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1:46:02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六年级.doc(81.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 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上一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练习课。(板 书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 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每人说一个,教师归纳板书) (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用字母表 示S=ab; 学过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用字母 表示S=a2; 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用 字母表示S=ah; 学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用字 母表 学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梯形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 2, 学过圆面积计算公式,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用字母 表示S=πr2; 学过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扇形面积等于360分之圆面积乘以圆心角 度数, (注: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是正确解答组合图形求面积 的基础,复习铺垫,为综合练习作准备。) (二)探讨研究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技巧。 今天我们研究平面几何图形中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a把组合图形合理地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或割补成一个 基本图形。 b找出计算面积所需的数据。 c利用公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及技巧。 1.投影出示: 这道题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这道题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三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谁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把一个组合图形拆分成几个基本图形, 再求面积和运用的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合并求和法)(教师板书) 2.投影出示: 求阴影面积? 这道题是由几个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这道题是由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 求阴影面积,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S阴影=S圆-S△) 把一个组合图形划分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面积差运用的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去空求差法。)(教师板书)3.投影出示: 求:阴影面积? 这道题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 谁能概括一下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以概括为合并去空法。)(教师板书) 4.投影出示: 认真观察图,开始阴影是两个三角形,接着转化为一个三角形,面 积变化了吗?为什么?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转化后三角形的底是原来两个三角形 底之和,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 第一个三角形底×高加第二个三角形底×高=两个三角形底之和× 高。 所以开始阴影是两个三角形,接着转化为一个三角形,面积不 变。) 不改变原图形面积的大小,为了便于计算,改变图形的形状,运用 的是什么方法?(可以概括为等积变形法。)(教师板书) 5.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要求阴影面积,怎么做简便?请哪位同学到前面演 示? (学生割补后成第2图)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原图形割补成一个半圆,求出半圆面积就行了。)这道题运用 的是什么方法? (割补法。)(教师板书) 6.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要求阴影面积,怎么做简便?请同学到前边演示? (学生割补后成第2图)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把扇形向右平移,拼成一个正方形,求出正方形面积就行了。) 这道题运用的什么方法? (平移法)(教师板书) 7.投影出示:透明彩色胶片做活动教具。 先出左图提问,谁会做? (S阴影=S扇+S□-S△-S扇) 这样计算比较麻烦,有没有简便方法? (把左边阴影,顺圆弧顺时针旋转,与右边阴影相接,阴影结合成 三角形,求出三角形面积就可以了。) 你运用的什么转化方法? (旋转法)(教师板书) 结合这道题讲,还有其它转化方法吗? (把左边阴影图形按中心线翻折,两部分阴影部分相接成三角 形。) 你运用的什么转化方法? (翻折法。)(教师板书) 这道题同学们讨论出三种求解方法,哪些方法好呢?好在哪儿呢? (第二、三种比较好,运用了旋转、翻折的技巧,转化成三角形求面 积,一步就解决了,思路灵活,计算简便。第一种运用的是合并求 差法,需要三步,计算繁琐。) 我们大家共同研究出八种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解题时一定要 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这八种解题技巧,选择恰当的解题策略,锻炼 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层层推导, 从而概括出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八种方法和技巧,充分体现了以教 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 了分析概括能力。) (三)运用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分三组集体笔练,每组一题,选代表讲解思路。 (1)求组合图形面积:单位:厘米 r=8÷2=4 a=8 b=10 h=3 h=3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 (合并求和法。) (2)求阴影面积:单位:厘米 a=8 b=4 h=4 r=4 n=90°+90°÷2=135°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 (去空求差法) (3)求阴影面积:单位:分米 S阴影=S△+S半圆-S扇形 a=b=6 r=6÷2=3 n=90°÷2=45° 选用的是什么方法? (合并去空法。) 以上三道题只要认真审题,灵活选用解题方法,还是比较好解答的。 下面再练的题,如果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很难解答,甚至有的题 目无法解答。看哪位同学最聪明,想出的策略最巧妙,最迅速,最 准确。 (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进取心,使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 做好深层探索的准备。) (四)化静为动,巧解难题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S阴影=S扇形 r=5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运用的是割补法) (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旋转法或翻折法 2.S阴=S□ S=52 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翻折、平移法综合运用。) (6)下面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半径为1厘米,而且两个阴影部 分的面积相等,那么连接两个圆心的线段O1O2的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O1O2为长方形的长,要求长方形长需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 宽为半径,长方形面积=半圆的面积根据什么?(等积变形。将两个 扇形拉开,把上边阴影变形后补在半圆的空缺处。) (注:此题如果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在小学阶段,无法解决。采 用等积变形的技巧,转化成非常简单的问题。经常进行此类型题目 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考题:(供有余力学生选作) 等腰梯形上底2厘米,腰与上底同样长,下底是上底的2倍,梯形 的高为1.73厘米,O′O分别为小圆及大圆的圆心,求月牙形阴影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题中各得数均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因为腰与上底同样长,所以 AB=BC=CD ∴弧AB=弧 BC=弧DC SN1=SN2=SN3 SN2=(大半圆面积-梯形面积÷3 S阴影=S小半圆-SN2 SN2=〔3.14×22÷2-(2+2×2)×1.73÷23〕÷3 ≈0.36(平方厘米) 3.14×(2÷2)2÷2-0.36=1.21(平方厘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综合练习课,我们共同研究 出几种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共同研究出八种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和技巧,合并求和、 去空求差、合并去空、等积变形、割补、平移、翻折、旋转。) 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识图审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将组合图形转 化成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准确地找出所需数据,运用公式计 算。) 布置作业: a.将课上列出的算式计算出结果。 b.自编四道用今天所概括出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解答的图形题,画图, 写解题思路,不计算。 五、简要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解决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多 种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分六层次设计: 第一层:复习基本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层: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于抽象概括活 动。概括总结出八种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层:运用技巧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巩固、评价与反馈是 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获取知识需要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更需要练习。 第四层:化静为动,巧解难题。动态割补、平移翻折、旋转,启迪思 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同学们从变化的数 学现象中悟出面积不变的实质,从而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最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综合练习课要注 意因材施教,向学生提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的有效措施。 第五层:概括总结。 第六层:布置作业。 本节课特点是,重视几何初步知识本身的智力价值,挖掘教材及学 生的潜在智力因素,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学 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情境,让他们的技能得以形成、运用 和巩固。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1:46: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