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 行自主的语文实
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 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
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i吾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
语文、长才干、 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 时怎样才能体
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 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 水缸?用“——”
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 影仪将课本中的
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
么要 “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 二自然
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 孩子们的个子还高。
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1上学生在读 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
“大”的水缸,又是牥装满”了水, 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
没,会有生命危险,所 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
朋友。)
二、读读、演演、问问。
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 ”怎样救”的
句子,点出重点词语。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几下 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 情、动作演得
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 出问题,想想、
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 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
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 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石 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
生在读 的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 的
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 着冷静,急中
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 理解。)
4.引读第 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 么?你会对司马
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 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
见。)
5.引读第 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是怎
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 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 缸的小朋友、众小
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 “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 充分地想象,允
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 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
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 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内
充分,想象合 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 在学
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 一些“难题”让学生想
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 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
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 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
要积极 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 生把句子
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