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6:23
正弦定理的应用的教案 高一.doc(4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正弦定理的应用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正弦定理的应用,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会用正弦定 理解三角形.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及其它的边和角.   2.理解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一解或两 解或无解三种情况,并会判断哪些条件使解三角形时出现一解、两解、无 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应用,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特别是在已知两 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情况.   难点: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 的情况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精确地表达了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   a=2RsinA,b=2RsinB,c=2RsinC.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师最后总结.   正弦定理精确地表达了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利 用它根据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去求出未知元素.   例1.在△ABC中,已知c=10,A=45°,C=30°,求b.   解:这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实际上是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和 一条边的长,求这个三角形∠B所对的边b的长.   ∵A+B+C=180°,A=45°,C=30°,B=105°,      数值计算要求学生用计算器完成,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例2.在△ABC中,已知a=20,b=28,A=40°,求B(精确到 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及其中a边的对角,这里a<b,A =40°为小边所对的角,应留心考虑.已知b=28,先求其对角∠B.      ∴B1=64°,B2=116°.   当B1=64°时,C1=180°-(B1+A)=76°.      请同学们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解.   例3.在△ABC中,已知a=60,b=50,A=38°,求B(精确到 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是大边所对之角.   解 ∵b<a所以B<A,A=38°,因之B为锐角.      (三)教师总结讲评.   通过例1.例2.例3的学习,我们对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如下 的结论.   (1)如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及一条边,则第三个角可求出,用正 弦定理求出边.(例1)   (2)如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则有两解(例2)或一解(例3).   比较例2.例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及其中a边所对之角A,bsinA<a<b,A 为小边所对之角,则有两解.   a≥b,A为大边所对之角,则有一解.   特别a=bsinA时为直角三角形.   a<bsinA,则构不成三角形.   (四)学生练习   练习1.课本练习2(1).   在△ABC中,b=11,a=20,B=30°.   已知两边及对角,且对角为小边所对,有两解.   A≈65°,C≈85°,c≈22,   A≈115°,C≈35°,c≈13.   练习2.课本练习2(2).   在△ABC中,c=54,b=39,C=115°.   已知两边及对角,且对角为大边所对,有一解.   B≈41°,A≈24°,a≈24.   (五)作业 习题5.9 1,2,3,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5: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