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曲线极其标准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双曲线及其焦点、焦距的定义.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双曲线中a、b、c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
2.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3.使学生理解怎样的双曲线,其方程为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其图形有什么特征,并能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其焦点的位置.
4.使学生掌握a、b、c之间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双曲线定义与椭圆定义的比较,双曲线标准方程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比较,
双曲线与椭圆a、b、c关系的比较,掌握两种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a、b、c关系的区别,并
认识到比较法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1.双曲线的定义.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双曲线中a、b、c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法
学生在前面学过椭圆的有关内容,对于双曲线的内容只要与椭圆对照比较,教师再因
势利导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与帮助,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掌握.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课本P105例1(记作§8.3.1 A)
第二张:课本P106例2(记作§8.3.1 B)
第三张:本课时教案后面的预习内容及预习提纲(记作§8.3.1 C)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的距离定义.
[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
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师]好,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
[师] 12
2
2
2
b
y
a
x (a>b>0)
或 12
2
2
2
b
x
a
y (a>b>0)
(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师]怎样的椭圆其方程为标准方程?
[生]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其方程为标准方程.(学生作答,教师板
书)
[师]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学生作答,教师板
书)
[师]你能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确定其焦点究竟在哪个坐标轴上吗?
[生]哪个二次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哪个坐标轴上.(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师]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关键是什么?
[生]关键是确定a、b的值.(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师]好,同学们对椭圆部分的基本内容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另外一种二
次曲线——双曲线(板书课题).
Ⅱ.讲授新课
[师]课下,我们带着问题预习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同学们利用 5分钟时间
再看一下课本,把我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搞清楚.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师]好,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双曲线的定义是怎样的?
[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
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学生
回答,教师板书).
(若学生回答不严密,表述不清楚可看着课本读,或者学生从与椭圆的定义的对照中,
已发现了两者定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表述已不成问题)
[师]与椭圆定义对照,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两者都是平面内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问题,两者的定点都是焦点,两者定点
间的距离都是焦距,所不同的是椭圆是距离之和,双曲线是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若学生回答不完全,教师要给予提示)
[师]好!但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椭圆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
数的点的轨迹,双曲线是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只说
“差”不行吗?为什么要加“绝对值”三个字呢?
[生]只说差表示双曲线的一支,加上“绝对值”三个字,才能表示整条双曲线.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可以答出来,若答不出来,请学生在课本上找一找)
[师]可见双曲线有两支,丢掉任何一支都不是完整的双曲线,那么,双曲线的定义
中为什么要强调常数——差的绝对值小于|F1F2|呢?
[生]如果差的绝对值即常数等于|F1F2|,那么图形为两条射线;如果差的绝对差即
常数大于|F1F2|,那么无轨迹.
(如果学生答不来,教师可对学生作演示,启发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清楚这个约束条
件是非常必要的)
[师]好,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呢?
[生] 12
2
2
2
b
y
a
x (a>0,b>0)
或 12
2
2
2
b
x
a
y (a>0,b>0)
[师]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比较,有什么区别?
[生]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等式的左边是两项的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等式的左边
是两项的差.
[师]还有呢?
(学生观察,之后有一学生作答)
[生]椭圆中,a、b均为正,大小关系一定.
双曲线中a、b均为正,大小关系不定.
[师]双曲线标准方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生]以两个定点所在直线为 x轴或 y轴,以两个定点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求出来的.
[师]这两个定点的中点实质上就是双曲线的中心(为什么是中心将在双曲线的简单
几何性质中研究),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其方程为标
准方程.(板书)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标准方程所表示的双曲线,其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标准方程所表示的双曲线,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学生回答,教师
板书).
[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谁能确定焦点究竟在哪个坐标轴上?
(学生观察思考、困惑,不知该怎样作答)
[师]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哪个二次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相应的轴上,类比
看看,该怎样表述呢?(仍无人回答)不要仅从大小上看(学生豁然开朗)
[生]哪个二次项系数是正的,焦点就在相应的哪个轴上.(板书)
[师]好,请注意:焦点始终在与双曲线相交的那个轴上.
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生]关键是确定a、b的值.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打出投影片§8.3.1 A)教师读题
分析:这是一道清楚轨迹类型的题目,根据题意设出方程,确定a、b的值即可.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讲解)
[师]再看这样一例
(打出投影片§8.3.1 B)教师读题
分析:这显然也是一道清楚轨迹类型的问题,同样根据题意设出方程,确定 a、b的值
即可,但这个题与例1所不同的是a、c的值不是直接可知,那么该怎样确定a、b的值呢?
[生]因为P1、P2两点都在双曲线上,并且坐标已知,所以由一个点的坐标,即可确定
a、b的一个关系,两个式子联立即可得a2、b2的值.
(学生经过预习,这个道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是可以明白的)
[师]好,下面同学们合上课本,自己将这个题目的解答过程写一下.
(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教师给予评讲)
[师]注意:本题是用待定系数法来解的,根据题意得到的关于待定系数 a、b的方程
组是一个分式方程组,并且分母的次数是 2,解这种方程时,利用换元法可以将它化为二
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也可以将 a2、b2分别整体作为未知数,直接化为分式方程组来解.
Ⅲ.课堂练习
1.课本P107练习1、4
2.写出课本P105页上方程①的简化过程.
答案:由 22)( ycx - 22)( ycx =±2a
∴ 22)( ycx =±2a+ 22)( ycx
∴x2+2cx+c2+y2
=4a2+x2-2cx+c2+y2±4a 22)( ycx
∴4cx-4a2=±4a 22)( ycx
∴c2x2+a4-2a2cx=a2x2+a2c2-2a2cx+a2y2
∴(c2-a2)x2-a2y2=a2(c2-a2)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4,b=3,焦点在 x轴上
(2)焦点为(0,-6)、(0,6),经过点(2,-5)
(3)焦点在 x轴上,经过点(- 3,2 )、( 2,3
15 )
答案:(1) 1916
22
yx
(2) 11620
22
yx
(3) 13
2
2 yx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双曲线及其焦点、焦距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方程中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要与椭圆对照,比较其异同点进行掌握(对照板书进行强调,强
调定义、标准方程),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点,强调怎样的曲线其方程为标
准方程;强调标准方程表示的曲线的特征;强调焦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指出焦点始终在与
双曲线相交的坐标轴上;强调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关键.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08习题8.3 1、2、3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06例3
2.预习提纲:
(1)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 2 s,说明了什么?
(2)根据题意怎样确定爆炸点的位置?为什么?
(3)如果 A、B两处同时听到爆炸声,那么爆炸点应在怎样的曲线上?
3.思考题
(1)已知方程 112
22
m
y
m
x 表示双曲线,求 m的取值范围.(课本P107练习3)
(2)方程 19
)2(
16
)1( 22 yx 表示双曲线吗?若是,其中心在哪里?焦点坐标是
什
么?若不是,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二、双曲线
§8.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
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标准方程
a、b、c三者间的关系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其方程为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
哪个二次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相应的轴上.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关键是确定a、b的值.
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a、b、c三者间的关系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其方程为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所表示的双曲线,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
哪个二次项系数为正,焦点就在哪个相应的轴上.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关键是确定a、b的值.
例1
例2
小结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