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 亲情无价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
是最贴
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她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马克思
辅导目标:
1、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父母平等沟通。但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他
们还不完全理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通过本节心理健康课,使同学们能够体谅父母、热
爱父母、回报父母;
2、教育孩子认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是无私的,孩子需要热爱父母,尊重父母。让
学生学会与父母及长辈沟通;
3、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体谅、珍惜亲情。
辅导重点:
疏导学生正确与父母沟通,珍惜亲情。
辅导难点:
如何理解父母的爱,啰嗦和管教。
辅导准备:
1、联系家长来参与讨论;2、道具:桌子、凳子,电视(手工制作)、雨伞、苹果、刀子、
牛奶、衣服、蛋糕、洋娃娃、贺卡、手表、花瓶等
辅导过程: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的到来!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除了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相处外,大多数时候是与父母亲在一起。
我想同学们还清楚的记得小时侯,我们时时刻刻依恋着父母,渴望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渴
望他们的拥抱。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们与父母之间那份感情淡漠了,甚至产生了隔
膜,对父母的关心与嘱咐不理解,有时竟然有讨厌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和
父母一起来讨论一下关于“亲情”的话题。
1、歌曲欣赏: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懂你》。这首歌曲选自影片《九香》。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
中描写的这位母亲,她在丈夫逝世后,含辛茹苦地把五个孩子养育成人,并且都考上了大
学。而在孩子们成材后,她自己却倒下了,她的孩子们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请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观察这位母亲都为孩子做了什么?
同学们听歌曲。
思考题:
(1)、观察影片,看看那是怎样的家境?
(2)、影片中的母亲为孩子都做了什么?
(3)、孩子是如何思念自己母亲的?
学生讨论:A、B、C……
教师小结:影片中的母亲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看了之后很感动。其实,现实
生活中的父母也同样地爱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感受到。我常听同学们大声呼吁:“爸爸、
妈妈,请理解我们!”“请给我自主的权利。”也常常听同学们这样评价自己的父母:“他
们太古板!”“他们懂得什么?”全然没有体会到父母亲给我们的爱和关怀,现在我们就
一起重温这份情。
2、请欣赏下面四组镜头:
镜头一:雨中寄情(父子)
下雨了,同学纷纷拿起雨伞回家,小明和小强忘记了带雨伞,两个人边走边说着话,
一个说:要是早晨听妈妈的话就好了。另一个说:如果老爸来送伞就好了。就在这时,他们
看到了老爸……
镜头二:温馨关爱(母女)
很晚了,小丽在认真的写作业,妈妈给她削好了一个苹果,轻轻地放在台上;一会儿,
又给她热了一杯牛奶;夜深了,妈妈又为她批上了一件衣服……
镜头三:生日祝福(母女)
平平过生日,可忙坏了妈妈。一切准备就绪,平平却赶走了妈妈。同学们来了,看到如
此漂亮的房间,都流露出羡慕之情。最后得知她的做法,都纷纷指责她……
镜头四:电视风波(父女)
小敏的爸爸要出门,叮嘱她要快点写作业,她说:好!可爸爸刚一走,她就打开了电
视,兴高采烈地看起足球来,被回来取东西的爸爸撞个正着……
(上面的四个环节可以灵活选择)
学生讨论:A、B、C……
教师小结: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个父母对我们都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他们给我
们的是无声的爱,慷慨的情,深切的期望。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不理解父母这份亲情呢?
