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15:29
关于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doc(50.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 10、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阶 jiē J 阝 4 台阶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登、厅、党”是后鼻韵母;   “灿、烂、宾”是前鼻韵母;   “敞、饰”是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登”上下结构,左上角是“ ”,不要写成“ ”;右上角是“ ”,不要写成“ ”。   “厅”半包围结构,外围是个“厂”,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   “席”半包围结构,里下方是“巾”,不要写成“又”。   “敞”左右结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变形的“ ”字,不要写成“ ” 。   “内”独体字,注意里边是“丶”,不要写成捺。 3.难以确定的部首。   “登”应查“豆”部。   “内”应查“|”部。   “党”应查“小”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席( ) 党( ) 敞( ) 内( )   度( ) 赏(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庄严:庄重而严肃。   国徽:代表国家的标志。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红底;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宽敞:宽阔、宽大。   繁星:许许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电灯很多。   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审美观点安放。   晶光闪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厅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缭乱:看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参观顺序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参观记;题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内容命题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文章,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壮丽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1)作者都参观了大会堂的哪些地方,请你用“ ”把完整的句子画下来。   (2)自学后,请同学汇报,老师板书:   [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再把五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议论议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经过体会议论使学生明白:这些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总起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好处是:结构清楚, 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自学课文,体会雄壮。   投影:作者在参观每一个地方时,都抓住了哪些事物,怎样描写的?这样写你体会出有什么好处?请 你用“[ ]”画出事物,用“( )”画出描述性的语句,在边上注上你的体会。 4.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1)“正门”,作者抓住了[国徽]、[大理石柱子]这两样事物,从“红底镶金”、“闪闪发光” 中体会出国徽的庄严。从十二根柱子又高又大看出大会堂的雄伟。   投影:十二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十二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通过以上两句话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使用数字举例、颜色描写等方法,可以使你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形 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之感。   (2)“中央大厅”,作者抓住了[吊灯]、[地面]这两样事物,从“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 影来”,看出大厅的壮丽美观。   投影: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通过以上两句话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白:恰当地运用形容词,运用相仿的事物,可以使意思表 达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   换词、句练习: 如:①水清澈见底,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②黑板擦得黑又亮,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3)“大礼堂”,作者抓住了[座位]、[灯]这两样事物,从“能坐万人”、“像满天繁星”、“放 出灿烂光芒”看出大礼堂格外明亮壮丽。   (4)“宴会厅”,作者抓住了[彩画]、[桌椅]这些事物,从“眼花缭乱”、“举行五千人的大宴 会”看出宴会厅漂亮、宽敞,由此还可以看出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练习:可以模仿前边的内容,把你认为不具体的地方给它生动、具体化。   如:五千人的宴会厅,相当于我们五所学校那么多人。   (5)“会议厅”,与前四个地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会议厅的内容写得简单、概括,这样避免文章太长,重点可突出。)   (6)从王叔叔的话中体会出:(人民大会堂的建成速度快,联想到我国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高 度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小结:   看板书,回顾内容,议一议作者是怎样把大会堂雄伟壮丽这一内容写具体的。   (①抓事物,运用数字、描写颜色,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运用相仿的事物等手法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 清楚、写具体的。②借助比喻、感叹的句式抒发情感。③注意了详略安排。)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如果有时间,可请同学象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大会堂的情况。 六、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1)教室里真干净。   (2)操场上可真热闹。   (3)比赛正激烈地进行着。 3.预习11课。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   读—感知 画—重点 说—感受 想—联系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0:3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