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镜》一课教学设计••••反思••••评析
《透镜》一课教学设计
东辽县安恕一中 李玉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具:洗衣粉、烧杯 13组、激光手电 13组、透镜组 13组、费灯泡 1个、老花镜 2
个、课件(用U盘携带)、木制三角板(画图用)、彩粉笔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请举例说明。
生:平面镜、三棱镜、汽车后视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哈哈镜、交通镜等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用后擦掉)
师:请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完
成)
生甲:镜面是平面的有:平面镜、三棱镜、
镜面是曲面的有:汽车后视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哈哈镜、交通镜
等
生乙:镜面能透光的有:三棱镜、近视镜、远视镜、老花镜
不能透光的有:平面镜、汽车后视镜、哈哈镜、交通镜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课题:透镜
引导实验,探索新知:
1、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师:你想知道关于透镜的什么知识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鼓励学生
多提问)
生: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⑤透镜有什么用途?
等等. (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右侧)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这章的学习中陆续研究,由于时
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
①透镜有哪几类?
②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③老花镜与近视镜有什么区别?
④冰透镜能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屏幕:对下列透镜进行分类
生:分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板书:一、分类: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凹透镜
2、 感悟图形,明确概念
师: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制成,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
球面的一部分。凸透镜——通常把它画成这样(如图 1所示),(边版画
边讲解)它是两个球面的相交部分;凹透镜——我们常它画成这样(如
图 2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离部分。
图 1 图 2
初中阶段我们研究的透镜都是薄透镜,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组
成透镜的球的半径。如果两个球面的球心(指图 1)在这儿的话(指
C1、C2),我们把通过凸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每个凸透镜都有一
条主光轴,画主光轴时应用直线或点划线。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
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边版
O C2•C1••O ••C1 C2
画边讲解)。同理我们也把通过凹透镜的两个球心(指 C1、C2)的直线叫主光
轴,每个凹透镜也都有一条主光轴,画主光轴时也应用直线或点划线。主光轴
上也有个特殊的点(指 O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也不改变,这个点叫
做凹透镜的光心,也用字母“O”表示(边版画边讲解),(讲授也是一种
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把基本概念统一后,以下的实验探究才成为可能)
师:根据我们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找出桌子上的凸透镜。并说出依据。
生:用手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
师:老师这里有两副老花眼镜,戴近视镜的那两位同学(现在班级近视眼的
同学较多,不用担心借不着),把你的眼镜借给我用用行吗?好,谢谢!
我分别把老花镜和近视镜发给同学们,同学们传递看看,同学们拿它要
小心一点,然后告诉我老花镜是什么镜?近视镜是什么镜?
生: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板书:老花镜、远视镜
近视镜
师:有的同学戴的远视镜也是凸透镜。在《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
为什么能用冰透镜来生火呢?
三、合作交流,探究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老师在桌面上给你们准备了装水(洗
衣粉水,方便清理且效果好)的烧杯、绑在一起的激光手电,凹凸程度不
同的凸透镜、凹透镜。同学们可以看看光通过透镜后呈现在水中的光路是
什么样的?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找到不同实验现象的小组,并告诉他们要有把所
做实验和结论展示给同学们的准备;帮助、启发困难的同学;时间要充
足)
师:刚才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实验很有创意的小组,现在
请这些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
生:学生上前展示,教师在旁协助、引导得出结论: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越凸,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板书: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会聚,越凸,会聚作用越强
2、凹透镜:发散
师:同学们刚才的实验非常出色,那么你们能不能在这个图(版画的)上把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画出来?
生:版画图 3甲
FO • F
O•
乙
图 3
师:这位同学的绘图能力很强,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能使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焦点,用 F表示。
由于这个焦点是实际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同时我们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 f表示。同学们设想以下:
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
会聚于一点呢?
生:能。
师: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
有两个焦距,且焦距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如果我把一个光源放在焦点
上,这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学生版画: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透镜以后将成为平行光
师:很正确,所以很多人造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现在再看看,
凹透镜,有没有同学也可以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在图上体现出来
呢?(表扬前来画图的同学:你很勇敢)
生:版画图 3乙
师:如果把这个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相交于一点,由于它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我们叫它
虚焦点。也用 F表示。同时我们也把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 f
表示。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凹透镜左、右两侧也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
然也就有两个焦距,焦距也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
透过凹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生:跟主光轴平行。
学生版画: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透过凹透镜以后跟主光轴平行。
师:对。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根据光线通过透镜的前后方向在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2.一束光在空中经凸透镜折射后,对于折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一些
甲
(重在:凸透镜只能使光线会聚一些,凹透镜只能使光线发散一些)
动手操作 ,拓展升华 :
师:在刚才的探究中,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烧杯也能使光线会聚(平拿激光手电,从水面上向下观察)
师:你的观察力很强,不仅玻璃做的透镜能得出上面的结论,烧杯装上水以
后就成了一个水凸透镜,上述结论对它同样适用,现在同学们帮我解释
一下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
生:因为冰透镜也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它把太阳光都会聚于一点了,这点
的温度很高,所以能生火。
师:解释得非常到位。同学们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就已经知道太阳本身就是一
个巨大的光源,当太阳光射到地面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平行光。那么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小组先讨论讨论,
想好的同学就可以举手说明你打算怎么做?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拿一个纸板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
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很多同学都用过放大镜烧过蚂蚁,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老师给
你们提个建议:如果没有凸透镜,可以用老花镜或费灯泡灌满水作为凸
透镜。现象很明显的,我们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好吗?
归纳小结,体验成功:
师:小组讨论讨论:通过探究实验,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生:透镜对光的作用;用两种方法鉴别透镜:用手摸、对光的作用
师:我们再看看本节课你想了解的知识是否都明白了?
生: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可以是玻璃、水或冰制成的;
老花镜、远视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冰透镜也能生火。
师:本节课中,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透镜》一课教学反思
东辽县安恕一中 李玉香
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如下: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
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第一节“透镜”主要向学生
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
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
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
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
师和学生以前从未合作过,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
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
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
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
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
“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
近视镜,老花镜是我婆婆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
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
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
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
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
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
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一般的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
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
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把两个激光手电绑在一起,效果还不错。最后,
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
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
于第三部分知识: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
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
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
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
这么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
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我四处翻看,终于找到了一个图,
我就急忙把粘贴过来,可却粘贴错了。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有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尤其是知识性的错误。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透镜》一课评析
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秀艳
这节课教学,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镜引入——从生活走向物
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又引导学生对所列举的镜进行分类,使学生认
识到:不同的镜也有共同特点。教师根据分类情况因势利导,能透光的一类叫
透镜,点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透镜。
点出课题之后,教师继续设疑、激思,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然后教师根
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指出本节课能够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本节
课的目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对大屏幕上的透镜进行分类,指出每类透镜的特
点,总结出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通过让学生鉴别桌上的凸透镜、凹透镜、近视镜和远视镜,体验新
知,活化新知。
学生经历“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过程,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
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实验操作能
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知凸透镜对
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这节课中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学生既有观察思考、听讲阅读,又有实验操作、探究实验,既学到了知识,增长
了能力,又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