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岱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
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
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
言 风格,体味、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岱( 1597—1679)
,字宗子、石公,号陶庵、
蝶庵。明代浙江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出身于官宦之
家,明亡
前未曾出仕,明亡后曾参加
抗清义军。
著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张岱是继“公安
三袁”之后的散文作家
,以清淡天真之笔,写
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
境,意趣深远。他的散
文小品短小隽
( juàn)永,寥寥几
笔,意在言外,有一唱
三叹的风韵。
1.笔调淡雅流畅,意
蕴绵长悠远。
2.抓住景物特色,融
情入景。
本文描写了雪后
西湖的奇景和游
湖的雅趣,并以
淡淡的笔触表达
清高自赏的感情
。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
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
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
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
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
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
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
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
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
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
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
,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
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
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
里的酒烧得滚沸。(他
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
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
上(您)这样(有闲情雅
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
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
然后(和他们)道别。问
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
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
到(回来时)下了船,船
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
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
人呢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原因:舟子说相公“痴”,体现
了俗人之见,但“痴”字
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
呢?他痴迷于天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作者
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
的赞赏,同时以天崖遇知音的愉
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1 . 拿:古义:划动。例句;
余拿一小舟。
今义:拿。
2 . 强:古义:竭力,尽力。
文中指痛快。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今义:勉强。
《湖心亭看雪》是
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
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
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
伤的情怀。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
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
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
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
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
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
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
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
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
西湖”,“是日更定,余拿
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
湖心亭看雪”,“到亭上”
,“及下船”,交待了作者
的游踪。
湖心亭巧遇虽是
叙事,但重在抒情。由从景
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
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
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
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
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
,正是本文的特色。
一、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
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
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
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
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
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
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
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
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
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