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2:28
登泰山记1-姚鼐 高一.ppt(41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课件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在祖国的位置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 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 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 化的缩影。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 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拔起于鲁中南群 山之上。主峰玉皇顶为东经 117 。 6’ ,北纬 36 。 16’ ,海拔 1532.8 米。泰山风景区横 跨泰安、济南、历城、长清之间,北距“泉 城”济南 60 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 70 公 里,津浦铁路和 104 国道从山麓通过,交通 十分方便。 泰山简介 泰山部分景点 岱 宗 坊 壶 天 阁 孔 子 登 临 处 柏洞 经 石 峪 十 八 盘 云海 作者简介 •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 ,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 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 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 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曾参与编修《四 库全书》。 • 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 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 ,<<登泰山记 >>。 桐城派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 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经刘大魁 、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 ,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 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 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 ,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 尤有独特成就。 1、泰山之阳—— 2、其阴——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这里指泰 山的南面。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 面 5、遂至山巅 —— 3、乘风雪— — 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4、长城之限— — 界限,这里指城墙 顶峰,巅峰 6、半山居雾— — 停留 7、戊申晦— —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8、极天云一线— — 尽,尽头 9、绛皓驳色— — 10、尽漫失—— 杂,错杂 模糊,缺损 11、僻不当道者— — 偏僻 12、明烛天南—— 名词作动词用,照 13、余始循以入— — 顺着 14、磴几不可登— — 几乎 15、日上,正赤如丹— — 升起来 16、道皆砌石为磴 —— 作为 1 、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 在何 处?简述 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见之景 。 • 作者从泰安动身,南麓登山。 •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 ,越中岭,再循西谷到达极顶,其时 天色已晚。 •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 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 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2、思路 交 代 泰 山 位 置 记 述 登 山 过 程 描 绘 日 出 美 景 返 记 人 文 景 观 补 写 自 然 景 观 3 、全文共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 么? •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 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 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 • 第三段:集中 描写泰山日出后的景象。 •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总结 • 纵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 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 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 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 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 ,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 祖国山河的壮美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 说作者的登山线路,写景特点。 先写 : 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 : 山麓——山顶 路程 : 四十五里(远) 石级 : 七千有余 (高)路线 : 中谷——西谷——山巅 (险) 最后 :顶 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 阔)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 浑) 上 — 下 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 远 — — 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 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 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 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 ,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 的图画。 日出 前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 漫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 也 日出时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 日出 后 回观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色 彩 点 染 — — — — 绚 丽 壮 美 泰山日出 泰山夕 照 3、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 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 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 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 人的手法,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 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 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 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 上的雪象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 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 居雾若带然”。 这是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 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象 自然内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 象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 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 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讨论后总结写作特点 •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 托。 •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 4、句式多变,用词灵活传神。小结 :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 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 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 借鉴。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A.汶( wén )水 南麓( lÙ ) • B 樗( cū )蒲 石磴( dèng ) • C瀑( pù )水 石罅( xià ) D徂( cú )徕 须叟( yú ) c 2、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1)极天云一线异色( ) A尽 B尽力 C 至多 D非常 ( 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 A 成分不纯 B 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 D 颜色错杂 ( 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A 不正 B 偏僻 C冷僻 D僻静 A D B 3、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最高日观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2)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 3)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4)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A( 1)( 2)是山峰名,( 3)( 4)是亭名 B( 1)( 3)指山峰,( 2)( 4)指亭 C( 1)( 3)( 4)是山峰名,( 2)指亭 D( 1)( 4)指山峰 ( 2)( 3)是亭名 C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 水的南面为“阴”。 •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 面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 “城郭”泛指城墙。 •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最末一天为“晦”。 •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 派。 D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6: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