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地理课件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主讲:罗建 制作:周良勇
一、地质灾害
陆地环境在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着。陆
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强烈,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
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地质灾
害。
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想一想:前面学的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有什么不同?
二、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二)火山喷发
(三)滑坡和泥石流
下一页
(一) 地震
思考: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
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
震中距 ?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
来表示 ?
下一页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
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
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
地面震动
的现象。
返回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
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 1
级,能量约增加 30倍。
通常, 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或小震
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返回
[提问 ]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 ?与我国的关系如何 ?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记载,我国自本世纪以来的
80年内共发生破坏性地震 2600多次,
其中 6级以上地震 500余次, 8级以上
地震 9次。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
大地震是我国 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
据不确切记载,死亡人数达 83万余人。
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震级 7.8级
,死亡人数达 24万人。伤数 10万人。
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 100亿元。
由此可见:地震是一种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返回
(二)火山喷发
思考:
(1)图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
(2)覆盖在汽车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
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
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
壳中喷出的现象。
[提问 ]
(1)简述火山的构造; (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提问复习旧知识 ]
(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 ?
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
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
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
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
重新喷发过。
[提问 ]
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 ?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
火山喷发时,有时还引起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
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
,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返回
(三)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 ]
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 125页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答案
返回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
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
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
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
: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
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
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
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
返回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
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 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提问 ] 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
的 ?
(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 ?
(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 ?
(4)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
四、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 ]
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
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
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
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
(3)实施预防措施 (具体措施可启发学生多提出一些 )。
下一页
返回
[教师引导讨论 ]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
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在我们的家乡,应重
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 ?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
才能保护自己 ?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归纳 1
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
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
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
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
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
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
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
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
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预报工作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还需要
我们继续努力。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下面各题的几个答案中,有一个或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
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破坏性地震是指( )
A 、人有感觉的地震
B、 震级在 3、 5级的地震
C、 会造成不同破坏程度的地震
D 、 5级以上震级的地震
2.属于活火山的火山是( )
A、现在正在喷发的火山
B、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C、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D、人类史前时期喷发过,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活动过的火山
3.有关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的地区
B、地震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
C、与地球上板块交界地带分布一致的地区
D、发生过地震的地区
4.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5. 20世纪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
喷
发,其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有 ( )
A、不会影响水圈中的总水量
B、喷发期间,当地白天气温明显升高
C、火山灰掩埋了当地的许多民房
D、皮纳图博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6.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7.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叙述是 ( )
A、地震多发地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
B、地震发生,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C、滑坡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疫病蔓延
D、人类的工程建设活动,也会造成一些地质灾害事件的发
生
8.有关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发
生的强度和时间
B、 实践证明,人类是可以预测、预报火山、地震等地质灾
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的
C、 植树造林是治理泥石流的措施之一
D、 人类的工程措施是阻挡不了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
二、读图题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名词填入图中: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
深度、等震线。
(2)若 A地发生了 4. 5级地震, B地的震级是 级。
(3)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情况下 A地的破坏程度比 B地
再
见
2002年 1月于永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