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7:38
[原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 高二.doc(5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⑵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能力方面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章引言 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P41章引言 阅读思考 引入新课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完成 “问题探讨”并提示。 〖提示〗1.(1)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 陈代谢的过程; (3)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 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 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案并不惟一,只要 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 阅读思考 回答 以已知推 特点,自 然引入新 课。 一、对遗 传物质的 早期推断 〖问〗20世纪20年代,人们为什么会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到20世纪30年代呢? 一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P42~43。 阅读思考 从历史背 景了解人 们的推测。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1 二、肺炎 双球菌的 转化实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首先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的。 请看这个著名的经典实验:   出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让学生对图 指出何者是R型菌体?何者是S型菌体?菌落各是怎样?毒 性呢?以加深学生对两种细菌的了解。 〖问〗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各看到哪些象? ②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③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说 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P43-P44,边看书边看图解,回答上述问题。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 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 S,有毒 小鼠 死小鼠 ③ △杀死的 S,无毒 活小鼠 ④ 活 R + △杀死的 S,无毒 死小鼠 转化因子是什么? (②④分离出活 S)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为什么加热杀死的 S型 细菌还能使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讲述〗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 80~100 ℃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会失活,DNA双链将解开;当温 度降至55 ℃左右时,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蛋白质的 活性却不能恢复。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 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DNA酶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 阅读思考 回答 弄懂肺炎 双球菌转 化实验的 原理和过 程。 第2课时 三、噬菌 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 〖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①吸附→②注入(DNA)→③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④组装子代噬菌体→⑤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阅读思考 回答 列表比较 一目了然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2 旁兰思考 题 〖提示〗因为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则 主要存在于 DNA的组分中。用 14C和 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 因为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 元素。 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 论 〖提示〗1.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 (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 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 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 DNA与蛋白质分开, 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3.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 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 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的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 技术就可以)。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 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 互促进的。 思考讨论 回答 总结 从实验过程并得出以下结论: (1)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因为艾弗里及其同事对 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 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 养了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 细胞才能够转化为 S型细菌。) (2)遗传物质是DNA。(因为DNA进入了细菌体内复制, 并复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所以在子代噬菌体内,没有亲代 噬菌体内蛋白质被标记的元素。) (3)RNA也可以是遗传物质。 归纳总结。从三个实验的结论中,拓展出下列规律: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 种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 的归纳总 结能力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3 亲代噬菌体 原宿主细菌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 DNA 无 32P标记 DNA DNA有 32P 标记 DNA是遗 传物质 35S标记 蛋白质 无 35S标记 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 35S标记 (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和 RNA两种 核酸,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4)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由蛋白质表达遗 传信息。 作业 练习一二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绿竹三思笑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7:4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