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5:31
[原创]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doc(9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试卷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密 封 线 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 1分共 40分) 1、9的平方根是 ,2的算术平方根是 ,8的立方根是 。 2、在 3.142, ,7 22,,273  0.16, 5.42中,无理数有 个。 3、当 x 时,式子 3 3   x x 无意义;当 x 时,式子 5 3   x x 有意义; 当 x 时,式子 3|| )3)(2(   x xx 值为 0。 4、计算:①  2712 ;②  b a a bab 32 6 。 5、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5–4x= 。 6、5–2 6 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倒数是 ,平方 根是 。 7、比较大小 20001999  .20012000  8、若|a–1|+  200020012 ,012 babb 则 . 9、若 x2+y2–4x+6y+13=0,则 yx= . 10、当  22 961144,2 1 3 1 xxxxx 化简时 。 11、若 b< ,222  aa 则   785637 2442 1 2 2 aa abbb 。 12、已知 a–b=2+  cabcabcbacb 222,32,3 则 . 13、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外角和为 度。 1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形;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 矩形。 15、 如图 ABCD中,AE⊥BC,AF⊥CD,∠EAF=60,BE=3, DF=4,则∠B= 度,AB= ,CE= 。 16、在 ABCD中,对角线 AC,BD交于O点,其周长为 68cm,△AOB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多 6cm,则 AB= cm,BC= cm. 17、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之比为 3:4,周长为 20cm,则菱形的面积为 cm2,菱形 的高为 cm. 18、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 60,两条对角线之和为 8cm,则矩形的较 长的边为 cm,面积为 cm2. 19、如图边长为 1的正方形 ABCD中,CE=CD,EF⊥AC,则DF= . 20、如图梯形 ABCD中,E、F、G为 AB四等分点,且 AD∥EE1∥FF1∥GG1∥BC AD=2,BC=6,则 EE1= ,GG1= . 21、已知△ABC中,EF∥GH∥BC,E、G为 AB三等分点,BC=4,则 EF= , GF= . 22、梯形中位线长为 10cm,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条线段的差为 3cm,则梯形的两 底的长分别为 . 23、菱形 ABCD中,∠BAD=60,E为 AB边上一点,且 AE=3,BE=5,在对角线 AC上找一点 P,使 PB+PE最小,此时 PB+PE= . 二、作图题:已知线段 AB,及 A点的对称点 A’,求作线段 AB的轴对称线段 A’B’ (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4分) 三、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2分) (1)x为何值时,式子 23 1  xx 有意义……………………………………( ) (A)x≥–2 (B)x≥–2且 x≠3 (C)–2≤x<3 (D)–2≤x≤3 (2)若 a= ,15,51 4 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互为相反数 (B)a、b互为倒数 (C)a、b相等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图形:线段、直线、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 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 形的有几个………………………………………………………………………(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已知 babba  34 与 是同类二根式,则 a,b的值为…………………………( ) (A)a=0,b=2 (B)a=1,b=1 (C)a=0,b=2或 a=1,b=1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命题:①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矩形;②成中心对称(或轴 对称)的两个图形必全等,反之亦成立;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中 位线长为 a,则此梯形的面积为 a2;④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⑤邻 边互相垂直且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的个数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矩形 ABCD中,AE⊥BD,∠DAE=3∠BAE,则∠CAE的值为…………( ) (A)30 (B)45 (C)60 (D)以上都不对 第 页 共 2页1 A B C D E F A · · A’ B· ·· A CB O D E B C A D E F G G1 F1G1 A B C D E F A H F G E B C 图 (19) 图 (20) 图 (21)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密 封 线 四、计算(每题 4分,共 12分) ①(10 2)12448  ②( )62332)(62332  ③化简求值:已知 aa aa a aaa     2 22 12 1 21,32 1 求 五、证明题: (1)如图:已知△ABC中,BD平分∠ABC,ED∥BC,EF∥AC,求证:BE=CF(6分) (2) 如 图 梯 形 ABCD 中 AB∥CD,AD⊥AB,∠AMB=75,∠DCM=45,CM=BM, 求证:①△BCM为等边三角形 ② AB=AD (8分) (3)如图△ABC中,AB=AC,AD⊥BC,CE⊥AB,F为 AB中去,OF⊥AB, OB交 CE于G,AD交 CE于M。求证:BG=2DM (8分) 六、应用题 910分) 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某地,有甲、乙、丙三辆卡车可雇用,已知甲、乙、丙三辆 车每次运货量不变,且甲、乙两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分别用 2a次,a次能运完; 若甲、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 180吨;若乙、丙两 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乙车共运了 270吨。 问:(1)乙车每次所运货物量是甲车每次所运货物量的几倍。 (2)现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把这批货物运完时,货主应付车主运费各多 少元?(按每运 1吨运费 20元计算) 第 页 共 2页2 A B E F D C · B C A D M · A CD O M B E F G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5:3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