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年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B卷(附答案) 高一.doc(4.83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二)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商品的出现是( )
A.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C.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D.出现以交换为目的的结果
解析:从根本上说,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出现商品,故选A;私有制和
社会分工只是商品生产的条件,这二者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不选B、C;D解释的是
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概念,故不选。
答案:A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考查商品的标准是“物美价廉”。这里的“物美”和“价廉”分别
是指( )
A.美观好看和价格低廉
B.使用价值的标准和交换价值的标准
C.使用价值的标准和价值的标准
D.价值的标准和交换价值的标准
解析:“物美”是从使用价值标准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故D不选;美观好看不能全面反
映商品的使用价值,故A不选;“价廉”这个“价”可以是价值、交换价值或价格,人们大多考
查的是交换价值或价格,故选B。
答案:B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给一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造成
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社会纷纷向受灾地区表示慰问,并提供紧急救灾援助。中国
政府向此次遭受地震和海啸灾难的有关国家提供价值为2 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
此外,加拿大、阿根廷、新西兰等国也准备或已经开始向受灾国家提供救灾援助或派遣救援
队和医疗组。各国为灾区提供的救援物资( )
A.是商品
B.不是商品
C.有的是商品,有的不是商品
D.难以判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商品概念的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各国为灾区提供
的救灾物资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的,所以救灾物资不是商品。
答案:B
4.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
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中规定: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
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这意味着温室气体可以买卖。温室气体之所以可以进行买卖,是因为
它( )
A.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
C.有使用价值 D.可以用来交换
解析:本题以《京都议定书》为背景设置,考查学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购买温室气体能
够帮助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完成任务,说明它具有使用价值;温室气体可以用来买卖,
说明它具有价值,故选B。A、C、D表述不准确。
答案:B
5.某农民把收获的500千克白菜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出495千克,剩下的5千克白菜拿回
家自己食用了。这一情况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 )
A.有时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而生产出来的
C.既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D.是为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出来的
解析:该农民的495千克白菜都是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故选B;剩下的5千克白菜
虽然拿回家自己食用了,但不是农民生产的目的,故不选A、C、D。
答案:B
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对于服装审美的、舒适的
要求,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专卖店和精品屋,实行优质优价。之所以要实行优质优价,从根本
上说是因为( )
A.优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大
B.优质产品能满足人们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C.生产优质产品消耗的劳动量大
D.生产优质产品使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商品价值量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价值决定价格,而价值是由
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实行优质优价,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优质产品凝结的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多,即生产优质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大。因此,C正确。A说法错误,B不是根
本原因,D说法不科学。
答案:C
7.假定1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
上衣的原材料等价格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 )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
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仍为4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发行量增加1倍,则1
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
低于20元,或高于40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选①,不选②;纸
币的发行量与纸币的购买力成反比,故选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过于求则
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则价格高于价值,故选④。此外,本题是一个四选三的选择题,在
能明确②错误的情况下,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
答案:D
8.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有
人赚钱,有人亏本;同一生产者,用同样的劳动生产同样的商品,有时赚钱,有时亏本。其
原因分别是( )
A.劳动积极性不同,劳动生产率不同
B.劳动生产率不同,使用价值不同
C.使用价值不同,供求关系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供求关系不同
解析: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赢利状况就不同;市场供求关系不同,也
会导致生产者的赢利状况发生变化。了解上述道理,得出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9.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如今商品竞争日趋激烈,商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品质更优、
功能更安全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商品品质更优说明( )
A.商品交换的目的在于竞争
B.竞争是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手段
C.竞争能促使商品价值提高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故选D项;商品交换的目的在于实现价值,故A错;B项题干未体现;C错误,竞争有助于
商品价值量的降低。
答案:D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对此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纸币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规定纸币面值
的大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故D错误。
答案:D
《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各行各业在竞争压力下,会更加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
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说明( )
A.市场竞争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B.只要采用新技术就能使企业赢利
C.只有采用新工艺的企业才能扩大生产的规模
D.改变产品结构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
解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能促进资源的
合理、优化配置。如果采用了新技术但不适应市场需要,企业也不一定能赢利。
答案:A
12.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产品成本( )
A.都能提高其商品价值
B.都能改善其商品使用价值
C.前者有利于竞争,后者不利于竞争
D.前者是改善其商品使用价值,后者是减少其劳动消耗
解析: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其价值,但
不能提高商品的价值;提高商品的质量能改善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成本太高的话,使用
价值即使得到了改善,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在竞争中的地位。
答案:D
13.目前,全国各地电视台加密卫星电视频道都实行有偿收视。这里的加密电视节目属
于( )
