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老
子
墨子 韩非子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 、传统文化面面观
(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 2 )文化的继承性
( 3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2 、传统文化在今天
( 1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2 )传统文化的作用
( 3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1 )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 2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② 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① 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 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 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 传统思想的继承
邓小平题词
“ 我是实事求是派。”这是邓小平对自己的又一评价。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坚持这个精髓 ,同时大力倡导解放思想 ,把解放思想
和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新确立了我们党的思想路
线。 我们今天常常针对什么问题使用
“实事求是”这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指在生活、工作、学习
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
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 2 )正确态度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
承。
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
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
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
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
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
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
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
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和
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
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
归古代教育思想。
片面。认为我国古代教育
思想有消极方面,应摆脱
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
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
想中也有“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学思结
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
们应借鉴吸收,不能全抛
弃。
片面。我国古代教
育思想有许多合理
成分,但也有不少
消极成分,正确的
做法是批判吸收,
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而不是全面回
归古代教育思想。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
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我们就能
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
者和享用者。
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 )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
,明天是今天的延续。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
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
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
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
经济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
是反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那
时,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
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
这段材料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有力地
促进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
( 2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
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科技馆
在 1978 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 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
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
像、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
,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
择、传递、储存,打破了时间、
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
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
。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中世
纪末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十八世纪的
“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革命的著
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
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
的发展。
思考: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3)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文化具有继承性
C、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
荡,促进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
、诸家的思想观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
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促进我
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说明(
)
C
私塾 课堂教学 网络学习
在你看来,上述教
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对文化传承
有哪些影响?
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
特点?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
③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
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
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
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
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
网络学习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
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① 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播知识,无固
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
② 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编班,以班为单位,有
固定教师按课程教学,课堂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私塾教育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
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
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
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③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
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
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
事文化创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3)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2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 1 )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2 )正确态度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