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上课——校长最重要的工作
吴希福校长评课、讲课启示录
大新小学副校长 徐 霜
来大新小学之前,就曾听过吴校长讲座。他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达给我的
印象很深!06年去英国学习考察,有幸与吴校长分在一个组。一个月的学习与
交流让我对他的教育思想、为人处世更加钦佩。于是在心底不由自主地渴望着—
—能在这样“有德有才”的校长身边工作该多“过瘾”……
上苍有眼,这学期我真的成为吴校长的助手,成为大新小学的一员。于是,
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光中,有了更多的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启示一:聆听校长评课
一来大新小学,我先以听课为主了解学校情况。吴校长一有时间就与我“一
路同行”走进课堂,听老师们上常规课。我们除了在听课中倾心交流;课后,更
是坐在一起,认真地给老师评课。
校长的评课,既一语中的,又一针见血,褒扬之处实实在在,贬抑之处又
不失中肯,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思维活跃,理论与实践并重,特别是语言流
畅优美,富有诗意,的确是我所见过的评课中的极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
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评课是校长的一
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听了吴校长的评课才知道,这绝不是有无“经验”的问题
而是有无学养和有无水准的问题,吴校长的语言字字句句透着隽永之气,散发
着智慧的芬芳,听他的评课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且大开眼界。让
我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如沐春风,看到了与时俱进的无限空间……
与此同时,我在吴校长的评课中,也学到了一个管理者关爱教师的高尚品
质; 加深了对“关注儿童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终身幸福奠
基”办学宗旨的理解。
可以说,校长走进了课堂等于走近了教师,校长听后评课就是与老师们心
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方式履行了一
个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行使了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
掌握了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他给予了老师们热情的鼓励和诚挚的指导帮助,
指引大家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使大新小学的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
启示二:观摩校长讲课
听老师们说:吴校长上示范课,是他来大新小学的传统节目。我相信校长能
讲好,但是,就单说听课,一般校长很难坚持做到的。且不说校长日理万机,繁
杂的学校事物缠身,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坚持听课,
而且不单单是“听”,还用心去评课,这是当今校长之中的少数,或许是绝少
数。于是,听吴校长讲课便成了我来大新的一种期待……
终于,12月 11日,我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吴校长给三(1)班学生上的《自
编童话故事》一课。整整四十分种,校长精神抖擞,口若悬河;与学生亲密对话、
和谐交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技巧向语文教师展示了“自编童话”
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让听课的所有老师受益非浅……
1
习作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内容。吴校长知难而进,选择三年
级这个习作坡度大、指导问题多的学年上课。很显然,是要帮助语文教师解决习
作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从选课上我们就看出吴校长的用心良苦。
吴校长上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七单
元习作训练。我们知道,让学生读童话是件快乐的事儿,让学生讲童话也是件快
乐的事儿。可让孩子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学生能快乐起来吗?然而,我们在课堂上
亲眼见到了,三(1)班学生在吴校长的循循善诱中,渡过了编写童话故事的快
乐时光。这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
吴校长利用学生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这一点,引导他们用自己熟知的童话故
事中,弄明白童话的特征。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讲童话故事之后,吴校长立刻问孩
子: “你讲的童话故事说明什么?”
“遵守承诺”学生对答如流,显然是读懂了故事。
“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青蛙怎么能和公主说话呢?”
“这是拟人写法。”
“对了,在童话故事里不一定是真人真事。”
如此简单的对话,学生说出了编写童话故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可见,在
教学中,只要教者与学生的交流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出发,就
能够启迪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孩子有话可说。我们在吴校长的设计中,不断地
发现这一点。
当学生所编的童话被认为是童话书里的时候,吴校长马上告诉孩子们可以
“仿写”。这是教者史料不及的,事前没有估计到。为了稳定学生情绪,鼓励孩
子说下去,吴校长的教学设计发生了改变——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
上继续指导……我想,这是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搭建了一个
合适的阶梯,让他们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得到肯定与发展。
此外,吴校长在整体设计上,从题目的命名到中心的确立;再介绍开头的
方法(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开头,倒叙开头等);如何写故事的经
过和结果都做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示范。
二、习作重难点落实得扎实
怎样使学生把童话故事写完整?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本节教学重难点。
吴校长以孩子们熟悉的格林童话《狼和七只小山羊》为例。有计划、有步骤地把
学生带进编写童话的境地。
首先,在孩子讲《狼和七只小山羊》时,吴校长边听边把“狼”、“小山羊”
“母山羊”三者的关系板演出来:
让学生对故事是情节发展一目了然。复杂的过程变成几个小动物的名称、箭
2
小山羊
狼 母山羊剪
救吞
头和三个动词。学生顿时有了兴致。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我们欣喜地发现:
这些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的“关系图”,说明孩子已经知道在编写中要详
细地把小动物之间的事情写出来,故事才具体生动。
还有,吴校长在听学生编故事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解决问题。
于是,让没有语言的小动物在故事里说话了,让“驴”、“鸭”、“狗”三个朋
友救“猫”的过程逐渐清晰起来,生动起来。孩子们是在与吴校长亲切的交谈中
一点一滴地学会编写;学会超出生活展开丰富想象;学会注意故事的合理性、完
整性和趣味性。短短的一节课不知不觉学到太多的写作本领。
三、教学方法灵活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发展、创新的广阔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
之必需。吴校长摆脱了“按部就班”的凝固的预设目标和计划,植根课堂,超越
教材,敢于突破狭义的课堂教学的封闭性,灵活运用教材,激起了学生多思、创
新的火花,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出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堂教学的开放,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
平时吴校长就经常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要求老师们“开放学生的眼睛,
提供观察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
思考的机会;开放学生的教材,提供凭借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
的机会。”在吴校长的课堂中,正是从各种途径与手段入手,使学生置身于一个
开放的空间,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让学习充满乐趣,在乐学、愿学的氛围中有
层次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吴校长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
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而后者应比前者更为重要。在本节课上,学生
在学习编写童话故事的同时,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习作方法。对于学生
3
救
狗
鸭猫
驴
救
救
老 虎
狼 狐 狸和
骗吃
来讲学会方法比学会几个字、学会几首诗、会背几篇课文更为重要。为其终身学习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语言魅力四射
我觉得吴校长的教学语言是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
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的。大有“胸藏万卷任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之势。
为了让学生命题准确,他一边倾听孩子的发言,一边指出孩子命题的方法“你
这是概括事件命题法”;“你这是概括中心命题法”;“你这是用故事结局来
命题”……为了让学生增长习作本领,吴校长在每个孩子发表意见之后,都做
出恰倒好处的评价“你的思考很独特”; “你说的是到叙开头”;“你的想像
比我的好”……为了让学生从细节中扑捉到编写的注意事项,吴校长巧抓
“吞”与“吃”的用法区别,让学生从做知道故事的合理性;一个孩子在讲故
事时,把“挠”的音发错了。吴校长不慌不忙地问全班学生:“我记得它不读
‘搔’,好像读‘挠’,认为对的同学就不用查字典啦”……
大家也许与我有相同的感觉,听吴校长的课时间过得很快。你的情绪完全被
教者与他调动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激情感染了,随着教学的进程与深入,你
完全投身在学习编写童话故事之中。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发挥的作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平日的厚积是校长上课薄发的必
然结果。我希望所有的老师能在校长不断的引领下,越发明确课堂教学的真谛。
并自觉在日常教学中厚积。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老师都可以薄发出各自的教学风
采成为大新小学史册中辉煌的一篇“童话”。
老师们,加油!
2008年 12月 13日 星期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