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
二、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
三、怎样实行市场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平等性
竞争性
法制性
开放性
(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不是万能的
缺陷和弱点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只找市长,不找市场
:
只找市场,不找市
长,
找了市场,还找市长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
走
二、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0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
生产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特区速度”。2 0年间,
国内生产总值从 1.9亿元增长到 1436.51亿远,增长
750多倍,年均递增 31.25%,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
45.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41.8%.不仅创造
了亚洲经济发展之最,同时创造了世界大中城市发展速
度之最。 1999年,经济特区
(含浦东)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 667.3亿元,比建
特区之初增长了 14.5倍;出口总额 360亿美元,占全
国同期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强。1 、实行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怎样实行市场经济
(一)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二)国家宏观调控
1、含义
:
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主要任务
: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 ) 促进
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形势
商品经济
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交换 市场 价值规
律
调节人财物的分配(资源配
置)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
展
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含义不同:
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
出现的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市
场经济是社会话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基础性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
方式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
经济而言的,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
;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的,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
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市场经济
形成于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明:
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
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
择。
所以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
方式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
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
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
关系的变化”。
二、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整个
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可以
启动市场开放,推进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跨国流动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经济全球化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着
密切的联系,是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与跨国
公司、跨国银行和资本跨国流动得到空前发展也有密切
联系。2 、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
需要
从根本上说: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
人,成为市场活动活动的主体
二、是价格由市场决定,商品和生产要素在
市场上能自由地流通
《十五计划》关于完善社会主义使经济
体制指出: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
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
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继续发
展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生产要
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
矛盾。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 1)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
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逐步推进城
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4)着力
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税、利、债、费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的作用:
1、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2、可以促进经济大发
展 3、可以有力的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事业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数: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三、怎样实行市场经济
3、宏观条控的手段
( 1)行政手
段
( 2)法律手
段
( 3)经济手
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
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的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
活动的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
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
措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
1、市场交易原则
:2、通过法律和道德实
现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原则
法律的特点是:强调强制和他律,通过强制手段着
力约束人的行为,要求的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合法性
,单纯的思想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道德的特点是:强调教育和自律,通过教育手段着
力约束人的动机,要求不仅是人的外在行为,还要
求人们行为动机的高尚、善良。
江泽民:“对于一个国家的智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所有制基础不同
目的不同
宏观调控的能力不
同
以生产资料的饿资本主义私有
制为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能更好、更有成效的发挥作用
1999年我国税收收入为 1031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
元, 2000年达到 12660元。
积极财政政策
的具体措施
增加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增加投资
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刺激消费
通过减免、优惠等税收政策刺激投资
通过提高退税率等措施刺激出口
征收利息税,刺激投资,扩大消费
通货紧缩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更加突出的原因:生产的迅速扩大,生产能力的迅速
提高,使商品供应量加大: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有效
需求不足,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总量过剩;供给结
构不合理,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居民收入增长缓
慢,导致储蓄意识增强而消费行为谨慎
通货紧缩的利弊:
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也为一定领域
家快改革提供了条件。弊: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
的消费心理;农民增产不增收;企业销售额增加但利
润减少;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
景气,失业人员增加;存款增多,大量资金闲置;加
剧生产经营者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正
常生产经营。所以对经济 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
益不利
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结构
(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 ),拓宽国内市场、培育消费
热点,以拉动经济增长。(即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
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
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
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在坚持贷款条件、防范金融风
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的稳定
稳定的标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
度
如何调节货币
投放和回笼
利率
汇率
汇率升高 ----人民币贬值 -----有利于出口 ----不利于进
口
汇率降低 ----人民币升值 ------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
口
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
1、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2、降低银行利率
3、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4、征收利息税
5、为消费提供信贷支持
6、保持汇率的稳定
价格政策
价格的决定:市场决定价格
即: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
格
材料一: 1990年 ~2000年
材料二: 2000年,中央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
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
步改善,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00亿美元,比 1999
年增长 8%,这表明,我国如期实现了年初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
思考题
( 1 )分析材料一的图示,说明 1 9 9 3 年
~ 1 9 9 5 年与 1 9 9 7 年 ~ 2 0 0 0 年的
经济形势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
的突出矛盾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参考 答案:
( 1) 1993年 -1995年,我国 经济增长过热,物价上涨率达 21。
7%,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 1997—199年,出现了经济增长持续
下滑,物价上涨呈现负增长,表明有效需求不足。 2000年物价有所
回升,经济增长速度摆脱了连续下滑的局面,但总的来说还未完全
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绿的饿这种波动表明
,必须把使哦厂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平稳的增长。
( 2)材料二说明, 1999年中央实施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
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在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
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饿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
不合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把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
起来,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经济的方针。同时,积极扩大外贸
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迎接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