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小故事
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
是怎么来的呢?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这人又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
不动的石头吗?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
帝是万能的。
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
头都搬不动,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
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
这人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
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
神父哑口无言……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高二政治组 蔡绍峰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
利特:“火”是万物
的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
斯 :“水”是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才是唯
一的存在。
问题与探
究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观点属
于什么哲学派别?
问题与探
究
(2)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是怎么理解
的?
水 果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 抽象 ) ( 具体 )
具 体 表 现
抽
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
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的关
系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
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
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
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
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
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
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
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
态表现出来。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物质有客观
实在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受到,它都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意
志为转移 (与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
物质有
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 ,是属性
或性质 ,而不是具体的 物质
形态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
限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
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
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
础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
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小试牛刀:理解物质的概念
自然界:山川、河流、
树木、原子、磁场、紫
外线、超声波……
客观实在
性
共性
:人类社会:公路、桥梁、铁路及各种各样的交
通工具;阶级、政党、
国家、国际关系、人际
关系、社会制度、……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
川湖海,荒漠、高原,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
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
超声波 紫外线等;
在人类社会中,有我们经常看到的
公路、桥梁、铁路、火车、汽车等等,也有阶级
,社会制度、国际关系 人际关系等看不到却又
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
物有什么共性呢?
万事万物
共同的属
性
问题与探
究
结论(启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认
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承
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遵循自然界发展的
规律。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承认自然界的物质
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则会给人类
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一、自然界的物质
性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问题与探
究
问题与探
究
结论 1: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
结论 2: 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是客观的。
1.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 .
劳
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
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
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
中脑量的变化
总结论: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
构成
基本
要素 生产方式
地理环
境 人口因
素
结论 2: 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是客观
的。
结论 3:人类社会的
存在和构成要素是客
观的,人类社会本质
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体系。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
以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② 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原理
方法论
要求我们 :
•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
条件,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社
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
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
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
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因素有什么特点?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
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
础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
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当堂训练:
A、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它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
的决定。
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封
建社会创造的生产力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
力,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
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
会。”这句话表明 ( )
A、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
B、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
出来的共同属性
D、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
同性质
注意: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
最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
。
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是 ( )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其发展
变化的规律 ,等等。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
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 ,它在社会发展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
件和发展水平。
影响因
素
生产力水平 自然环境 社会福利
1930 年
受大清朝长期闭关守国
的影响,技术的发展缓
慢,人们生活水平低,
医疗卫生水平也较低
由于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率低,环
境承载能力也较
低
没有社会的保障
,教育的投资少
1960 年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西
方先进科技,人们生活
水平提高,工业发展医
疗技术进步
对环境的利用率
有所上升,环境
承载人口增多
国家保障每个人
都可得温饱
1990 年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很
多行业使用机器代替手
工劳动。人均收入增多
,一部分人进入小康生
活
对资源的利用增
大,出现了多种
环境问题,影响
环境承载能力
国家福利发展,
重视人们的生活
保障和医疗保险
。
引起我国 20 世纪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总结为以下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