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 ,1952年生于上
海。 80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所著动
物小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第七条猎
狗》 ,《一只猎雕的遭遇》 ,《红奶羊》等连
续三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
《圣火》获 "90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友谊奖 ",
《狼王梦》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
,《象母怨》获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
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
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
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
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
事。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感死亡
寻找象鞍
绕寨三圈
怀念战友
自掘象冢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
写了些什么吗?阅读课文后你有什
么感想 ?
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善良”“怀旧”“坚强”“忠
诚”“英勇”等。
感悟到嘎羧“怀旧”
“善良”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
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
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
的阁楼。”
“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
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
重逢的老朋友。”
“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
着村子走了三圈。”
“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
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感受到嘎羧“英
勇” “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
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
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
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
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
概。”
“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
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
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
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
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感受战象的“忠
诚”
“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
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
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
沉。”
“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
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
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
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
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
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
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
“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
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
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
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
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
朋友。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
,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
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
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
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
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
,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
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
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
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
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
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
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
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
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 久久凝望”里,它一
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
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
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
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
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
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
,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
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
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
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
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
,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④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
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
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
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
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
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
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
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
…
⑤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
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
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
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
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
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
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
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
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
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作业 :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
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
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
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
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
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
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
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
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
,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
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
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
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
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据
说在泰国有名垂青史的战象。秦国古台
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
在 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
,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
象一起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
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 1584年对缅
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
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
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