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4:03
函数一课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271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复习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值 域的求法、函数图像的作法. 2.教学目的要求 (1) 全面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掌握函数符号和函数三要素的基础上, 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会正确的画出函数的图像. (2) 通过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及作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计算、推 理、画图等能力. (3) 通过探求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复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三要素. 2.让学生回答,已知f[g(x)]的表达式,如何求f(x)的表达式? 3.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 1.求函数定义域及定义域的应用. 定义域是函数的关键性特性,对于每个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是确定的, 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为了更明确、更深刻地揭示函数的本质,就产生了求函 数的定义域问题.在实际寻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则: (1) 分式的分母应该不是零; (2) 偶次根的被开方数应该为非负数; (3) 方幂的指数是无理数或含有变数时,底数应该是正的; (4) 对数的真数应该是正的,底数应该是正数且不是1; (5) 形如M n的式子,若M0的M≠0,0n的n≠0; (6) 有限个函数的四则运算得到的新函数,其定义域是这有限个函数的定 义域的交集(作除法时还要去掉使除式为零的x值); (7) 对于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其定义域还应该受实际问题的具体条件 制约. 关于定义域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求值域或确定函数值的变化范围; (2) 解析式的变形或化简; (3) 解不等式或解方程; (4) 求函数的最值. 2.求函数的值域及值域的应用. 最直接的方法是由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对应法则求值域,有时也可根据具体 情况采用下列适当的方法或技巧. (1) 观察法; (2) 由函数的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确定值域; (3) 反解 x法,在建立反函数概念后,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的互换关系求值域; (4) 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所给函数的值域——配方法. (5) 利用二次三项式的判别式求值域——判别式法; (6) 采用换元法求值域; (7) 利用某些已知函数的值域,通过解不等式求得所给函数的值域; 3.求函数表达式与函数记号的运用. 通常会遇到下列各种情形: (1) 对于已知函数f(x)、g(x),求形如f[g(x)]的表达式; (2) 已知f[g(x)]的表达式,求f(x)的表达式; (3) 已知函数表达式类型,根据函数所具有的某些性质或约束条件确定表 达式中的待定参数; (4) 根据函数对应法则的满足的某些条件,求函数的表达式; (5) 给出实际问题,求其函数表达式. 在上述各种情形下,正确理解和运用函数记号,常常是疏通思路的关键. 4.求函数值与画函数图像. 求函数值是学习函数概念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方法.例如 画函数图像首先就要求函数值. 一个函数 y=f(x)可看成有序实数对(x,y)的集合.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出以 每个有序实数对为其坐标的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 像表示法奠定了“数形”结合的基础.关于函数的图像,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 问题即画图、识图、用图.画图时,首先应该具备两种意识:(1) 定义域意识, 即画图时必须考查函数的定义域;(2) 转化意识,即将所画图形转化为基本图 形来考虑. 5.关于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由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构成,在不同的子集上对应法则 也不同. 三、例题分析 1.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定义域的应用. 例 1.