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的推断
复习目标
1、采集推断题的信息点,得出相应物
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
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
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
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
系。
2、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
联系的。
叙述式推断题
表格式推断题
连线式推断题
框图式推断题
推
断
题
分
类
一、叙述式推断题
某化工场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
体有害的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
Fe3+、 Ba2+、 Na+、 OH -、 Cl -、 CO32-、 SO42-;
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
( 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
( 2)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
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 3)用 pH试纸测定污水的 pH值,试纸显深蓝色。
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离子是 。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二、表格式推断题
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
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 A、 B、 C、 D、 E,
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实
验
A+B A+E B+C B+E
现
象
产生
沉淀
产生
沉淀
产生
沉淀
产生
气泡
(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下图中的 A、 B、 C、 D、 E、 F分别表示石灰水
、
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
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
间能发生反应。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 A、 B、 C、
D、 E、 F各物质的化学式。
三、连线式推断题
四、框图式推断题
如图所示, A、 B、 C、 D、 E、 F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A与 B发生的是复分
解反应, B与 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F是人体
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结合图中信
息,回答有关问题:
( 1) E的化学式为
;
( 2) A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C与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推断题解题方法小结:
1、写出所有物质的化学式
2、寻找突破口,找到题眼
3 、针对各物质间的联系,画
出简单的联系图
4、写出结论并检验结论
1、有一包固体粉末 ,可能有 CaCO3、 Na2SO4、
CuSO4、 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做实验
得到以下结果:
① 将这些固体粉末加到水中,
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 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从实验可以判断出,该粉末中
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有
。
Na2SO4 、 BaCl2
CaCO3、 CuSO4
2、现有 A、 B、 C、 D四瓶未知溶液,它们是盐
酸、
硝酸钡、硫酸和碳酸钾,现将它们两两混
合,
产生的现象如右图(表中“↓”、“↑”
和“ -”依次
表示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和无明显现象)
,
由此可判断(写出化学式)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CO3 H2SO4
Ba(NO3)2 HCl
K2CO3 + H2SO4 == K2SO4 + CO2↑ + H2O
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钠、
氯化银、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或几种,
现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 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澄清溶液
。
( 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 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
淀
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断,该白色粉末中
一定有
,可能有 ,
一定没有
,
硫酸铜、氯化银
硫酸钠、碳酸钠 氯化钠
4、有 A、 B、 C三种物质,已知 A是一种氯化物
,
B是一种钠盐, C是一种碱。通过实验有以下现
象: A溶液与 B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A溶液与 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
B溶液与 C溶液混合后生成白色沉淀,
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请回答
:
( 1) A的化学式: 。
( 2) B与 C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CuCl2
A为氯化
铜
Ba(OH)2 + Na2SO4 == BaSO4↓ + 2NaOH
5、有一包粉末,由 BaCl2、 Na2CO3、 Na2SO4、 CaCO3、 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鉴定其成份,做如
下实验:
1)将该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发现下层有白色不溶物,上层
溶液无色澄清;
2)过滤后滴加足量的稀 HNO3,发现白色不溶物部分溶解。
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为 。
答案:
( 1) BaCl2、 Na2SO4、 CaCO3;
( 2) BaCl2、 Na2CO3、 Na2SO4;
( 3) BaCl2、 Na2CO3、 Na2SO4、 CaCO3。
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
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
(正推和逆推)→验证确认。
解题的关键是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