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3:02
回延安课件动画 九年级.ppt(510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回延安 贺敬之 作者简介    贺敬之, 1924 年生 于山东省峄县。 40年代 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 《放歌集》、《雷锋之 歌》、《贺敬之诗选》 、《回答今日的世界》 等诗集。 1945 年在集 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 女》中 担任执笔,此剧 1951 年荣获斯大林文学 奖。 80 年代任中华人 民共 和国文化部部长。 思路结构 (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 延安、会亲人、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 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 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 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 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 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 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 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 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 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 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 诗中“登时”‘莫要” “几根根”等,取自陕北 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 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 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 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 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 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 谐统一。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 话”,极言亲人重逢说 话之多。又如:“双手 接定宝塔山”“满窑里 围得不透风”等等,夸 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 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 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 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 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6:3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