A.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B.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C.非商品,因为它虽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D.非商品,因为它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解析:加密电视节目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形实物商品,它是无形的精神产品,
它凝结了节目制作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用户有偿收视加密电视节目,这是商品交换行
为,故电视节目是商品,所以选B。A叙述理由不正确,C、D观点错误。
答案:B
14.反季节蔬菜价格曾一度上升,南方这些蔬菜的种植区气候良好,资源充足,价格也
较高。但近年来,一些吸纳南方反季节蔬菜的北方城市,在当地兴建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导致南方的反季节蔬菜价格一跌再跌。导致南方的反季节蔬菜
价格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蔬菜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B.蔬菜的价值量减少
C.人们的消费需求减少
D.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价格变化的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有许多,如供求关系、
劳动生产率等,结合本题题干的表述可知,由于北方温室大棚生产的蔬菜占据了大部分市
场,导致南方蔬菜价格下降,即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5.企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是正常的,但个别企业却不惜重金争得黄金时段
电视广告标王。对此,经济学家指出:产品不能以广告做支柱,广告的作用主要是在产品未
走向市场时把它介绍给消费者,然后产品以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使广大消费者不断购买。这说
明( )
A.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产品的使用价值
B.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宣传自己的产品,但更需要注意产品的质量,以实现其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就能实现价值
D.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以体现品牌效应
解析:广告的作用是为了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故不选D。质量好、使用价值
高,但不为消费者所知,没有被消费者购买,则既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实现企业
的经济效益,故不选A、C。
答案:B
16.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紧缺时,许多厂家都扩大这种商
品的生产,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结果却未能如愿。这种情况表明( )
A.面向市场生产一定能赢利
B.价值规律在发挥调节作用
C.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
D.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比较低
解析:A项正好与题意相反;C项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不反映盈亏情况;不管居民消费
水平如何,题干说的是紧缺商品,故不选D;商品紧缺使价格上升,许多企业盲目跟进,
结果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故选B。
答案:B
17.一天,工人张师傅买完菜后感慨地说:“哎,现在的菜价涨得太快了,上个月青菜
还是一元钱一斤,现在却成了一元五角一斤。”造成菜价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①通货膨胀 ②蔬菜供应不足 ③生产蔬菜的成本增加 ④通货紧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结合实际考查学生对物价上涨原因的理解。①②③都可能引起物价的上涨,
④错误,物价上涨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将含有④的选项排除。
答案: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一家小规模的印度工程公司购买了一项专利,开始制造有电
动引擎的欧洲型自行车,可是销路却一直打不开。后来,这家公司的老板发现,大批订单要
求单独购买电动引擎。他原想推掉这些订单,心想这些小引擎的订单能有什么大作用呢?然
而,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开始去寻访这些订单的来源。他发现农民把脚踏车上的小引擎拆
下来,改装到灌溉用的小型抽水机上,而在这之前,抽水机都是用手操作的。他马上意识到
这是一个机会。这家公司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灌溉用小型抽水机的制造厂商,每年销售
好几百万部的灌溉用小型抽水机。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公司生产的欧洲型自行车一直打不开销路,是因为欧洲型自行车( )
A.使用价值不够好 B.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C.在印度没有成为商品 D.价格太高
解析:从题干可知,使用价值的高低本身并不是其不能打开销路的原因,A不选;该
公司为销售并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生产,故有价值,是商品,C不选;欧洲型自行车不
适合当时当地的需要,没有足够的需求,故选B。
答案:B
19.材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___________作用( )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④三项都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
解析:题干材料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故选①;转变生产方向是该公司老板改
善经营管理的表现,故选②;该公司老板能按价值规律办事,在市场中得到了发展,故选
③。
答案:D
20.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下面对“等价”的理解正确
的有( )
①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②交换双方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③交换双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等 ④交换双方商品的价格相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四选三的多项选择题,只要从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一个与题意不符的,
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价格相等并不表明
价值相等,因此④是明显错误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仅仅是对“等价”而言,如果是对“等
价交换原则”的理解,应该明确并不要求每一次的交换都是等价的。
答案:C
21.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作
用是通过( )
A.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来实现的
B.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来实现的
C.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问题。题干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价
值规律。
答案:D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们在关注投资占GDP的份额不断上升的同时,也要警惕已经在
某些地方和行业中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的压力,以及未来由于供给能力结构性过剩而可能
形成的通货紧缩压力。据此回答22~23题。
22.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居民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就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增加也不减少
解析: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居民
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必然就会减少。
答案:B
23.材料中的局部过热、结构性过剩、通货紧缩这三者的关系是( )
A.通货紧缩→结构性过剩→局部过热
B.结构性过剩→通货紧缩→局部过热
C.局部过热→结构性过剩→通货紧缩
D.通货紧缩→局部过热→结构性过剩
解析:局部经济的畸形发展,部分商品出现阶段性的过剩,初步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买
方市场,造成结构不合理。如果长时间、大范围物价下降,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消费
需求就会持续不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需求萎缩、销售疲软的通货紧缩
就会出现。
答案:C
24.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价格竞争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不过,近年来,不少企业不
再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而是注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进行市场竞争。这是因为(
)
A.价格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小
B.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C.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是消费者购物的最佳选择
D.价格竞争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的弱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的理解。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可以使商
