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复习方
略
考点: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
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
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
的采分点。语法现象
: 实词: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虚词:重要虚词、固定
结构
2.规律性的
。
词类活用、各类句
式
1.积累性的。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
则是“信”、“达”、“雅”
。
“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
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 达”的要求是译文要表意要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
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
高要求。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
“信”和“达”就可以了。
1 、不译。
①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
名 、地名、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
等,可照录不翻译。如“侍中”、“侍
郎”、“尚书”、“长史”、“参军”
、“诸侯”、 “烛之武”、“南阳”
“里” “斗” “亩”等。但名称不全
、只用了省写简称的,翻译时要补全,
如“桓、灵”补译为“桓帝、灵帝”,
“泸”补译为“泸水”,“忌” 补译
出姓。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② 、当时的称谓可以不译。如“先帝”
、“陛下”。“陛下”也可以译为第二
人称尊称“您”或“陛下您”。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③ 、古今同义的词语不必译。
如 "创业 "、 "天下 "、 "危急存
亡 "、 "晓畅 "、 "和睦 "、 "计日而
待 "、 "谨慎 "、 "然后施行 "、 "危
难 "、 "贤臣 "、 "小人 "。即使要译
也无非是解释该词而已。例:“今君王
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例如:
1.“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
郡。”(《岳阳楼记》)
2. 日行千里。
3.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4.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
少子也。
。
2、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
郑 人 使 我
掌 其北门之 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
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灌水之 阳 有 溪 焉,东 流入潇
水。
灌水的 北面有 溪流 向东 流入潇
水 灌水的北面的一条溪流,向东流入
潇水
2、 计 未 定, 求 人
可 使 报 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去回复秦国
的人,未能找到
①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
代词。如 "中道 "→"中
途 ", "崩殂 "→" 逝
世 ", "忠志 "→"忠诚 "。
“岁征民间”中“岁”应
换成“年”。“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家祭无忘告乃
翁。” “余” “若” “”乃
“翁” 应分别换成“我”、
“你” 、“爹” 。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② 拆 . 单音节词 双音节
词
如“天雨墙坏”译为“天上下
雨围墙淋坏”。 古汉语的部分单音节词两个连
用,不要误以为是今天的一个合成
词,要拆开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翻译
,如: "志行 "→"志向行为 ", ", "良
实 "→"善良诚实 "晋军 秦军 妻子 子
孙 绝境 中间 祖父
地方
③ 译 .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
的词和通假字。例如:
1.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
2.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昂其直,居为奇货。
4. 旦曰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④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的一 词多义的情况常
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
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
点。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
的义项共七条:
a. 回头看; b 看; c 探问; d
拜访;
e 顾惜、顾念; f 考虑 ;g 但、
只是;
h 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
___ 项最恰当。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词多义现象
•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
有不同的含义。
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29 页
,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
,学说;③劝说,说服,音
shuì ; ④ 喜 欢 , 高 兴 , 音
yuè 。如“秦伯说”(④高兴
,音 yuè )
⑤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 得无……乎?”译为“恐怕
……吧”、“莫非……吧”。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其真无马邪?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3 、增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
出省略成分。例如:
“ 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
前物。”(《促织》 )“顿”是
“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
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又郊败之。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4 、删除。删去不译的词。例
如:
“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
战》)“夫”发语词。翻译时
应删去。
“ 顷之,炎烟张头。”
“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
义,应删去。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① 、无义或现代汉语中无对应的虚
词。如 "夫战,勇气也 "中
的 "夫 ", "虽我之死 "中
的 "之 ","言之,貌若甚戚者 "中
的 "之 "。
②、偏义复词中的偏义语素。
如 "不宜异同 "中,删去 "同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为避免重复而删去相同的
字词。如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中,
第二个 "事 "就应删去。“仇雠敌战之
国”中,仇雠是同义词连用,可只译一
个。
( 5 )调整。在翻译时,有些
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
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 甚矣,汝之不惠!”可调
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 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
无利爪牙”的形式。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马之千里者……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6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
、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
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 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
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
有。”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歌
诀
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
。
二、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
三、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
四、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
明确代词,译出用
法;
单音词语,双音
换替。
五、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
•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
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
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
、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
准确表达出来。
1.审清语法现象。
2.切开对译(以词为单
位)。
3.连接成句。
4.查对字词。
翻译四个步骤:
●●翻译《诗经 ·秦风》中这首诗
蒹 葭
蒹葭苍苍 1,白露为霜 2。所谓伊人 3,在水一
方 4。溯洄从之 5,道阻且长 6;溯游从之 7,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注】
1、蒹葭( jiā jiā):蒹是荻苇,葭是芦苇。均为多年生水草。
苍苍,茂盛的样子。
2、为:变成。
3、伊人:那个人,意中所思之人。
4、一方:一边,指河对岸。
5、溯:逆流而行。洄:弯曲的河水。从:追寻。
6、阻:险阻,难行。
7、溯游:沿着直流的河水上行。游:直流的河水。
n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 人,在水
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
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
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 人,在水
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
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
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