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0:59
等差数列教案 高二.doc(77.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球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推导球表面积公式 S=4πR2的方法:“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 2.球表面积公式 S=4πR2的应用. 3.几何体的接切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再一次了解“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球的表面积公式 S=4πR2. 3.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解决几何体的相接切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球表面积公式 S=4πR2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推导球的表面积公式 S=4πR2的过程同前面推导球体积公式的过程一样,并不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但必须让学生了解推导过程中所用“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的方 法,它与推导球体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具体分割的做法上 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再一次体会“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的 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在上节讨论与球有关的相接切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例题的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归纳总 结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 作球 O,将球 O的表面分成 n个小网格,把球心与每一个小网格的顶点连接起来,让 学生观察,整个球体被分割成 n个“小锥体”,当 n无限增大时,每一个小锥体“曲”的 底面几乎变成“平”的,这时,每个“小锥体”就近似于棱锥.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本课时教案练习(记作§9.10.3 A) 第二张:课本 P70例 3(记作§9.10.3 B) 第三张:本课时教案例 1(记作§9.10.3 C) 第四张:本课时教案例 2(记作§9.10.3 D)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球的体积公式及与球有关的相接切问题,现在,请大家练 习以下题目:(打出投影片§9.10.3 A,读题) 练习:1.已知球面上 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的一半,且 AB=BC=CA=2,求球的体积. 2.一个体积为 8的正方体的各个顶点都在球面上,求此球的体积. [师]对于 1题,欲求球的体积,只需求出球的半径 R即可,那么,如何实现去求 R 呢? [生]由于已知条件过球面上 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所以 应作出过 A、B、C三点的截面圆O1,在三棱锥O—ABC中进行分析解决. [师]思路清晰,请同学将过程写在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请一位同学板演,教师评讲) [师]对于 2题,由正方体的各个顶点都在球面上,能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去求球的 半径呢? [生]得到正方体是球的内接正方体,所以有:球半径 R与内接正方体棱长 a之间的 关系为 2R= 3 a.即 r= 3 ,所以,球的体积是 V= 3 4 π·( 3)3=4 3 π. [师]好,就练习到这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球,学习球的表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Ⅱ.讲授新课 [师]请大家回忆前面是怎样推得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公式的? [生]将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展开,求其表面展开图的面积即可求得. [师]既然,我们研究棱柱、棱锥时可以通过“立体图形平面化”的思想方法推得,那 么对于球来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其表面积吗?为什么? [生]球的表面积不可以用像推导棱柱、棱锥的方法推得 .因为球的表面是不可展的曲 面. [师]球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的大小的度量.不妨,我们再一次运用推导球的体积公式 时的方法推导球的表面积公式.即用“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的方法. 下面,我们再次一起来体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教师边讲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 [师]刚才的演示过程,我们得到了当分割得越细,即 n无限增大时,每个小网格就 越小,此时,“小锥体”也就越接近于棱锥. 请同学们自己接着阅读课本 P69的“(2)求近似和”与 P70的“(3)化为准确和”的 学习过程.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当分割得越细,也就是每个小网格越小时,“小 锥体”就越接近于棱锥,如果分割无限加细,每个小网格都趋向于无穷小,那么小棱锥的 高就越趋向于球半径的变化过程). [师]在推导球体积公式与球表面积公式时,都采用了“分割——求近似和——化为 准确和”的思想方法,在具体分割时的做法却有所不同,推导球体积公式时,是将球分割 为许多“小圆片”;在推导球表面积公式时,是将球分割为许多“小锥体”,而且,借助 了球的体积公式进行变形. 至此,得到了球的表面积 S与球半径 R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S=4πR2.下面,我们学习它 的应用. (打出投影片§9.10.3 B,读题) [师]此题是球表面积公式与圆柱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应用,请同学们叙述它们的 应用过程. [生](1)证明:设球的半径为 R,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高为 2R,得 S 球=4πR2,S 圆柱侧=2πR·2R=4πR2 ∴S 球=S 圆柱侧 (2)∵S 圆柱全=4πR2+2πR2=6πR2 S 球=4πR2 ∴S 球= 3 2 S 圆柱全 [师]现在,请同学们体会一道关于正方体与球相接切的问题. (打出投影片§9.10.3 C,读题) [例 1]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体各条棱 都相切,第三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 [师]欲球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只需求出这三个球的半径即可,那么,如何去求 这三个球的半径呢? [生]可通过正方体的棱长去寻求这三个球的半径. [师]要准确地寻求这三个球的半径,关键是要把握每个球与正方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弄清每一种位置关系下的正方体棱长与球半径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过程. [生]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则第一个球的半径为 2 a ,第二个球的半径是 2 2 a,第三个 球的半径为 2 3 a. ∴r1∶r2∶r3=1∶ 2 ∶ 3 ∴S1∶S2∶S3=1∶2∶3 [师]再来体会一道球与圆锥相切的问题. (打出投影片§9.10.3 D,读题) [例 2]已知圆锥的全面积是它内切球表面积的 2倍,求圆锥侧面积与底面积之比. [师]对于与球有关的相接切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作一个能反映出球与其他几何体 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适当截面,对于本题,该如何去做呢? [生]过圆锥的轴作截面截圆锥和内切球分别得圆锥的轴截面和球的大圆. [师]好!下面我们画出图形,求解. (学生分析,教师板书过程) 解:过圆锥的轴作截面截圆锥和内切球分别得轴截面 SAB和 球的大圆⊙O,且⊙O为△SAB的内切圆. 设圆锥底面半径为 r,母线长为 l;内切圆半径为 R,则 S 锥全 =πr2+πrl,S 球=4πR2,∴r2+rl=8R2 ① 又∵△SOE∽△SAO1 ∴ rl rl rl rl r R     22 ② 由②得:R2=r2· rl rl   代入①得:r2+rl=8r2· rl rl   ,得:l=3r ∴ 32  r l r rl S S   底 锥侧 ∴圆锥侧面积与底面积之比为 3∶1. Ⅲ.课堂练习 课本 P71练习 1、2. 1.地球半径约 6370 km,计算地球表面积. 答案:由 S=4πR2得 S=4×6370πkm2=25480πcm2. 2.一个球的体积是 100 cm3,计算它的表面积. 答案:由 3 4 πR3=100及 S=4πR2得 S=20 3 45 cm2.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球表面积公式,再一次体会了“分割——求近似和——化为准确和” 的思想方法,也进一步熟练了与球有关的接切问题的处理方法 .希望同学们悉心领悟,认真 归纳. Ⅴ.课后作业 课本 P72 9、10 ●板书设计 §9.10.3 球(三) 1.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例 1 例 2 分析 分析 2.与球有关的相接切问题 解 解 练习 1 小结 2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8:0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