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
据报道 :我国通过
了“ 863计划” ,攀
登计划 ,成立了自然
科学奖励基金会 ,近
日国家拨款 500万
元奖励袁隆平和吴
文俊两位科学家以
期加快科技的发展 .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始年代
主要标志
共同背景
思考 启
示
我国的对策
18世纪 60至 70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蒸汽机的发明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展,电力广
泛应用,电气化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
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的出现特别是
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特点
共同影响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
命兴起所需的共同背景
一,政治保障 :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二,资本的积累
三,生产技术的积累,科学理论的突破
四,市场的需求
五,劳动力的增长
恩格斯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启示
:
每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由于
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实践从需要推动了认
识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使
人类处于蒸气时代。
B.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
师。
C.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D.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
地区扩展。
E.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
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科学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技术发明
以科学进步为基础。
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并迅速传播。
C.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部门。
D.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
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方面起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科技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更明显。
D.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影响
都远远超过前两次。
试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 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
高。
2. 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3.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4.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
整。
5.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
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
序。
6. 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7. 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思考:科技,教育,经济三者
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社会活动的驱动力,经济的
繁荣能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奠定物
质基础。教育是基础,它以发展能
促进进步,也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第一生产力,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能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
要。
4.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也说
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