求下列各函数定义域. (1) 123 1 2 2   x xy (2) xxy  1 11 (3) 3)12(||1  xxy (4) 1|| 14 2  xxy (5) xx xy   || )1( 0 (6) )0(1  abaxy 解:(1) (-∞,-2)∪(-2,2)∪(2,+∞) (2) [-1,1 )∪(1,+∞) (3) ]12 1[ , (4) )12[  , ∪(-1,1)∪ ]21( , (5) (-∞,-1)∪(-1,0) (6) ( a b ,+∞) (a>0)或(-∞, a b )(a<0) 点评:对于含有字母的函数表达式,求定义域时要注意对字母进行讨论. 例 2.已知 y=f(x)的定义域[0,1],求下列各函数的定义域: (A) f(x2) (B) f( x 1 ) (C) f(3x)+f(1-2x) (D) f( 12 x ) 分析:f(x)中的 x∈[0,1],f[g(x)]中的 g(x)处于 f(x)中 x 的位置,则 g(x)∈[0,1],也就是在g(x)∈[0,1]的假设下,求x的范围. 解:(1) [-1,1] (2) [1,+∞) (3) [0, 3 1 ] (4) [- 2 ,-1]∪[1, 2 ] 例 3.已知f(x2-1)的定义域是[-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x) (2) f(x+3) 分析:f[g(x)]中的 x∈[-1,1],f(x)中 x 和 f(x+3)中的 x+3 处在 f[g(x)]中 g(x)的位置,因此要由 x∈[-1,1]先求出 g(x)的取值范围,设 g(x)∈[a,b].(1) x∈[a,b];(2) 含 x+3∈[a,b],再求出x的范围. 解:(1) x∈[-1,1] x2-1∈[-1,0], ∴ f(x)的定义域为[-1,0]. (2) ∵ x2-1∈[-1,0],则x+3∈[-1,0], ∴ x∈[-4,-3].故 f(x+3)的定义域[-4,-3]. 例 4.已知函数 y= 1 12   x x 的值域是 ]0( , ∪ ),3[  ,求此函数的定义 域. 分析:解不等式 1 12   x x ≤0或 1 12   x x ≥3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12 1[ , ∪ ]21( , . 2.求函数的值域及值域的应用 例 5.已知函数f(x)= 1 4 2   x ax (a为实常数) (1) 若 f(1)= 2 1 ,求 a的值; (2) 当 a取由(1)所确定的值时,求 y=f(x)的值域. 分析: (1) 由 f(1)= 2 1 ,得 2 1 11 4   a ,∴ a=3. (2) 当 a=3时,y= 1 34 2   x x ,转化成yx2-4x+y+3=0,用判别式法求得值域 为[-4,1]. 例 6.求函数 y= 22 1 2  xx 的值域, 分析:本题可用换元法或判别式法求解. 解法一:令u=x2+2x-2=(x+1)2-3(u≠0),则 y= u 1 ,且 u≥-3,u≠0. 当-3≤u<0时, u 1 ≤- 3 1 ; 当 u>0时, u 1 >0. 故函数的值域为 y∈ ]3 1,(  ∪(0,+). 解法二:此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3 ,x∈R}. 由 y= 22 1 2  xx 得 yx 2+2yx-2y-1=0. 由     0 ,0)12(44 2 y yyy 解得 y≤- 3 1 ,y>0, 例 7.求函数 y=x- x21  的值域. 分析:通过变量代换(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求解. 解:由1-2x≥0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x≤ 2 1 } 令 u= x21  (u≥0) , 则 x= 2 1 2u ≤ 2 1 . 故 u≥0 , y= - 1)1(2 1 2 1 2 1 22  uuu . 由 u≥0,得- 2 1 (u+1)2≤- 2 1 ,∴y≤- 2 1+1= 2 1 ,故函数的值域为 ]2 1( , . 点评:(1) 本题由函数 y=- 2 1 (u+1)2+1(u≥0)的图像亦可求得值域 y≤ 2 1 . (2) 由于函数式的变形,可能引起值域的扩大或缩小. 例8.求定义在区间[-1,1]上的函数 y= bxa bxa   (a>b>0)的值域. 分析:本题可由定义域直接求出值域或反解x法. 解法一:原函数可化为 y=-1+ bxa a  2 . ∵ -1≤x≤1,a>b>0 ∴ -b≤bx≤b ∴ ba a  2 ≤ bxa a  2 ≤ ba a  2 ∴ ba ba   ≤-1+ bxa a  2 ≤ ba ba   ,即 ba ba   ≤y≤ ba ba   解法二:∵ y≠-1(否则 a=0),b≠0,则由原函数表达式.解得 x= )1( )1(   yb ya , ∴-1≤ )1( )1(   yb ya ≤1 ba ba   ≤y≤ ba ba   . 例9.求使函数 y= 1 2 2 2   xx axx 的值域为(-∞,2)的 a的取值范围. 解:令 1 2 2 2   xx axx <2, ∵ x2-x+1=(x- 2 1 )2+ 4 3 >0, ∴ x2+ax-2<2(x2-x+1),即 x2-(a+2)x+4>0,此不等式恒 成立的条件是 △=[-(a+2)]2-4·1·4<0,解得-6<a<2. 3.求函数的解析式与函数记号的运用 例 10.已知f(x)= x1 1 ,求f(x+1),f[f(x)],f[ )( 1 xf ]. 分析:f[g(x)]中的 g(x)与 f(x)中的 x处于相当的位置,即 g(x)是原象, 求f[g(x)]就是求定义域中元素g(x)的象. 解:f(x+1)= xx 1 )1(1 1  f[f(x)]= x x xf 11 1 11 1 )(1 1    f[ )( 1 xf ]= xxxf 1 )1(1 1 )( 11 1  例 11.