请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看我们的同龄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3、配乐朗诵:《生命因你而感动》
大连市第 65中学初三(3)班学生李晓琳,本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可有一天,妈
妈突然病逝,一句话未留,就安静地离开了心爱的女儿,从此,12岁的琳琳成了一个无娘
的孩子。父女俩个相依为命。妈妈去世一年后,一个中午,爸爸准备骑车带她到一个叔叔家
吃饭。车推到院子里,爸爸的腿却怎么也跨不上车梁,接着双腿一动不能动了。爸爸不能说
话,两眼发直,目光呆滞。大夫说爸爸患了脑血栓,即使治好,日后也半身不遂,失去语言
功能。1996年元旦,医生通知家人说:她爸爸的病很难好,只有 50天的时间了。她的大姑
告诉她说:她爸爸心情很不好,想跳楼。琳琳哭了,真想插上翅膀飞到爸爸的身边,她用姑
姑给的零花钱,买回一张美丽的新年贺卡,在这张贺卡上写下了最深的感情。
写好后,琳琳又觉得不放心,好像有好多话没说完,她又重新拿起笔,给爸爸写了—
封长信。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封贺卡和信。(音乐起)
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女儿很想您, 爸爸,您要知道,您对我有多重要。从您生病的
那一天起,我就默默地告诉自己,没关系,爸爸会好的。爸爸,您答应我,您一定要好好地
活下去……等你病好了,我要让您做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爸爸:
您病好些了吗?临近期末考试了,我的学习很紧张。老师说我是班里最有潜力的学生,
素质好,基础好……总之,我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我已经失去妈妈,不能再失去爸爸,
只要您人在,哪怕是不能动了,也不要紧,至少每天晚上放学后,我都能见到你,跟您说
上几句话,我就满足了。爸爸,不管您怎样,您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始终不会改变。在任何
时候,我都爱您,我都是您最好的女儿。爸爸,您一定要好好治病,您不会让女儿失望的。
女儿:晓琳 (音乐
止)
当晓琳的信到了她爸爸手中。她爸爸流着泪看了很久,他的情绪稳定了,开始安心治病。
她爸爸几近枯竭的生命注入了生活的热情,为了女儿,她爸爸选择了坚强。亲情点燃了生命
之火,她爸爸奇迹般的活下来了。春节前夕,她爸爸出院了。寒假里,琳琳给爸爸讲故事听,
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教她爸爸走路,用绳子绑在她爸爸的左右腿上,一步一拉……。琳
琳每天早晨5点起床,给爸爸倒便壶、洗脸,然后自己做饭上学,晚上回来,给爸爸用热水
烫脚、洗澡,促进血液循环。琳琳每天要照顾爸爸,还要照顾奶奶,等他们都睡下了,琳琳
才开始做功课,这时往往都是半夜了,可再累,琳琳也要坚持学习。因为她知道,在这个世
界上爸爸是她惟一的牵挂。她发誓要为爸爸争光,让爸爸看到希望。
琳琳的成绩很快进入全校前二名,市“三好学生”、市“十大家庭敬老好儿女”的奖状
拿回来了,爸爸特意把它们端端正正的挂在屋子正中,每天躺在床上久久地看这它们,脸
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校长亲自为琳琳领发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奖学金。当琳琳把奖金捧给
爸爸时,泪水在爸爸脸上流淌,爸爸搂着她,嘴唇翕动着。琳琳知道爸爸有话要说,忙拿过
一张纸来。爸爸紧紧握住笔,郑重地写着:“好女儿,你让爸爸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你是爸
爸活下去的全部勇气和理由啊!”
捧着这张纸,琳琳哭了。几年来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成幸福的泪水。她对爸爸说:请您
相信,您虽然失去了妻子,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但女儿要让您做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讨论: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向琳琳学习什么呢?
学生: A、B、C┄┄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琳琳,她的行动的确让我们感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
多,比如,给大家印发的材料——辽宁的王玉慈《背着瘫娘上学堂》的故事,大家读过、看过
都流了泪。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今,两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在家庭中,若彼此不能理解,该是多么令
人痛苦的事。
亲爱的同学们,你能理解父母吗?你知道他们为了这个家每天要做哪些事吗?
请家长(无家长就让学生自己表演)上来给我们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1、买菜 2、做饭 3、洗碗 4、洗衣服 5、打扫卫生 6、处理家务
7、照顾子女 8、照顾老人9、上班供养家庭 10、决定家中大事┄┄
你能帮父母分担哪些事情?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4、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呢?父母希望孩子怎样与你们沟通。
家长、学生发言:A、B、C┄┄
教师小结:沟通的方法
(1)、看:生活中我们应仔细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2)、听:聆听父母的需要、要求、忧虑及压力。
(3)、做:努力学习,协助做家务,父母生日时送礼物等。
(4)、讲:早上问好,外出时向父母说“再见”。如果不能及时回家,一定要事先通知
父母,经常用语言表达你对父母的关心,做错事时要主动认错。
5、“孝敬父母”十条
看屏幕,集体朗读“孝敬父母”十条:
1自己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2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3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4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
5衣食住行牢牢记,尊长敬老做在前;
6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
7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教;
8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
9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勇承担;
10 为人在世品行高,孝敬父母最当先。
6、心灵的絮语: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与父母面对面说;父母对孩子说……拥抱。
7、教师总结:
各位家长、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讨论了亲情这个话题,每位家长、同学都很受感动。
我也很激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是靠我们共同创造的。但愿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在今后的生
活中,希望我们在父母的关怀和培育下茁壮成长!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家长参与我们的心理活动课。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