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11:40
[再加工]诺贝尔奖得主家长们的教育方法 .doc(3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诺贝尔奖得主家长们的教育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教育的焦点在于,不应当首先培育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该着力挖掘和 培养精神和品德的能力。 ☆ 早教的首要问题不是父母如何做老师,而是父母自己如何先长大! ☆ 在家庭实践中坚持两点原则:(1)自我欣赏与互相欣赏;(2)把孩子当人 看。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 ☆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 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劳厄)”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以为就 是良好的人格与永远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的爱好往往影响孩子的发展。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一种快乐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努力去发现规律并在 规律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那是谈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 ☆ 想像的空间有多大,人们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想像是思维的翅膀。我们的幸福 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像。 ☆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 重要的课题。 ☆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孩子的习惯固 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坚决 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 保护孩子的兴趣 ☆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曾做过一个“满怀兴趣地学习”的实验,实 验是这样进行的:首先,选出一门最难的、学生们最不喜欢的课程,如数学。然后, 在坐下来学习之前,先做好心理准备:搓一搓手,笑一笑,再说一句:“我喜欢 学习数学!”然后,尽最大努力细心做好功课。实验前,将实验的意图、原理讲清 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意义。 ☆ 写作是另一种舞蹈。 ☆ 每个提问都是因为自己不懂才问,学习本身是一个人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只 有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后,才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帮助。 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 如果忽略孩子的想像力和观察力,而只是一味地塞给他们那些用机器就能进 行的具体的事和技术,那么我们只会使他们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 “我们过分着重于教导孩子怎样阅读,忘了给孩子培养阅读的念头。”(特利 里思) ☆ 现代生活往往使孩子们更具依赖性。电子媒介普遍操纵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 将来有成就的人将是那引起对于事物本身了解透彻者。他们能主导自己的注意 力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 现在许多孩子没有时间去玩玩具或做游戏——更不用说“玩”想法了! 让孩子具有独立的个性 ☆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性格;树立正面榜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的和有自豪 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马卡连柯) 勇敢与自信是孩子不可缺少的品质 ☆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心是孩子性格的核心。 ☆ 孩子如果缺乏自信,非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中也很难有 幸福感。得到他人的欣赏,是人内心的渴求。所以,父母或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 中,应当采用积极的激励措施,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他们在肯定中获得自 信,产生前进的内在动力。 ☆ 父母对于孩子是否具有自信心,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做事、学习,无论成功 还是失败,都需要父母的肯定。 ☆ 如果一个人经常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导自己的行为,那么不论这个人遇到什 么困难,遭遇什么样的逆境,事情的发展都会转向良性方向。 鼓励孩子读书 ☆ 乐学,心绪快乐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这需要主观的心理因素, 也需要客观的学习条件。 ☆ 给孩子创造快乐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孩子快乐地面对学业、快乐地 从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任务。 ☆ 兴趣从读书开始。 ☆ 如果一个人只满足于完成别人所要求的事情,他只能是个奴隶。只有当 他超越了这个限度,才会成为一个自由人。(古老格言) ☆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① 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 ② 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回家后不要立刻逼他 做功课。 ③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 孩子必须踏实地实践,建立责任感。 ④ 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必须适度地尊重他。 偶尔不妨让他在失败中积累经验,锻炼他对挫折的耐受力。 ⑤ 为孩子买参考书,请家教补习,不见得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建立孩 子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 的潜能。 ⑥ 除了功课,父母可以旁观孩子的喜好,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使他 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还会增强他 的读书意愿。 ⑦ 孩子的作业,父母绝不可代做。孩子很容易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所以 在他做功课时,家长可从旁指导,告诉他正确的方法,态度必须亲切、 耐心,切忌急躁、不耐烦。 ⑧ 用压制、强迫的方式只会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不应一味要求孩 子拿高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主的学习方式。老师及家长必须让孩 子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设法使他保持下去,才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⑨ 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 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 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⑩ 孩子有多方面的经验,会增加学习意念。他对世界知道的愈多,就愈 想多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知识并不是全都来自书本,在家庭中,讲故 事、猜谜语、讲笑话、闲聊,都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是 培养感情、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 ☆ “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老师,等于在打冷的铁。” (拉西曼) ☆ 不爱读书的父母,是很难培育出爱读书的小孩。 ☆ “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应负七成的责任”(美创意思考中心主任李 察·博尔) ☆ 怎样鼓励孩子 ① 别说“要用功”。 使孩子自动用功读书的方法:深信自己孩子能干,是培养能干孩子 的第一步;有时完全不催也是治疗不用功的方法(逆疗法或暗示法);刺 激法(“去玩吧!”使用反面语,使其不安);替孩子整理书桌,培养读 书的念头和一种新鲜感;让孩子自己制订功课表;在孩子学习情绪低落时, 暂时让他学习拿手的科目;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父母对学校或老师 的不满,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家长的示范作用(在一个父母都有阅读 习惯的家庭里,孩子多会喜欢读书的)。 ② 责备的策略。 使孩子倾听父母训诲的方法:通过他人之口,可以消除孩子的抗拒 感(或凭着信、日记等信息传达给孩子);面对争论时要用比平时低的语 调;用自己失败的经验切入正题,易于孩子接受;当孩子面对诱惑时佯装 不知,淡化孩子的欲望;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在做决定;当孩 子失败时,不要提醒,只要他重做一次,或许更好;孩子日常语言或生活 行为小节问题需当场纠正,大问题则需隔一段时间再提醒;使用比较级的 鼓励语言(如先表扬再指出问题“你如果把这部分这么改一下的话,相信 会更好”)。 ③ 引发孩子的干劲。 先苦后甜法。如先攻不喜欢的功课,后做喜欢的功课。 “隔壁小芳也……”使其知道小孩子都如此。 让孩子在房间贴自己喜欢的图片。 不可使用“你反正不行,还是……”,这样的语言暗示孩子放弃。 让孩子明确“报酬或目的”的具体好处。如“抓紧学习这本书,腾出周末 来,全家出游。” 对孩子取得的成果,都要适当赞美,发挥最高演技,表示由衷喜悦之情。 ④ 让孩子自发用功。 读书进展表以具体时间为单位,如:8:10~9:55,通过严格的时间划分, 使之了解时间的重要,集中精力。 大声读课文内容,抄写内容。 只有一次,限制效果。 鼓励考前猜题,了解所学重点。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1: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