在 x+ x 1 的取值范围内定义函数 f (x),使得 f (x+ x 1 )=x2+ 2 1 x ,求f (x)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分析:这个问题应该理解为,已知对应法则 f下,定义域的元素 x+ x 1 的 象是x2+ 2 1 x ,求定义域中的元素x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有以下两种解 法. 解法一:把所给表达式表示成 x+ x 1 的式子. 211 2        xxxxf , ∴ f (x)=x2-2. 解法二:变量代换,令 xxt 1 ,则 21222  xxt , ∴ 21 222  txx ,故 f (t)=t 2-2,即 f (x)=x2-2. ∵ x与 x 1 同号,∴ 211  xxxxt 2 1 xx , 故t≤-2或 t≥2. 于 是 , 所 求 画 数 解 析 式 为 f (x)=x2 - 2 , 其 定 义 域 为     ,, 22  . 点评:解法二是换元法,这种方法适应性强,对一般函数都可以应用. 例 12.已知 f (x)是二次函数,且 f (0)=2,f (x+1)-f (x)=x-1,求 f (x)的解析式. 解:依题意,可设 f (x)=ax2+bx+c (a≠0). 由f (0)=2得 c=2. 由 f (x+1)-f (x)=x-1 得 2ax+(a+b)=x-1,比较系数得 2 1a , 2 3b . ∴   22 3 2 1 2  xxxf . 例 13.已知函数f (x)满足条件:f (x)+2    xf 1 =x,求f (x). 分析:为求 f (x),关键是消去    xf 1 ,从消元法的角度考虑,还需要另一 个关于f (x)、    xf 1 的“方程”,为此,只须将原方程中的x换成 x 1即可. 解:由 f (x)+2    xf 1 =x,用 x 1代 x 可得    xf 1 +2f (x)= x 1 ,从两式消去    xf 1 即得3  xf = xx  2 ,∴   33 2 x xxf  . 4.求函数值与画函数图像 例 14.抛物线 y=ax2+bx+c通过两点 A(0,4)和 B(4,0),且其对称轴交 x 轴点C.试将△ABC的面积S表示为 a的函数,并画出草图. 解:由 y=ax2+bx+c 的图像过两点 A(0,4),B(4,0),可得 c=4,b=- (4a+1). 因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a a a bx 2 14 2  ,故点     02 14 ,a aC . 设坐标原点为0,则△ABC的面积. aa aCBOAS 142 14442 1 2 1  . 因此,所求函数图像是把 ay 1 的图像向 上方平移 4 个单位得到 ay 14  ,然后把 y<0 的 部分折向 a轴的上方所得到的图形,如图 1—16 所示. 5.分段函数 例 15.函数         05 063 xx xxxf ,则f {f [f (1)]}的值等于__________ __. 解:f {f [f (1)]}=f {f [-3]}=f (2)=0. 例 16.已知              212 10 01 1 x xx xx xf , , , ,求f (x)的定义域和值域. 分析:对构成定义域的各个子集作并,即为所求的定义域,同样在各个子 集上求出函数值的范围,然后作并即得函数的值域.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  2, . 当x<0时,x-1<-1, ∴ 01 11  x 即-1<y<0. 当0≤x<1时,0≤y<1. 当1≤x≤2时,y=2. ∴ 函数的值域为(-1,1)∪{2}. 例 17.如图 1—17,当一条垂直于 x 轴 (垂足为 x)的直线 l由左至右移动(与已知梯形 有公共点),令 OX=x,试将图中有阴影部分的 面积 S表示为 x 的函数并画函数 S=S (x)的图 像. 解                   642 68 4222 202 1 2 2 xx xx xx S , , , 画函数 S=S (x)的图像如图1—18 四、习 题 1.已知函数f (x2+1)的定义域为(-1,1),那么函数f (2x-1)的定义域是__ _______ 2.函数   xxy 211 1 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 3.已知   1 1 2  xxf ,g(x)=x+1,则f [g(x)]=___________. 4.f (x)是一次函数,且 2f (1)+3f (2)=3,2f (-1)-f (0)=-1,则 f (x)=___________. 5.已知g (x)=1-2x,f [g (x)]= 2 21 x x (x≠0),则f (0)=__________. 6.画出函数        10 ]01[1 ,, ,, xx xxxf 的图像. 答 案 1.     2 31, 2.     ,, 08  3. xx 2 1 2  4. 9 1 9 4 x 5.3 6.如图1-19 五、引伸和提 高 1.关于求函数解析式的几种方法; 2.关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 六、思 考 题 1.若         103 101 ,, ,, xx xxf ,使等式f [f (x)]Ĕ1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_____. 2.若 y=f (x)的定义域为 R,且f (x+y)=f (x)+f (y),f (8)=4,求    2 1f . 答 案 1.[0,1][3,4]{7} 2. 4 1 2 1   f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4:2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