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的方向.
2.知道重心.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在自然规律中隐含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通过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难点
重心、重心的变化
3.疑点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 g值有关,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值是恒定的吗?
4.解决办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重力、重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演习实验
弹簧秤(悬挂式、台式)钩码、均匀木棒、均匀圆板,形状不规则纸板、三角板、细线、会
自动爬坡的轮子
2.学生实验
弹簧秤、钩码(50g×5)、形状不规则纸板、细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事例,让学生自己总结重力的方向
2.通过演示(或分组)实验去寻找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3.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等效的思想并通过小实验去验证,加深理解.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道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知道重心的概念,学习 等效替代 的物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通过实验及大量事例,说明地球上一切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从而得出重力的
概念.通过学生实验,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重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弹簧秤测重力大小的原理.重心的概念是应用 等效替代 的方法提出
的,重心位置的确定及变化则利用实验来说明,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重力
[演示]静止释放的物体竖直下落,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
[举例]水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
以上实验和事例说明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
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什么?
[观察]由静止释放的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悬挂在细线下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是竖
直的.
[分析]悬挂在细线下的物体静止时,受重力和线的拉力作用,由二力平衡条件知,
重力的方向与线的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反向,所以重力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即与水平
相垂直的方向.
[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提问]如何知道一个物体受重力多大?
在已知物体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式 G=mg来计
算重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在弹簧秤下挂钩码,当钩码个数成倍增大时(即质量成倍增大),弹簧
秤的示数也成倍增大.
以上实验说明物体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其比例常数为 g,g=9.8N/kg,表示
质量是 1kg的物体受重力是 9.8N,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是不变的.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
或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演示]弹簧秤挂一重物,重物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当弹簧秤拉
着物体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示数增大,大于物体的重力.或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加速上升时
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
[演示]重物放在台秤上,静止时对台秤的压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当台秤加速下降时
台秤示数减小,小于物体的重力.
[举例]如图 1-2所示,物体对悬绳的拉力和对支承面的压力不等于重力.
图 1-2
以上实验和事例说明,悬绳挂着的物体静止时,拉力等于重力,水平支持面上物体静
止时,压力等于重力.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拉力(或压力)与重力实质是不同的.
2.重心
[提问]物体(如铅笔、均匀木棒)各部分都受到微小的重力,重力作用点也不同,这
样来研究重力简直无从下手,是否可以认为物体只受到一个重力?如果可以,这个重力的
作用点在哪里?
[学生猜想]作用点在铅笔或均匀木棒的中点.
[学生实验]用手指水平地支撑铅笔或均匀木棒,证实猜想正确,并用二力平衡知识
解释实验.
[结论]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我们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重力,等效地代替了实际作用于物体无数个点上的无数个微
小重力,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叫等效方法.
[提问]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演示]均匀木棒制成的杠杆,从中点支起在水平位置平衡.
[结论]均匀木棒的重心在中点(对角线的交点).
[演示]均匀圆板从中点吊起,圆板在水平位置平衡.
[结论]均匀圆板的重心在圆心.
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提问]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如何确定?
[师生共同实验]用悬挂法找薄纸板的重心位置、圆环或三角板的重心位置.
[结论]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演示]会自动爬坡的轮子.(在一木制圆盘中嵌入一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成的金属
块,嵌入的位置偏离圆心靠近边缘,使整个圆盘的重心偏离圆心,将圆盘放在一斜面上,
如图 1-3所示,圆盘会自动爬坡一定距离.
图 1-3
[结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还跟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演示]CAI课件
起重机的重心随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而变化,重物质量增大重心前移,提升高度增
大重心上移,重心快超出支承面时发出警报.
(四)总结、扩展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从本质上讲,重力属于万有引力,是万
有引力的一部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除了在两极,重力和万有引力
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2.物体在月球等其它星球上也受到星球的吸引而产生相应的重力.通常不加说明时,
重力是指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3.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的位置有关,地理位置改变时,物体质量不变,但所
受的重力略有不同,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受到的重力是恒定的.
4.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与物体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八、布置作业
练习一(4)
九、板书设计
二、重力
1.重力
(1)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的大小:G=mg g=9.8N/kg
(4)重力的测量工具
2.重心
(1)概念: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2)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
重心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妙用 重心 法判断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杠杆的最初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某些物体的运动变化,可能使杠杆的
平衡遭到破坏.对杠杆是否平衡以及不平衡的可能情况,大多数老师是分析物体的运动过
程,定量推理、比较来判断这样的判断稍感繁琐、费时,且遇到较复杂的问题,还容易出错,
如能巧用整体观念,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分析由于某些物体的运动变化所引起的系
统重心的运动变化,就可以判断杠杆的平衡是否遭到破坏以及破坏的可能情况.
例如图 1-4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如果 1m = 2m + 3m 这时杠杆恰好平衡,若把 2m
从右边移到左边的 1m 上,杠杆将 ( )
A.顺时针运动 B.逆时针运动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图 1-4
解析把右边悬线下看作是一个系统,若把 2m 从右边移到左边的 1m 上,系统的重心向
下作加速运动,因此系统处于失重状态,杆杆将逆时针转动,故选 B.
十一、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重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D.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体都是地球
2.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 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向上提起,当绳刚好拉直时,它的
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把一边长为 L的正方形均质薄板 ABCD绕 C点翻到对角线 AC处于
竖直位置时,其重心升高了多少?(如图 1-5所示)
图 1-5
3.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只能在物体上,不能在物体之外
D.悬挂在细线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上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