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和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根据所给条件,求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二)能力训练要求
会根据已知条件,求一些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求曲线的方程实质上就是找出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 M(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之间
的关系式F(x,y)=0.
●教学难点
点随点动型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大家已基本掌握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请大家回顾一下.
[师](提问):谁来给大家叙述一下?
[生](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进一步巩固一下根据条件求曲线的方程.
[例1]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个点到 A(0,2)的距离减去它到
x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分析:这条曲线是到 A点的距离与其到x轴的距离的差是 2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的一部
分.
解:设点M(x,y)是曲线上任意一点,MB⊥x轴,垂足是B,那么点M属于集合
P={M||MA|-|MB|=2}.
即: 22 )2( yx -y=2
整理得:x2+(y-2)2=(y+2)2,
y= 8
1 x2.
因为曲线在x轴的上方,所以y>0,虽然原点O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
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是:y= 8
1 x2(x≠0),
它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
[例2]已知A(-a,0),B(a,0)(a∈R+),若动点M与两定点A、B构成直角三角形,
求直角顶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先依题意画出草图,帮助分析,然后按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求解.
解:设点M的坐标为M(x,y)
由题意AM⊥BM,
∴kAM·kBM=-1
即 ax
y
ax
y
=-1
化简得x2+y2=a2,
∵M、A、B三点构成三角形,
∴M、A、B三点不共线,点M的纵坐标y≠0,从而得x≠±a
∴所求轨迹的方程为x2+y2=a2(x≠±a)
[师]求曲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检验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Ⅲ.课堂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2,练习3.
在△ABC中,B、C的坐标分别是(0,0)和(4,0),AB边上中线的长为3,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分析:依题意画出草图,然后设 A点坐标为(x,y),从而可用 x,y表示出 AB的中点 D
的坐标,然后按照求曲线方程的步骤进行求解.
解:设A点的坐标为(x,y),则 AB的中点 D的坐标为( 2,2
yx ).
由题意可得|CD|=3
即 3)2()42(
22 yx
整理得(x-8)2+y2=36
∵A、B、C三点要构成三角形,
∴A、B、C三点不共线,即点A不能落在x轴上,∴点A的纵坐标y≠0.
∴所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x-8)2+y2=36(y≠0)
[师]结合学生所做讲评,并强调要注意检验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
要结合实际意义.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对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步骤更加清晰和熟练,而且要注意
所求曲线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72习题 7.6 6,7.
(二)1.预习内容:课本P72~73.
2.预习提纲:
(1)如何利用曲线方程讨论曲线的一些性质?
(2)如何通过曲线方程求得两曲线的交点?
●板书设计
课 题
一、求曲线方程 二、例题讲解 复习回顾
的基本思路 课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