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4:02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教案 高二.doc(49.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种表现形式,即点斜式、 斜截式.    2.通过教学,提倡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尊重从特殊→一般 →特殊的认识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 创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直线的条件,并会利用探讨 出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教学过程   师:在初中,我们学习过一次函数y=kx+b及其图象l(一条直线),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函数y=kx+b来说,当不区分自变量x和y时,我们可以将 y=kx+b叫做什么?(二元一次方程)    2.对于直线l来说,k和b在l中表示什么?(“k”表示直线l 的方向,其值满足k=tanθ,因此,把k叫做直线l的斜率;“b”表示 直线l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又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纵截距.)    3.方程y=kx+b与直线l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以这个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这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 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 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师:你怎么知道以方程y=kx+b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直线l上的点 呢?你都验证了吗?   生:……   师:事实上,可以证明       证明:设P(x1,y1)在 l上,则由相似三角形性质,      所以    y1=kx1+b,即(x1,y1)是方程y=kx+b的解.   反之:设(x1,y1)是 y=kx+b的解,则      所以P(x1,y1)在 l上.   师: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弄清了方程y=kx+b的解和直线l上的点 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一一对应关系.   师:很好!有了这种一一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在研究直线时,就可 以通过方程来考虑,这也正是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   现在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如果把直线当做结论,那么,确定一条直 线需要几个条件?   生:两个条件.   师:哪两个条件?   生甲:需要知道k和b的值就可以了.   生乙: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只要知道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 条直线.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还有其它条件吗?   生:……   师:好!大家提出了许多种,今天先讨论其中的两种.若已知 k、b,求直线方程.   生:设P(x,y)为 l上任意一点,   由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      师:推导过程很正确!我们能不能把题目再引申一下,使其更具有 一般性?   生:把条件改为: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经过点P1(x1,y1),求 直线l的方程.   师:条件改得很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设P(x,y)为 l上任意一点,   根据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      师:在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大家都用到了k值,若k不存在的 情况下其直线方程怎么表示?   生:若k不存在,则直线方程为x=0或 x=x1.   师:很好!把上面的问题归纳一下,应分为几种情况加以考虑?   生:两种.    1)当 k存在时,经过点P1(x1,y1)的直钱方程为y-y1=k(x-x1);    2)当 k不存在时,经过点P1(x1,y1)的直线方程为x=x1.   师:总结得不错!通过总结,大家注意到,在运用方程y=kx+b和 y -y1=k(x-x1)解决问题时的前提条件是k存在.另外要知道这两个方程 之间的联系,即方程y=kx+b是方程y-y1=k(x-x1)的特殊形式,但两个 方程表示的图形都是直线.为了以后应用起来方便,我们不妨给这两个 方程分别取个名字.下面请大家集思广益,给这两个方程取个贴切、易 记的名字.   生:直线方程y-y1=k(x-x1)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 因此,可以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直线方程y=kx+b是由直线的斜率 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可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师:这两个名字都指出了方程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便于同学们 理解和记忆,以后大家可以继续使用.下面请大家根据今天课上所讨论 的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例 1 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 0°,求直线l经过一点P1(x1,y1)的 方程.(打投影仪)   学生口答:利用点斜式得直线l的方程是y=y1.    例 2 已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 90°时,求直线l经过一点 P1(x1,y1)的方程.(打投影仪)   学生口答:因为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所以经过点P1(x1,y1)的直 线方程为x=x1.    例 3 一条直线经过点P1(-2,3),倾斜角α=45°,求直线的方 程,并画出图形.(打投影仪)   师:这是课本的例题,解完后自行对照课本.(同时请一位同学板 演)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应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确定一条直线需 要几个独立条件?   生:两个.   师:如果已知直线l过一点,能否确定直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生:不能确定,可以得到无数条经过这一点的直线.(教师可以用 电脑演示)   师:若只知道直线l的斜率呢?   生:可以得到无数条斜率相同的直线.(教师用电脑演示)   师: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今后学完有关直线的问题以后再做进一步 探讨.本节课需要大家理解:确定一条直线必须具备两个独立条件,并 且会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本节课所讨论的内容.   生:知道了直线方程的两种表现形式:点斜式、斜截式.   师:应用这两个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生:注意方程存在的条件是k存在.   师:在今天这节课上,有的同学还提到了另外几种确定一条直线的 条件,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作业:第 20页,练习1,2,3.   第 26页,习题二:1,2(1)、(2)、(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复习引入,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方程y=kx+b与直线l 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为研究直线即可通过研究方程而得到.    2.提出问题:    1)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具备几个独立条件?    2)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3.需猜想:    1)确定一条直线需要知道k、b即可;    2)确定一条直线需要知道直线l经过两个已知点;    3)……    4.根据猜想:已知k、b,求直线l的方程;已知k,点 P1(x1,y1),求经过点P1和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    5.得到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及方程存在的条件.    6.已知一个条件,不能确定唯一的一条直线,进一步体会确定一 条直线需要具备两个独立条件.    7.例题、小结、作业.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初、高中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 接.因为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适应学 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为此,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y=kx+b引 入,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即求直线的方程的问题上去. 在引入过程中,注意先帮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为一一对应关系,理解 了要研究直线可从研究方程入手,以及要研究方程的特征,也可以从研 究直线考虑,突出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三、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解析法的基本思想在于把几何问题代 数化,图形性质坐标化,其框图如下:   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根据已知条件求结论,按照“MM教育方 式”,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因此在注重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上,设计了 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再根据猜 想得到的条件求直线的方程.从教学内容上没有脱离教材,但从教法上 比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知其 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 离出来,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根 据已知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的提出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 更加深刻.   关于直线的许多问题中,都要涉及到斜率和截距的问题,用斜率和 截距来解决有关问题也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需要.另外,在学生得出直线 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方程 的存在条件是k存在,若k不存在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加以考虑,在此涉 及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为了使学生理解求一条直线的方程需要具备两个独立条件,在本节 课的最后部分我们强调直线若满足一个条件,那么这条直线是不能唯一 确定的,所以在直线这一章学完以后,还要准备适当地补充直线系的概 念及直线系的基本类型题.   以上是教案设计过程中的几点说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教学、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 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数 学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本教案中涉及到了 由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运用了归纳、猜想等合情推理方法,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 遇挫折后,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找出症结,加强个别指 导,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6: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