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4:02
两角和的余弦的教案 高一.doc(118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两角和的余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及其证明过程; 2.通过公式的论证,提高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下的推理能力; 3.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 4.进一步认识“坐标法”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与思考: 问题:下列两个等式成立吗? (1)cos75º = cos(45º+30º)= cos45º + cos30º (2)cos60º = cos(30º+30º)= cos30º + cos30º 这两个问题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会得到“一致”认识:不成立!但为什么不成立? (1)由于 cos45º+cos30º= 2 2 + 2 3 >1 而 cos75º<1 ∴(1)不成立. (2)cos30º+cos30º=2cos30º=2× 2 3 = 3 >1. cos60º= 2 1 ∴(2)不成立. 提出问题: 那么 cos(45º+30º)= ? 能否用 45º,30º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呢?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 如何用单角 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 cos(α+β) 注意:这里 α、β为任意实数. 二、新课: (板书)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1.直接写出结果:cos (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 记作 Cα+β 2.分析一下公式的特征: (ⅰ) 左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即 cos(α+β) 右式为这两个角的余弦乘积 cosαcosβ减去这两个角正弦乘积 sinαsinβ. (ⅱ) 注意符号特征:左式余弦中是 α+β 右式是余弦积-正弦积 3.验证: (1) cos75º = cos(45º+30º) = cos45º·cos30º-sin45º·sin30º = 2 2 × 2 3 - 2 2 × 2 1 = 4 26  大家已经知道 cos60º= 2 1 ,我们用两角和余弦公式验证: (2) cos60º = cos(30º+30º) = cos30º·cos30º-sin30º·sin30º = 2 3 × 2 3 - 2 1 × 2 1 = 4 1 4 3  = 2 1 4.练习: (1) cos165º = cos(120º+45º) = cos120ºcos45º-sin120ºsin45º (符号相异) = 2 2 2 3 2 2 2 1  = 4 6 4 2  = 4 62  (2) cos (-105º) = cos105º =cos(60º+45º) = cos 60º·cos45º-sin60º·sin45º = 2 2 2 3 2 2 2 1  = 4 62  (3) cos (- 12 61 ) = cos 12 61 = cos (4π+12 13 π) =cos12 13 π =cos     4 3 3  = cos 3  ·cos 4 3 -sin 3  ·sin 4 3 = 2 2 2 3 2 2 2 1      = 4 6 4 2  = 4 62  (4)求值 cos13º·cos17º-sin13º·sin17º ∵ cos13ºcos17º-sin13ºsin17º = cos(13º+17º)= cos30º ∴ 原式= 2 3 (5)求值: cos 12 5 cos 12 7 -sin 12 5 sin 12 7 解:原式=cos( 12 5 + 12 7 )= cos 12 12 = cosπ = -1 (6)填空:① cos 3  ·( )-( )·sin 6  = cos 2  ② =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 5、证明: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怎么证?→想到“数形”的转换!怎么转变? ⅰ)我们可以用初中熟悉的“平面几何法”转换: 注意:这里使用的 α、β角均为正锐角,与我们要求的 α、β为任意实数,有距离.还有 什么办法?~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单位圆!! ⅱ ) 坐 标 法 : 把 α 、 β 、 α+β 都 放 入 单 位 圆 , 利 用 单 位 圆 把 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联系起来,如图: 很多同学会想到在 ΔP1OP3中用余弦定理求 cos (α+β),但| P1P3 | =?(|OP1| = |OP3| = 1)出现了距离问题! 怎么计算这个距离~引出两点间距离公式.P1P2=     212212 yyxx  P1(x1,y1)、P2 (x2,y2) 因此,需要知道 P1、P2、P3点的坐标. 显然 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 这里请注意,求 P1P3的目的是求 cos(α+β),不可能仍在这个三角形中去求 P1P3,如 何求 P1P3?只能再构造一个三角形.利用两种不 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求 P1P3,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一个含 P1P3的方程来求解,所以我们作出 ΔP4OP2≌ΔP1OP3,∠P2OP4=α+β,如图: P4(cos(-β),sin(-β)) ∵ P1P3 = P2P4 ∴ [cos(α+β)-1]2+sin2(α+β)=[cos(- β)-cosα]2+[sin(-β)-sinα]2 展开并整理,得 2-2cos(α+β)= 2-2(cosαcosβ-sinαsinβ) ∴cos ( α + β ) = co 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 提问:这里的 α、β是特殊角?还是任意角? 联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怎么定义的? 再次强调:1.公式特征 2.α、β角的任意性 6.例题: (1) 已知 cosθ =-13 5 ,θ∈(π, 2 3 ). 求:cos(θ + 6  )的值. 解:∵ cosθ =-13 5 ,θ∈(π, 2 3 ) ∴ sinθ = 13 2 又∵ cos(θ+ 6  )=cosθ·cos 6  -sinθ·sin 6  ∴cos(θ+ 6  )= 2 1 13 12 2 3 13 5     = 13 6 26 35  = 26 65 13 6  (2)已知:cos(θ-30º)=17 15 . θ∈(30º,90º) 求:cos θ的值. 解:∵ 30º<θ<90º ∴ 0º<θ-30º<60º cos (θ-30º) =17 15 ∴ sin(θ-30º)=17 8 cosθ= cos[(θ-30º)+30º] = cos(θ-30º)·cos30º-sin(θ-30º)sin30º= 2 1 17 8 2 3 17 15  = 34 8315  三.小结: 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内容和推导. 2.公式的使用:① 正用与逆用 ② 变用 四.思考: 1.你能从 cos(α+β)= …… 得出 cos(α-β)= ?吗? 2.你能从 cos(α+β)= …… 得出 sin(α+β)= ? 吗?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6:0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