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6:01
物理公式 高二.doc(159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求 F 1、 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 F F F F COS12 22 1 22     合力的方向与 F1成角: F2 F tg= FF F 2 1 2 sin cos   ) )  F1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x=o Fy=o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F∝m1 m2 /r2 7、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O Vt /2 VS /2 Vt Vt/ 2 =V Vt0 2  = st A S a t B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 vo t 2 2 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12:22:32 ……n2;在第 1s 内、第 2s内、第 3s内……第 ns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2n-1); 在第 1米内、第 2米内、第 3米内……第 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1: ( )2 1 : 3 2 )……( n n  1)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h=1/2gt2 2gh=vt 2 vt=gt v 平均=vt /2 (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 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 o 2 2 (2) 上升的时间: t= Vg o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g o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 12 g t 2 Vt = Vo-g t Vt2 -Vo2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9.功 : 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10.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mv2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mgh1 + 12 1 21 2 2 2 2mV mgh mV  或者 Ep减 = Ek增 12. 功率: P = Wt (在 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 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13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 Km X 单摆周期公式: T= 2 L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 m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1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f = T (适用于一切波) 二、热学 分子配量 m=M/NA 分子体积 V=v/ NA 热功当量 J=W/Q 内能的改变 ΔE=W+Q 阿氏常数=6.02×1023个 三、电学 电场 库仑定律 F=kQ1Q2/R2 电场强度 E=F/q 电势差 U=W/q 电势能变化 ΔE=W=Uq 电容 C=Q/U(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 质) 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 I = Qt 2、电阻定律:(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 R=ρL/S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电路特点: I1=I2=…=In U= U1+U2+…+Un R= R1+R2+…+Rn U∝R P∝R 并联电路特点: U1=U2=…=Un I= I1+I2+…+In 1/R= 1/R1+1/R2+…+1/Rn I∝1/R P∝1/R 4、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UR U=IR R U I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εR r 路端电压: U =  -I r= IR 输出功率: P出 = Iε-I 2 r = I R2 2 电源热功率: P I rr  2 电源效率:   PP 出 总 = Uε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I Rt2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I Rt UR t 2 2  P=IU= I R UR 2 2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 I Rt2 P=IU I r2 6.电池组的串联: 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 0 `内阻为 r0,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ε 0 内阻:r=n ro 四、磁场 磁通量 Φ=B·S 左手定则 五、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 ε=BLV ε=n·ΔΦ/Δt 右手定则 六、交流电 ① e=εmsinωt u=Umsinωt i=Imsinωt ②有效值与峰值关系 ε=εm/ U=Um/ I=Im/ 交流电周期频率关系 T=1/f=2π/ω f=1/T=ω/ 2π ③变压器 U1/U2=n1/n2 I1/I2= n2/n1(仅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情况) P1=P2 ④交流电图象可知:最大值 周期 T 七、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固有频率 T=2π f=1/2π 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λ 真=C/f λ 介=v 介/f 八、几何光学 n=sini /sin r=C/v 作图:平面镜成像 折射 透镜成像 反射 反射定律:i=r 九、物理光学 ① λ 真=C/f λ 介=v 介/f ②光子的能量:E=hγ ③光电效应:产生条件 ④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f 大 λ 小 v 小 十、原子物理 复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 rn=n2r1 氢原子能级 En=E1/n2(E1=13.6ev) 能级跃迁 hγ=E 初–E 末 质能方程:E=mc2 ΔE=Δmc2 放射线三种 α(42He) β( e01 ) γ(00γ) 贯穿性 大 电离性 小 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 质子数守恒 例:质量数 质子数 几种必须记住的核 11H 21H 31H 10n 42H 0-1e 01e 42He α衰变 MZX → M-4Z-2γ+ 42He β衰变 MZX→ M2+1γ+ 0-1e 轨道数↑ 半径↑ 原子能量↑ 势能↑ 动能↓ n↑ r↑ E↑ Ep↑ Ek↓ 注:①认识图象之处:s—t v—t 运动学 x—t y—x 简谐振动和机波波 3 U-I图象 交流电图象 U-t,I-t ②作图法二处: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反射折射定律(几何光学) ③左手和右手的运用(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运动方向的判定)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6: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