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11:42
[转发]燃烧和灭火 .ppt(1.63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课件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燃烧 与 灭火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一、燃烧的条件 探究与活动 _________ _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 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结论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 燃烧 . 实验一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探究与活动 _________ _ 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 隙,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现象:蜡烛熄灭 该图说明 了什么?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探究与活动 _________ _ 实验三 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 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结论 :条件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 现象: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 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1)可燃物; ( 2)氧气(或空气); (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 叫着火点)。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或与火源隔离(清除可 燃物)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可燃物与空气 ( 氧气 ) 隔离 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 ,使 燃烧反应停止 ,达到灭火的 目的 .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灭火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 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时要讲清地 址、起火部位、 火势大小,着火 物质、报警人姓 名、电话、并派 人在路口等候消 防车。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想一想? 1. 实验室是怎样熄灭酒精灯的,其原理是什 么?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隔绝可燃物与氧 气的接触。 2. 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春节因为燃放烟花 爆竹,而引发柴垛失火,人们都是怎样去 救火的? 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 ,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 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练一练: 请问 以下救火方式与哪 一种灭火原理有关? 油锅着火不 能泼水浇灭! 应关闭燃气 阀门; 直接盖上锅 盖。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救火时不能 贸然开窗。 以免空气对 流,加速火 势的蔓延。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生活常识: 室外着火,门 已发烫时,千 万不要开门, 以防大火蹿入 室内。要用浸 湿的被褥、衣 物堵塞门窗缝 ,并泼水降温 。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炉灶附近不要 放置易燃易爆 物品; 炉灰完全熄灭 后再倾倒; 草垛要远离房 屋。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常用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1 .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 燃烧 C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B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2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 紧急措施是( ) A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 燃烧 B .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 .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C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3 .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的目的在于( ) A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隔离空气 C .隔离可燃物 D .开辟运水的道路 C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4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 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 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A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5 .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 .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 .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 .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 .纸比煤的密度小 C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 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 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 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 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 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禁止燃 放鞭炮 禁止带 火种 爆炸性 物质 易燃物质 范瑞开化学教育教学网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1:2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