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定比分点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的概念,掌握定比分点公式及中点公式的应用。
(2)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理解定比分点的概念,掌握定比分点公式的应用。
教法:引导、启发
教具:三角板、投影仪
(一)引入
问题:(1)设 P是 P1P2的中点,P1(x1,y1),P2(x2,y2)如何求P点的坐标。
(2)如图,P是 P1P2的三等分点,已知 P1(x1,y1),P2(x2,y2)能否求出 P点的坐
标?怎么求?
(3)设 P是直线P1P2上的点,已知P1(x1,y1),P2(x2,y2),在什么条件下可求出
P点的坐标?
归纳:求P点的坐标,关键
(1)中 ;21 pppp (2)中 ;2
1
21 pppp (3)中的条件:知道 21 pppp ,
其中λ的值。
(二)新课
1、 线段的定比分点的概念。
定义:设 P1P2是直线 l 上两点,P 是 l 上不同于 P1P2的任意一点,若
21 pppp ,则称λ叫点 P分有向线段 21 pp 所成的比,点 P叫线段 21 pp 的
定比分点。
分析:想想,给定P1P2,P在l上可能的位置有几种?(3种)
(1)若 P在线段 21 pp 上,则λ>0,且 ||
||
2
1
pp
PP ;
(2)若 P在线段 21 pp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
则λ<0,且 ||
||
2
1
pp
PP ;
探讨:P 在 21 pp 的延长线上,λ值的范围?
(λ<-1)
P在 21 pp 的反向延长线上,λ值的范围?(-1<λ<0)
想想:λ值能否取到-1?为什么?(此时P1,P2重合,与题意不符)
说明:(1)只要三点P1、P2、P共线,则可以定义P分 21 pp 的比。
(2)若 P点位置确定,则λ值可由| pp1 |,| 2PP |确定。
(3)P分 pp1 的比,与P分 21 pp 的比一般不同。
2、 导出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设P1(x1,y1)、P2(x2,y2)、P(x,y),P分 21 pp 的比为λ,试用P1、P2的坐标,表
示P的坐标。
学生完成。
教师讲评:由定义 pp1 =λ 2PP
∴(x-x1,y-y1)=λ(x2-x,y2-y)
即 (x-x1,y-y1)=(λ(x2-x),λ(y2-y))
)(
)(
21
22
yyyy
xxxx
1
1
21
21
yyy
xxx
(-1)
3、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设P1(x1,y1)、P2(x2,y2)、P(x,y),P分 21 pp 的比为λ,则
1
1
21
21
yyy
xxx
(-1) *
称*叫 P分有向线段 21 pp 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指出:
(1)公式的意义:已知P1、P2的坐标及P分 21 pp 的比λ,求P的坐标。
(2)公式的结构:(略)
(3)公式成立的条件:-1
(4)公式的特例:=1 得中点公式。
4、 公式的应用
例1:已知两点P1(3,2)、P2(-8,3)求 P( 2
1 ,y)分 21 pp 的比λ及y的值。
分析与解答(略)
前2条:由定比分点公式可得① xx
xx
2
1 ② yy
yy
2
1
总结:求λ的方法①用定义 ②用公式。
练习1:如图,求B分 AC,B分CA的比;求C为 AB,A分BC 比。
练习2:已知A(1,-1),B(-4,5), 半线段 AB 延长到 C,使|AC|=3|AB|,求 C
的坐标。
小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1)若 P与 P1P2共线, 21 PPPP ,则λ叫P分 21PP 的比。
(2)若 P是 21PP 的定比分点,且P1P2的坐标已知,需先求P分 21PP 的比λ
才能求出P的坐标。
(3)求λ的方法 ①定义法 ②公式法
(4)中点公式是定比分点公式的特例,应用方泛。
作业:习题5.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