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
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
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2)通过对《资政新
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
愿望。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2)指导学
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
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3)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
提到的重要的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
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
夷”。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2)《资政新篇》是
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
特点。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
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
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
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1840年至 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
学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
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
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
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为什么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向
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
1.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师: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
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初中课本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
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
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
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
内容,了解林则徐效法西方铸造银币,进行币制改革的主张,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
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
2.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
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
段)
生:(阅读课文)
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
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
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
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
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
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
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
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
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
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
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
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40页
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
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
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
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
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
之路。
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
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
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
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
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
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
师: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
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
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 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
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主要内容
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
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 42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
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
生:(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
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
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
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
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
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
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
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
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
迪作用。
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师:(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课文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
张进行归纳、概括,加深印象)
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
危机的出现和加深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
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