入碘水。 [提问]碘水颜色有何变化? [回答]碘水褪色。 [设问]试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后的产物。 [回答]I2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化合价应从 0价降到-1价,产物中有HI。SO2 做还原剂化合价应从+4价升高到+6价,产物中有H2SO4。 [追问]HI和H2SO4中都有氢元素,它来自哪种物质呢? [回答]氢元素来自溶液中的水 [讲述]SO2与碘水反应,不仅溶液碘参加了反应而且溶液水也参与了反应。 [板书]SO2+I2+2H2O==H2SO4+2HI SO2+X2+2H2O==H2SO4+2HX [演示]将 SO2气体通入KMnO4溶液中。 [提问]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回答]紫色KMnO4溶液褪色为无色。 [付板书]5SO2+2KMnO4+2H2O==2H2SO4+K2SO4+2MnSO4 [过渡]二氧化硫在适当的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 生成三氧化硫,同时三氧化硫也可以分解而生成二氧化硫 [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何特点? [回答]SO2和O2是①式的反应物同时又是②式的生成物;SO3是②式的反应 物同时又是①式的生成物。 [投影]正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 逆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 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提问]在可逆反应概念上,应强调哪些内容? [回答]应强调:①在同一条件下;②同时。 [设问]如何表示可逆反应呢? [讲述]上述可逆反应表示 SO2在被氧气氧化成 SO3的同时,部分的 SO3又会 分解生成 SO2和O2,所以可逆反应是部分的,不彻底的,在可逆反应中,反应 物与生成物是共存的。 [思考]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回答]CO2和水的反应;SO2和水的反应;H2和碘蒸气的反应。 [付板书]CO2+H2 H2CO3 SO2+H2O H2SO3 H2+I2 2HI [提问]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回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板书](3)氧化性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SO2的氧化性吗? [回答]上节课刚做过的 SO2和H2S的反应。 [板书]SO2+2H2S==3S+2H2O [讲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问]SO2什么时候表现氧化性?什么时候表现还原性? [回答]遇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遇强还原剂表现氧化性。 [小结]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显还原性,遇强还原 剂显氧化性。以还原性为主。 [设问]SO2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呢? [演示]将 SO2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 把试管加热,再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提问]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红色复出。 [结论]SO2具有漂白性,但漂白的程度是可逆的。 [板书](4)漂白性 [说明](1)利用此性质检验 SO2的存在。 (2)SO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无色物质, 但不稳定,易分解,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3)SO2漂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回答]氯水漂白是因为 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 氧化成无色物质而发生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是不可逆转的。 SO2 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不稳态的无色物质。实质为非氧 化还原反应,其程度是可逆的。 [讨论]在潮湿条件下,将 SO2 和 Cl2以等体积混合,混合后其漂白性将如何 变化? [回答]SO2与 Cl2在潮湿条件下混合发生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4 生成的盐酸和硫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当 SO2与 Cl2按等体积混合时,漂白 失效。 [讨论]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是因其漂白性吗? [回答]不是因其漂白性,而是因为它具有还原性的缘故。 [投影]小结 SO2的化学性质: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那么 SO2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3.主要用途 (1)制硫酸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过渡]SO2是有毒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环境有很大危害。 [板书]4.SO2的危害 [计算机演示]SO2对环境的危害。 [讲述]SO2对人类的危害触目惊心,SO2造成的危害会延续到子孙后代,为 了我们共有的家园,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从我们自身做起来防止环境污染, 保护环境。 (三)总结与扩展 1.氯水与 SO2漂白性的比较 2.SO2与其它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以及它的危害,应重点掌握 SO2的化学性质。 (四)板书设计 二、硫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密度大于空气 (3)易溶于水(1 40∶ ) (4)有毒 (5)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H2SO3==H2O+SO2↑ ②与碱的反应 SO2+Ca(OH)2==CaSO3↓+H2O CaSO3+H2O+SO2==Ca(HSO3)2 2SO2+Ca(OH)2==Ca(HSO3)2 (2)还原性 SO2+I2+2H2O==H2SO4+2HI SO2+X2+2H2O==H2SO4+2HX 2SO2+O2 2SO3 (3)氧化性 SO2+2H2S==3S+2H2O (4)漂白性 小结: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主要用途 (1)制硫酸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4.SO2的危害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亚硫酸及亚硫酸盐的性质 (3)初步掌握三氧化硫的性质和制备的化学反应原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对比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1.SO2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2.SO2与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3.什么是可逆反应?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二氧 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二氧化硫 5.实验室制法 (1)药品:固体Na2SO3,浓H2SO4。 (2)原理:利用稳定酸与不稳定酸、盐反应制取不稳定酸。 Na2SO3固+H2SO4浓==Na2SO4+H2O+SO2↑ [讨论 1]能否用稀H2SO4代替浓H2SO4? [回答]不能,因 SO2易溶于水(1∶40),如用稀H2SO4,不利于 SO2气体 的逸出。 [讨论 2]能否用浓HNO3代替浓H2SO4? [回答]不能,因浓HNO3会将NaSO3中+4价的硫氧化成+6价,得不到 [讨论 3]Na2SO3固体与浓H2SO4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价硫与+6价硫之间无中间价态,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的是复 分解反应稳定酸制不稳定酸的原理 [过渡]搞清反应原理后,下一步应选择发生装置。 [设问]怎样选择发生装置? [回答]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类选择发生装置。 [追问]选用什么样的装置? [回答]启普发生器。 [设问]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回答]不可使用启普发生器,因为Na2SO3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且生成的 SO2易溶于水。应该使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评价]回答的很好,分析的很全面。 [板书](3)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设问]怎样收集 SO2? [回答]因 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追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回答]因 SO2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 [板书](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设问]如何检验 SO2的存在? [回答]使品红溶液褪色。 [板书](5)检验:使品红溶液(或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提问]如何鉴别 SO2和 CO2? [回答]将二者分别通入品红试液中,使品红试液褪色的为 SO2,无明显变化 的为 CO2。 [追问]能否用澄清石灰水? [回答]不能,因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过渡]因为 SO2有毒,所以在实验中应及时充分地吸收多余的 SO2气体,以 防止环境污染。 [板书](6)尾气处理:NaOH溶液 SO2+2NaOH==Na2SO3+H2O [过渡]SO2相应的水化物为亚硫酸,下面我们来了解有关亚硫酸和亚硫酸盐 的一些性质。 [板书]6.亚硫酸、亚硫酸盐 (1)亚硫酸。 ①弱酸性: ②不稳定性: H2SO3 H2O+SO2↑ ③还原性: 2H2SO3+O2==2H2SO4 (2)亚硫酸盐: 还原性 2Na2SO3+O2==2Na2SO4 [进述]亚硫酸、亚硫酸盐比 SO2具有更强的还原性,SO2在一定温度和有催 化剂存在的条件才能被空气中氧气气化,而亚硫酸、亚硫酸盐在室温时就能直接 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以亚硫酸盐应密闭保存,防止空气进入而变质。 [展示]被封在玻璃管内的 SO3晶体。 [板书](二)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1)无色、易挥发晶体 (2)熔点为 16.8℃,沸点为 44.8℃ [提问]标况下 1molSO3所占体积为 22.4L,此说法是否正确? [回答]不正确,因标况下 SO3是固体而不是气体。 [设问]SO3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回答]SO3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SO3中+6价硫处于硫元素 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 [板书]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SO3+H2==H2SO4 SO3+2NaOH==Na2SO4+H2O 5SO3+2P==5SO2+P2O5 3.工业制法 (1)接触法: 2SO2+O2 2SO3 (2)绿矾法: (3)硝化法: NO2+SO2==NO+SO3 [小结]本节课应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实验制法。 [投影]课堂练习 1.由于易被氧化在实验室不易长期保存的溶液是        [    ] A.Ca(OH)2溶液      B.氢硫酸 C.Na2SO3          D.氯水 2.下列气体中,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 A.SO2   B.H2S C.CO2    D.SO3 3.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    ] A.CO,H2,O2 B.SO2,H2S,O2 C.H2S,CO2,Cl2 D.HBr,H2,Cl2 4.要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SO2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溴水      D.饱和NaHCO3溶液 5.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漂白粉四种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但褪色过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三)总结与扩展 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2.有关酸和盐反应的规律 (1)高沸点酸和低沸点酸盐反应可制取低沸点酸。 例如: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2)强酸和弱酸盐反应可制取弱酸。 例如:FeS2+H2SO4==FeSO4+H2S↑ Ca(ClO)2+HCl==CaCl2+2HClO (3)稳定酸和不稳定酸盐反应可制取不稳定酸。 例如:Na2SO3固+2HCl==C3Cl2+H2O+CO2↑ 3.有关气体干燥和净化的规律 (1)气体的干燥。 ①概念:干燥是指选择适宜的干燥剂和装置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②常见的干燥剂及能被干燥的气体: a、浓H2SO4: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如:H2、O2、Cl2、CO2、HCl、SO2等 (应注意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常温有还原性的气体—H2S,HI)。 b、P2O5:用于干燥酸性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c、无水 CaCl2:干燥除NH3以外的气体。 d、碱石灰: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如NH3、N2、O2、H2、CO等。 ③常用装置: 洗气瓶:内装浓H2SO4。 干燥管:内装固体干燥剂。 (2)气体净化。 ①概念:将混和气体分离得纯净气体。 ②净化原则:除去杂质气体的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③常用方法: a、物理法:如 Cl2中混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b、化学法: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杂质。如,SO2中混有HCl,可用饱和 NaHSO3溶液除去;H2中混有HCl,可通过碱液除去;N2中的O2,可通过灼热 的铜网除去O2等等。 ④装置: a、洗气瓶:选择的是液体除杂剂。如用浓H2SO4除去 SO2中的水蒸气。 b、干燥管:选择的是固体除杂剂。如用碱石灰除去NH3中的水蒸气。 c、硬质玻璃管:除杂剂为固体且反应需加热。如CO2中混有 CO要通过灼热 的 CuO除去。 本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和亚硫酸、亚硫酸盐以及三氧化硫的性 质等知识,应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制法和三氧化硫的性质及制备原理,为下一 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相关知识的比较,注重 对知识规律的总结归纳,这样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才得以扩展,学习能力才得以 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板书设计 5.实验室制法 (1)药品:固体Na2SO3、浓H2SO4。 (2)原理:利用稳定酸与不稳定酸盐反应制取不稳定酸。 (3)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使品红溶液褪色。 (6)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HSO3+H2O 6.亚硫酸、亚硫酸盐 (1)亚硫酸 ①弱酸性: ②不稳定性: H2SO3 H2O+SO2↑ ③还原性: 2H2SO3+O2==2H2SO4 (2)亚硫酸盐:还原性 2Na2SO3+O2==2Na2SO4 (二)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1)无色易挥发晶体。 (2)熔点:16.8℃,沸点:44.8℃。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55O3+2P==5SO2+P2O5 3.工业制法 (1)接触法: 2SO2+O2 2SO3 (2)绿矾法: (3)硝化法: 附:课堂练习答案 1.BC    2.A   3.A    4.CD    5.B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 69页,第 1、2、3、4题。 八、参考资料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3:2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