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03:05
关于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 一年级.doc(3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示例(二) 聪明的华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 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 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 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 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 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 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 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 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 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 硬拉不行   理解: 硬拉   问: 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想:这段有几句话?   (2) 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 采 拿 晃   (3) 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 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 读全段。   (6) 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 )的青草,两只手( )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 )。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 只( )的羊被华佗( )。   (7) 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 男生背 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 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板书设计: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6:1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