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1:00
弧度制的教案 高二.doc(6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组合数公式、组合数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进一步熟悉组合数的公式. 2.理解并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3.能够运用组合数公式及两个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组合数性质的推导过程,要求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转化的 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组合数性质. ●教学难点 转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本节重点研究组合数公式,要求大家在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 时,给出不同的解释,从而获得组合数的性质. 对于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不必要求学生记忆,而是启发学生理解与其相关 的实际模型,并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第一张:问题一及解答(记作§10.3.2 A) 第二张:性质一证明(记作§10.3.2 B) 第三张:性质二证明(记作§10.3.2 C) 第四张:本节例题(记作§10.3.2 D)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组合数公式,下面我们来计算两个组合数.(给出 投影片§10.3.2 A) 3 10 7 10 3 10 7 10 CC.12023 8910C 12023 8910 !3!7 !10C     即 [师]为何不同组合数结果相同呢?怎样对这一结果进行解释呢? [生]从 10个元素中取出 7个元素后,还剩下 3个元素.就是说,从 10个 元素中每次取出7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与剩下的(10-7)个元素的组合是一一 对应的.因此,从10个元素中取出7个元素的组合数,与从这 10个元素中取出 (10-7)个元素的组合数是相等的,即有C 710 710-10C [师]回答得很好,如果上述情况加以推广,我们就可以得到组合数的性 质1. 性质1: mnnmn CC 证明:由组合数性质有 )!(! !C mnm nm n  )!(! ! ])!([)!( !C mnm n mnnmn nmn n   ∴ mnnmn CC [师]针对性质1,我们说明两点: (1)为简化计算,当m> 2 n 时,通常将计算 mnC 改为计算 mnnC . (2)为了使性质1在m=n时也能成立,我们规定:C 0n =1.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1]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 (1)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 (2)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含有1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3)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不含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分析:此题三问只需将球取出即可,并无顺序,故对应的是组合数. 解:(1)从口袋内8球中取3个,取法是: !3 678C38  =56. (2)从口袋内取出的3个球中有1个是黑球,于是还要从7个白球中再取 出2个,取法种数是: !2 67C27  =21. (3)由于所取出的3个球中不含黑球,也就是要从 7个白球中取出3个球 取法种数是: !3 567C37  =35. [师]从此例题的结果我们能否发现什么? [生]第(1)问的结果等于第(2)、(3)问的和,即C 38 =C 37 +C 27 [师]你能对这一结果作出解释吗? [生]从口袋内的 8个球中所取出的 3个球,可分为两类:一类含 1个黑 球;另一类不含有黑球.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上述等式成立. [师]下面,我们将此类情形推广,便可得到组合数的性质2. 性质2: 11 CCC   mnmnmn . 证明:由组合数公式有: m n m n m n mnm n mnm mnmnn mnm n mnm n 1 1 C]!)1[(! )!1( )!1(! !)1(! )]!1([)!1( ! )!(! !CC       ∴ 11 CCC   mnmnmn [师]对于这一性质的应用,我们将在下一小节看到. .CCC)CC()CC( )CC2C( )CC()CC(2)CC( CC3C3C: .CCC3C3C:]2[ 3 3 3 2 2 2 3 1 2 1 2 1 1 1 3 1 2 1 1 1 32211 321 3 3 3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证明 求证例 评述:此证明要求灵活应用组合数的相关性质. Ⅲ.课堂练习 课本P103练习 1、2、3、4、5、6. Ⅳ.课时小结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在理解并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基础上,能 够运用组合数公式及两个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简单了解组合知识在实际中的 应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04习题10.3 2、6、7、8. (二)1.预习课本P100~P103例3、例5. 2.预习提纲 (1)试归纳组合问题的应用类型. (2)逆向思考方法在哪些题目中有应用. ●板书设计 §10.3.2 组合(二) 性质1 例1 例2 mn n m n CC 解答过程 性质2 学习练习 1 1 CCC   mnmnmn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8:0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