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5:10
[原创]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高二.ppt(7.08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智慧文化即哲学 ——[ 古罗马 ] 西 塞罗 搜索 :哲学在哪里 ?哲学从何而来? “ 不违农时”中的农人哲学 这一结论仅仅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知识吗? 这一结论从何而来? —— 这也是一种哲学智慧,反映出人们对人与自然, 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正确的认识。 —— 源自人们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 收获: 哲学不是不着边际的玄想,也不 是 少数哲人的专利。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它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搜索结果 :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B 请问 : 从 A 点到 B 点哪条线最近 ? —— 两点之间的距离最近的不一定是直 线!哲理提示:要摆脱经验和固有知识的束缚, 让主观符合丰富的 ,多变的客观 ! —— 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速 ! 一辆顶级好车除了要有一流的 发动机以外 ,还需要什么 ?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 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 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 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它 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大自然?这无始无终、无边 无际的 世界究竟是什么?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周国平 惊讶是哲学活动的开端和动力。 坏运气带来坏心情 真正的哲学能帮 助我们找到生活 烦恼的源头 ,揭 示 问题的本质,教 会我们更加客观 , 更加辩证地分析 问题,走出现实 的困境。 收获: ① 哲学并不是无用的思想游戏,它是现世的智慧,是 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生活需要哲学。 ② 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哲学,也有能力学好哲学。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7C法国哲学家帕斯卡 “ 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 北大教授胡军《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于实践,那么人们在生活中能否 自然而然地掌握哲学? 哲学和我们学习的其他知识有什么区别? 思考:哲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哲学的思维有什么 特点? 引领苏菲走进哲学世界的两个问题: ——“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 世界就象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而 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 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 看个清楚。” 1、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 2、暖冬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3、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4、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 但不能无视或抗拒规律。 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更为宏观和本质的分析 对某个具体 问题的分析 哲 学 和 世 界 观 的 关 系 联 系 ①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 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 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 的观点。 区别 ( 1 )含义不同 ( 2 )特点不同 ① 是否自觉②是否系统③是否人人具 有 世界观 对什么的看法 : 怎样的看法 : 整个世界 人和世界的关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根本性的 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 决 定 哲 学 寻找共性: 自然科学:生命的遗传规律、 能量守衡和转化规律等。 思维科学:人的思维规律 社会科学:价值规律等 是否整个世界 的存在和发展 是有规律的。 …… 哲学观点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 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 哲学 区 别 联 系 揭示自然、社会、思维 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 奥秘。 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 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 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 普通的规律。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 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统一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 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都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否说明人的精神是起决定 作用的? 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总是需要事先有一定的计划?制定 完美的计划为什么有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无数次的努力总是无法取得成功,人的命运是否真的 先天注定,后天无论主观上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 在思考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本质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 ——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感觉和思维是由 物体投射出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 理念是始基的本原,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以上观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中国南朝著名无神论思想家范缜: 中国明朝唯心主义思想家王守仁: —— 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庄周梦蝶: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 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 :“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了蝴蝶呢,还是现在 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庄子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哲学问题: 我们凭感官感知到这个现实世界究竟是否真的 存在着?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 庄子:“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啊!” 惠施:“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按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 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容易导致不可知论。 这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 在我的清明之湖泊,有 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 看它凌空而去,用敏锐的 眼睛看着世界,心里充满 对生命探索的无限热诚。” —— 林清玄《思想的天鹅》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5:1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