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7:40
[转发]《第十一单元 盐和化肥》复习课教案 高一.doc(54.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教案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 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 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 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 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 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 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 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 位置上,将 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 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 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    石墨     碳的化学性质         C60                  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      性质 碳的氧化物              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 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会动手制二氧化碳。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一氧化 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 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 途的思维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及上网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对碳和氢气相似性质的比较,学习联想、对比、归纳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 方法。 4.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演 绎、迁移的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氢气的比较,学习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分子组成的差异理 解物质性质的差异。 6.通过对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组成、可燃性、还原性的对比,以及实验装置的衍变讨论,发 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扫描] 1、重点 (1)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难点 (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 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 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 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 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 [实验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动与探究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两个。 几个实验的建议: 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 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 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台铜”(课本第 93页 出现过)的反应方程式比较,以便于归纳碳的还原性。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铜 的比例应控制在约 1:10的比例,从理论上看,其比例应为 12:160,考虑到有一部分木 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生成,故提高了木炭的量。为了节省时间及看 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可将木炭与氧化铜预先用水调成糊状,涂在试管内壁上晾干,但药 品用量不能太少,否则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 “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可让学生先预习 P119的“家庭小实验”和 P113的 习题5,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与全班同学交 流。实验装置也尽可能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与其他组同学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 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 6-6]:我们认为书中采取的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类推的思路,不利于激发学生 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将实验顺序进行了调整:先做第四个实验,然后请学生对 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猜想,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接着与醋酸、盐酸、硫酸类比。该 实验中使用的小花,用白色平版卫生纸扎成小花,在较浓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稍浸泡,取出 晾干,但要提前三天做才会干。该实验现象明显,烘烤时不会将纸烧着,纸未干颜色就变了。 [实验 6-7]: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我们觉得将烧杯翻转过来,向杯中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振荡,现象更明显,但翻时要迅速。 [实验 6-8]:该实验中血液应取静脉血,杀鸡时取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的混合物,通 一氧化碳时看不出血液颜色由暗红到鲜红的明显变化。 [实验 6-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储气瓶容积要大,该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残留 尾气事实上也不多。老师们也可用微型实验代替:灼热的氧化铜迅速插入一氧化碳瓶中,后 倒入澄清石灰水。另建议老师们将该实验的装置、反应的类型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进行 比较,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比较、表达。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1:两课时,课题 2:一课时,课题 3:两课时,单元复习:三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课题名称 教学设想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中对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金刚石、石 墨和 C60 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 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1、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干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的铅笔等物质,观察家长 的钻石首饰,动手做课本第 108页的“家庭小实验”。 教师:尽可能地准备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玻璃刀、玻璃边角料、 导电装置,防毒面具、C60的结构模型等,有关物质的资料等。 2、 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玻璃刀刻划玻璃、吸附性实验 3、 讨论 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单质的特性,再课本第 105页的“讨论”,说明 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4、 碳的化学性质:可用多媒体投影古代珍贵的字画作品引入“常温下 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如学生素质较好,可更进一步提问“为什 么?”,激发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 学性质很密切”的理解。 5、 碳和氧气的反应,建议与第二单元中碳在氧气中的燃烧比较,并让 学生讨论“家庭用煤用气应注意什么?”,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 提醒学生关爱生命、注意安全。 6、 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本课题未提及,但在课本第 136页“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时又说“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 的反应”,建议老师们在此提一下,留一个伏笔。 课题 2  二氧化碳 制取的研 究 本课题的重点是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鉴于学生在 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已具备一些制备气体懂得简单知识,可以让 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自主地探究。 1、 反应原料的选择 可让学生预习课本第 113习题5,教师再补充部分反应,在课堂进行 讨论的方式确定。 2、 发生装置的选择 建议让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活动与探究手册”中的仪器模型绘出 装置图,然后实物投影,进行讨论比较,并请学生说明设计的理由。 3、 收集装置的选择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介绍方法和理由 4、 请学生根据自己桌上的仪器组成一套装置,并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 碳。 5、 讨论:①二氧化碳与氧气实验装置的异同并归纳出实验装置的确定 方法。②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6、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留一些思考题:如一个底部有破洞的试管、一 个U型管如何组装可用来制二氧化碳,有什么优点等。 课题 3  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 碳 1、二氧化碳对学生并不陌生,建议让学生充分地联想归纳,如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质、在自然界的循环、功与过等 2、处理好探究实验 3、重点对学生进行有关能力的训练: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对比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及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利用所学知识鉴别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能力,查阅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辨证地看待物质功 与过的能力。 4、一氧化碳的引入,可用一则煤气中毒的报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 在下面的实验中,也要强调环保与安全。 5、在灭由管道煤气引起的火灾时,据消防员说,应先用湿毛巾灭火,后 关阀,否则火会倒吸。这与灭由液化石油气引起的火灾的方法不一样。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7:4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