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二)
——文艺、体育、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新中国
建立后,迅速扫除了旧的文化糟粕,讴歌人民革命的光辉业绩和社会主义的
时代风貌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园地更是欣欣
向荣,百花吐艳。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极大
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
针指导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体坛雄风,威震世界。卫生保健事业也得到普及和发展,
不仅促进了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大大延长人口的平均寿命。中华民族
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教学目的
l.基础知识:建国以来文艺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文学的繁荣:小
说、诗歌、散文、剧作、报告文学等的丰硕成果;艺术的发展:戏曲、音乐、
舞蹈、绘画、书法、电视的成就;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竞技体育水
平的提高;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医疗技术、人均寿命的提高。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说
明文化园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进一步理解体育卫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对物质文
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3.能力培养:①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和成就,培养学生从文艺、体育、卫生方面的现象中领悟历史的能力。②通
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成就中的名人名作;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医疗水平的提高
和平均寿命成倍提高。
难点:本课人名多,领域多,成就多,如何突出重点,巧妙安排,使学
生易于掌握。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问答讨论法与讲述法交互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时期不仅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而且在
文艺、体育、卫生领域也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那么这一时期在这三个领域
出现了哪些成就,学完这课后,上述问题就会得到圆满的回答。
一、文学的繁荣
1.文学发展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关心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早在1956 年,党
就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它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
明了方向。于是涌现了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优秀作
品,讴歌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风貌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文化大革命”中,文艺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摧残,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暗
的局面。粉碎“四人帮”后,文艺事业重又兴旺繁荣,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小说
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尤
其是50 年代后期是长篇小说的第一次大丰收,并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
水平。比较著名的长篇小说:《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红
岩》、《保卫延安》和《红日》等。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教师指出)梁斌的《红旗谱》深刻反映了中国农
民革命由自发反抗到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斗争的历史历程。柳青的《创业
史》,讴歌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杨沫的《青春之歌》描写了北平爱国
学生运动,显示了共产党的巨大影响和共产主义真理的强大威力。
(引导回忆电影《烈火中永生》的片断,教师作进一步介绍)它源于罗
广斌、杨益言合著的《红岩》。这部小说描写全国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在
敌人心脏——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进行的特殊战斗,塑造了在黎明前夜坚持
斗争的英雄群体。它以许云峰、江竹筠(江姐)的崇高革命精神、顽强斗争
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教导人们生要怎样生,死应怎样死,是
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写成的“生活教科书”。(看插图讲述)小说以磅礴的气
势、悲壮的色彩、朴实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
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了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推荐
此书让学生课余阅读,还可搞演讲会)
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再次出现生机。不仅数量上丰收,而且作
家视野扩大、突破禁区,使创作的题材更加广泛。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
儿们》、《东方》等和中篇小说《人到中年》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3.诗歌、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请学生阅读小字,了解新中国的诗歌、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成就
及代表作,说明硕果累累)
二、蓬勃发展的艺术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获
得丰硕成果。
1.戏剧
戏剧界对旧戏进行了改造,剔除封建糟粕,发扬民族精华,创作出不少
新的戏目。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师的《穆桂英挂帅》,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
达到新的水平。现代京剧《红灯记》也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在戏剧这个百
花园中,地方的越剧、昆曲、黄梅戏、豫剧等,也是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2.电视事业
我国的电视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最快。80 年代以后异军突起,后来
居上。特别是总面积达12 万平方米的中央彩电中心的建成,标志着电视业的
突飞猛进。如今,从椰岛天涯到冰雪北国,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滨,人们足
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视将天下大事尽收眼底。近几年来制作的电视片《四
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深得群众的喜爱。
(阅读小字,了解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
3.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成就
(师生共同列举、归纳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的成就,欣赏不同风格、
不同派别的成功之作。教师指出)这些作品为人民文化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彩
的内容,十分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
1.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在旧中国,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无人间津,四忆七千万人口的泱泱大国,
国民体质极差,竟被外国人耻笑为“东亚病夫”。中国队曾参加过三届奥运
会,但都是零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已超出了它的本来含义,成为历
史的一面镜子。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人民体育运动,在“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体育逐渐渗透到社
会各个领域。工厂、学校、部队、机关以及农村都普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了。
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的开展,为我国的体育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坚实而广泛
的基础。
2.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旧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很低,在国际体坛上从未得过奖牌。一家外国报纸
曾刊登一幅漫画,画的是中国人站在大鸭蛋旁边看奥运会奖牌。新中国在普
及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并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
(由学生看图阅读小字,了解自1956 年以来在举重、田径、乒乓球、游
泳、体操、羽毛球、登山、排球等运动项目中取得的成绩,以说明中国体育
的崛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令中国人民感到振奋的莫过于1984 年的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许海
峰勇夺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史上的零的突破。从站在鸭蛋旁看
奖牌,到一举夺得32 枚奖牌,五星红旗一再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频
频高奏。此情此景,使得海内外的中国人热泪盈眶,从1932 年~1984 年,
相隔52 年,同一地举办了两次奥运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它集中体现了在两种
不同社会制度下体育运动的不同历史命运。
自1982 年起,我国在历届亚运会上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1990 年,我
国还成功地举办了第11 届亚运会,并夺得183 枚金牌,将其它各国远远地甩
在后面。
今日中国体育,其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的范围。人们从体
育看中国,看到的是国魂、民气。这正如外电所评论的那样:中国体育的发
展“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将起到
激励作用,从而使中国赢得世界人民由衷的尊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体育
强国,并正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
四、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1.群防群治和爱国卫生运动
旧中国的卫生事业相当落后:医护人员奇缺;技术水平低下;医疗设备
简陋;各种传染病流行,人民健康没有保障。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35 岁还
是青年,然而在旧中国,35 岁却是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积极贯彻以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首先,健全医疗卫生机构,
培养大批卫生技术人员,建成了遍及城乡的医疗保健网,这张维系着全国人
民健康的生命之网,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二,全国普遍开
展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地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天花、霍乱等传染病相继
绝灭,血吸虫病的防治也有显著的效果。(举江西余江县蓝坂的实例说明)
毛泽东《送瘟神》一诗就是对这一成就的赞扬和见证。
2.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提高
建国以来,加强医学科学研究,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治疗
大面积烧伤、断肢再植、针刺麻醉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
传统中医中药学得到振兴,少数民族的传统医疗技术得以发扬。
随着整个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解
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到80 年代末,这种状
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0 岁,比解放前提高了一倍,大
大超过了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提问: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比解放前提高了一
倍,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小结)综观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我们看到了40 多年来在科技、
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领域的巨大成就。试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的政策,没有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勤
奋拚搏,就无法改变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的落后面貌,更难
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用双手再创祖国明日
的辉煌。
布置作业。(略)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