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5:18
[再加工]年高考物理-热学 .doc(343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 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活 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 活塞与 气缸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 冰水混 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 是气缸 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0C) 中达到 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态变化到 b 态的过 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 体分子 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 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 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 a态到 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界释放了热量 全国卷Ⅱ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北京卷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 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 6次实验,实验数 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 内 水 量 (mL) 初 始 水 温 (0C) 时间(h) 末 态 水 温 (0C)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眼镜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1、3、5次实验数据 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2、4、6次实验数据 B、 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1、2、3次实验数据 C、 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 温效果的关系, 可用第 4、5、6次实验数据 四川卷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 端通过胶塞插进 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 端有个用卡子卡 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 筒内打气,使容 器内的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这时 读出温度计示数。 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后 A.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上海卷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封闭在静置于竖 直平面的 U型玻璃 管内,右管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右管内水银面比左管内水银 面高 h,能使 h变大 的原因是() (A)环境温度升高。 (B)大气压强升高。 (C)沿管壁向右管内加水银。 (D)U型玻璃管自由下落。 上海卷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厚度不 计,在 A、B两处设有 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 A、B之间运动,B左面汽缸的容积为 V0,A、B之间的容积为 0.1V0。开始时活塞在B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0.9p0(p0为大气压强),温度为 297K,现缓 慢加热汽缸内气体,直至 399.3K。求: (1)活塞刚离开 B处时的温度 TB; (2)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 p; (3)在右图中画出整个过程的 p-V图线。 (1)=,TB=333K, (2)=,p=1.1p0, (3)图略。 天津卷 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 端封闭,一端 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 银槽组成,除 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 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 插入水银槽中 (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 水银柱上升至 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 与外界没有热 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 B中水 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 A中水 银的内能增量 C.A和 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 内能增量相同 D.A和 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广东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 p1、V1、T1,在 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 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p2,V1=2V2,T1= 2 1 T2 B.p1 =p2,V1= 2 1 V2,T1= 2T2 C.p1 =2p2,V1=2V2,T1= 2T2 D.p1 =2p2,V1=V2,T1= 2T2 广东卷图 7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 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 个实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 别 江苏卷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 的宏观热力 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 粒在不停的 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 分子运动的 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h B A V0 p 1.2p0 1.1p0 p0 0.9p0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江苏卷如图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将可无摩擦移动的导热隔板固定,隔板质量不计, 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量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 体)。 初始时,两室气体的温度相等,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 的压强, 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初始时氢分子的平均去动能大于氧分子的平均动 能 B、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氢气的内能比初始时的小 C、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热 量从氧 气传递到氢气 D、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 重庆卷氧气钢瓶充气后压强高于外界人气压,假设缓慢漏气时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且保持 不变,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漏气过程中瓶内氧气 A.分子总数减少,分子总动能不变 B.密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C.吸收热量,膨胀做功 D.压强降低,不对外做功 海南卷(1)有以下说法:   A. 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B. 即使气体的温度很高,仍有一些分子的运动速度是非常小的 C. 对物体做功不可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D. 如果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则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 一由不导热的器壁做成的容器,被不导热的隔板分成甲、乙两室。甲室中装有一定 质量的温度为T的气体,乙室为真空,如图 所示。提起隔 板,让甲室中的气体进入乙室,若甲室中气 体的内能只与 温度有关,则提起隔板后当气体重新达到平 衡时,其温度 仍为T F. 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 从温度较低的 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 作是不遵守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 G.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温度降低时,速度大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小的分子数 目增加 H. 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 其中正确的是_ A、B、E、G (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一个扣1分,选错两个扣3分,选错三个扣5分,最低得分 为0分)  (2)如图,在大气中有一水平放置的固定圆筒,它由 a、b和 c三个粗细不同的部分连 接而成的,各部分的横截面积 分别为 S2 、 S2 1 和 S 。已知大气压强为 po,温度为 T o。两活塞A和B用一根长为 4 l 的不可 伸长的轻线相连,把温度为 To的空气密 封在两活塞之间,此时两活塞 的位置如图 所示。现对被密封的气体加热, 使其温度缓 慢上长升到T。若活塞与圆筒 壁之间的摩 擦可忽略,此时两活塞之间气体的压强可能为多少? 解:设加热前,被密封气体的压强为 p1,轻线的张力为 f。因而活塞处在静止状态,对A 活塞有    022  fpSSpo           ① 对B活塞有                ②  由①②式得     p1=p0 ③ f=0 ④  即被密封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细线处在拉直的松驰状态。这时气体的体积             ⑤ 对气体加热时,被密封气体温度缓慢升高,两活塞一起向左缓慢移动。气体体积增大, 压强保持 p1不变,若持续加热,此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活塞向左移动的距离等于 l为此,这 时气体体积     SLSLSLV 542             ⑥ 设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 2,由盖-吕萨克定律 有                      ⑦ 由③⑥⑦式得                      ⑧ 由此可知,当 时,气体的压强     p2=p0 ⑨ 当T>T 2时,活塞已无法移动,被密封气体的体积保持V2不变,气体经历一等容 升压过程。当气体的温度为T时,设其压强为 p,由查理定律 ,即有                       ⑩ 由⑧⑨⑩式得                        即当T> 5 4 T时,气体的压强为 。 评分参考:,③式2分,⑥式1分,⑧⑨式各1分; 式2分。 宁夏卷如图所示,两个可导热的气缸竖直放置,它们的底部都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 容积)。两气缸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1和m2,活塞与气缸无摩擦。活塞的下方为 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 h。(已知m1= 3m,m2=2m) ⑴在两活塞上同时各放一质量为 m的物块,求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 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 T0)。 ⑵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 T0缓慢上升到 T,试问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活 塞做了多少功?气体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假定在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两物块 均不会碰到气缸顶部)。 ⑴设左、右活塞的面积分别为 A/和 A,由于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故两活塞对气体的压强相等, 即: / 3 2mg mg A A 由此得: / 32A A 在两个活塞上各加一质量为m的物块后,右活塞降至气缸底部,所有气体都在左气缸中。 在初态,气体的压强为 2mgA ,体积为 5 2 Ah;在末态,气体压强为 8 3 mg A ,体积为 3 2 Ax(x为左活塞的高度)。由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得: 45 33 mg mgAh AxA A 解得: 54x h 即两活塞的高度差为 5 4 h ⑵当温度由 T0上升至 T时,气体的压强始终为 83 mg A ,设 x /是温度达到 T时左活塞的高度,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 0 0 5 4 T Thx xT T  活塞对气体做的功为: 0 0 54 ( 1) 5 ( 1)4 T TW Fs mg h mghT T     在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 山东卷某压力锅结构如图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 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起时,停止加热。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 V,摩尔体积 为 V0,阿伏加德 罗常数为 NA,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 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 阀及外界做功 1J, 并向外界释放了 2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 能如何变化?变 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 P随海拔高度 H的变化满足 P=P0(1-αH),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 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有何不同。 (1)设锅内气体分子数为 n n=V/V0·NA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W+Q=-3J 锅内气体内能减少,减少了 3J (3)由 P=P0(1-αH)(其中α>0)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由 P1=P+mg/S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压强减小; 根据查理定律P1/T1=P2/T2 可知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5:2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