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1:00
指数函数的性质应用教案 高二.doc(111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圆锥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圆锥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及圆锥曲线切线的定义;    (2)使学生会用初等数学方法求圆锥曲线的切线;    (3)应用相切的公式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1.有心的二次曲线包括哪些?无心的二次曲线包括哪些?    (答:有心的二次曲线是圆、椭圆及双曲线;无心的二次曲线是抛 物线.)      (由教师启发下,让学生共同讨论.)    (1)当α>0,β>0且α=β时,方程表示为圆;    (2)当α>0,β>0且α≠β时,方程表示为椭圆;    (3)当α、β为异号时,方程表示为双曲线.   因此,这个方程可以统一表示有心的二次曲线.    3.圆锥曲线与直线的相切的条件是什么?    设直线l′与圆锥曲线相交于P、Q两点(图1),将直线l′绕点P 旋转,使点Q逐渐靠近点P,当l′转到直线l的位置时,点Q与点P重 合,这时,直线l叫做圆锥曲线在点P的切线.也就是圆锥曲线与直线 l相切.根据这个定义,于是圆锥曲线方程 f(x,y)=0   与直线方程 y=kx+m    组成的方程组应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两 个相同的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判别式Δ=0,根据条件转化为求Δ= 0.    (启发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然后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圆锥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    二、讲述新课         根据上面分析,得   由②代入①,化简、整理得 (αk2+β)x2+2αkmβ+α(m2-β)=0.③    当αk2+β≠0时(二次项系数),    Δ=4α2k2m2-4α(αk2+β)(m2-β)    =4α2k2m2-4α2k2m2+4α2k2β-4αβm2+4αβ2    =4αβ(αk2+β-m2).    (启发学生讨论.)    由于α、β均不为零,因此当Δ=0时可知有心二次曲线与直线y =kx+m相切的充要条件为 m2=αk2+β,(αk2+β≠0) ④    这里αk2+β恰是方程③的二次项系数.    (引导学生对结论④,在圆、椭圆、双曲线各种情况下变化规律进行 讨论,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1)对于圆x2+y2=γ2,可写成    即有α=β=γ2,于是相切条件为m2=γ2(k2+1).    (2)对于椭圆(焦点在x轴上)    即有α=a2,β=b2,于是相切条件为m2=a2k2+b2.    (3)对于椭圆(焦点在y轴上)    即有α=b2,β=a2,于是相切条件为m2=b2k2+a2.    (4)对于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    即有α=a2,β=-b2,于是相切条件为m2=a2k2-b2.    (5)对于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    即有α=-b2,β=a2,于是相切条件为m2=a2-b2k2.    [应用有心曲线统一公式,这样就不必从圆、椭圆、双曲线一个一个 地去求,可避免一个一个冗长复杂的计算,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捷.]    2.无心的二次曲线 y2=2px 与直线 y=kx+m 相切的条件   根据上面的分析,得   由②代入①,化简整理,得 (kx+m)2=2px, k2x2+(2mk-2p)x+m2=0.    当二次项系数k2≠0时,    Δ=(2mk-2p)2-4k2m2=4p2-8mkp    =4p(p-2mk)=0.       无心的二次曲线x2=2py与直线y=kx+m相切的条件,应为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课         (让学生直接对照上述结论,设所求公切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 m,再根据椭    解 设所求的公切线斜率为k,截距为m,根据相切条件有   由②代入①,化简整理,得 81k4+36k2-5=0, (9k2-1)(9k2+5)=0,    ∵9k2+5≠0,∴9k2-1=0,    代入②,得m=±5.   因此,所求的公切线方程为   即 x+3y+15=0或 x-3y+15=0.   求双曲 线的两条互 相垂直的切 线交点的轨 迹方程.    (帮助学生分析解题的几个要点,然 后由学生上黑板解,教师巡视指点.)    y=kx+m,    则由相切条件,可知m2=a2k2-b2.    (2)设两切线交点为P(x0,y0),则切线方程为 y-y0=k(x-x0),   即 y=kx+(y0-kx0).    (3)y=kx+m,y=kx+(y0-kx0)表示同一直线,就有 m=(y0-kx0), ∴(y0-kx0)2=a2k2-b2.   整理得    (4)k1k2=-1,用韦达定理从方程①求得k1k2,   即    因此,点P的轨迹方程为 x2+y2=a2-b2.    这里a>b,点P的轨迹是一个实圆;    a=b,点P的轨迹是一个点圆;    a<b,点P无轨迹(虚圆).   解略.    法,不难得出轨迹方程为圆方程 x2+y2=a2+b2;    这题若改为求抛物线y2=2px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 方程,方法也类似,不难得出轨迹方程为    即点P一定在准线上.    [这样改变一下题目,可让学生开拓思路,举一反三.]  四、练习      1.已知l为椭圆x2+4y2=4的切线并与坐标轴交于 A、B两点,求| AB|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切线l的方程.    解 如图2,设切线方程为 y=kx+m,    根据相切条件有m2=4k2+1,即① |OA|2=4k2+1.    在y=kx+m中,令 y=0,得   即   于是得             代入m2=4k2+1,求得    因此,所求的切线共有四条(图3),它们的方程为    求四边形ABCD的最大面积.      则由相切条件,知 m2=a2k2+b2,   故两切线方程为   即   两切线间的距离    ∴四边形ABCD的最大面积为   五、补充作业      轨迹方程.    2.求出斜率为k的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      教案说明      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 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结构与科学结构十分相似,学习 数学的过程,就是从一种思维结构过渡到另一种思维结构的过程,数学 知识只是进行思维结构训练的材料.二次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若从上 述结构进行训练,就是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使对数学的认识有 新的突破.这一点已成为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研讨的课题.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于讲解——启导——探究,培养学 生的分析能力.讲解时,突出重点:“相切条件”,并以此为中心,达 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中也穿插了自学讨论,而不是教师满堂灌.   在练习中,注意到了再现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同时也留有发现性 练习,使学生以新带旧,巩固新知,发展智力,反过来从思维结构上形 成完整体系,以认识数学本身.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8:0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