品价值顺利实现,提高商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所以选B。
A项不符合题意且本身错误。C项不是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原因,而且,由于价格和
其他因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未必会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5.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主要是通过( )
A.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B.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
C.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实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规律第一个作用的认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由等价交换
原则引起的,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实现的,故选C项;A、B、D三项均是价值规律第
二、三个作用的依据或实现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有人说:“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消费者关心的是商品价格,商品生产者关心的
是商品价值。因此价格低于价值,消费者就高兴;价值低于价格,生产经营者就高兴。”请你
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价格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的实际意义。对题目中的观点需要辩证地
分析。
答案:(1)商品交换中,消费者以货币换取商品,当然希望以等量货币支出得到更多的
使用价值,因此关心商品的价格;商品生产者,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当然希望收回成本
并得到成本以外的更大收益,因此关心商品的价值。
(2)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
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长远看,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
是一致的。
(3)价格低于价值,消费者高兴,但这是暂时的,因为在价值规律驱动下,生产者会减少
生产,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被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代替,价格会上涨;价值低于价格,生产者高
兴,但这也是暂时的,因为消费者会减少消费,造成商品积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
格就会下降。
27.(8分)近年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用于生产面包的优质小
麦价格较高。种植优质小麦搞“订单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采用先进技术的高产
品种,更受农民欢迎。人们品尝到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甜头。
请运用商品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绿色农业及高效农业为背景设置,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审题
时要弄清题干的意思才能准确作答。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实现产品的价值,使用高产品种,
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答案:(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绿色”“无
公害”产品、优质小麦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商品价值,从而为生产者带来更多的
利润。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会给生产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农民选择优质产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有助
于增加收入。
28.(10分)辨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
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
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由题干可知,该辨析题由两部分构
成:一是前提,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是结论,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
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结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依次作出分析即可。
答案:(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统一于商品之中。有使用价值而没有
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互相排斥。买者要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卖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见,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
29.(12分)读下面这幅漫画,运用经济学常识回答问题。
蛋 市 蛋 市蛋 市
蛋
市
图1 图2 图3
(1)试述这幅漫画反映的经济学道理。
(2)如果你在假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根据以上经济学道理,你对养鸡专业户能提供
哪些有益的指导?
解析:本题是漫画式问答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首先,要读懂图的本意;其次,要把图意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准确
揭示其蕴涵的道理;最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做答。漫画的中心思想是想通
过养鸡人追赶市场鸡蛋价格来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1)这幅漫画反映了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
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价值规律的表现
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二,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价格高于价值,赢
利较多,使生产扩大(图1);当生产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价格低于价值,获利减少,甚
至亏损,就会缩减生产(图2);当商品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时,价格又会上升,使价格高
于价值(图3)。因此,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第一,从事商品生产,必须自觉遵循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
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第二,根据漫画反映的内容,就一个变化过程来看,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就一
个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上涨与下跌的部分可以大体抵消。因此,价格仍与价值相符,价格始
终是由价值决定的。第三,要搞好养鸡生产,一是要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
本,在价格同样的情况下获利;二是摸准市场供求信息,不能盲目生产或减产。
30.(12分)材料一: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强化木地板产品质量,规范和净化强化木地板市
场,进一步引导消费,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促进我国强化木地板产
品质量的提高,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强化木地板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
江西、福建、安徽、北京、广东、湖北、湖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直辖市79家企业生
产的82种产品,合格69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4.1%。按相关标准对静曲强度、表面耐污染
腐蚀、表面耐香烟灼烧、表面耐磨、吸水厚度膨胀率、甲醛释放量六项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检
测。抽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这些企业管理严格,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
厚,产品质量稳定。而一些小型企业差距明显。主要表现为设备精度不够、技术力量薄弱、产品
质量不稳定。
材料二:在3月30日召开的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
局副局长鲁阳说,在2005年年初电管局对22个厂家22种型号的手机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
结果发现产品的合格率仅为63.6%。而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2004全国投诉统计显示,手
机投诉名列榜首。鲁阳指出,信息产业部将健全手机投诉的预警机制,建立手机质量情况通
报会机制,定期召开手机厂家会议,针对手机质量热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同时,对产
品投诉率居高不下、质量和产品“三包”解决不好的手机厂商通报批评,并在受理其进网许可
的过程中进行严格测试和审查。(图为中国消协2005年2月4日公布的投诉情况汇总)
中 国 消 费 者 协 会 2 月 4 日 发 布 的 《 2 0 0 4 年 全 国 投 诉 情 况 汇 总 》 显 示 , 移
动 电 话 和 互 联 网 成 为 投 诉 热 点 , 分 别 高 居 商 品 和 服 务 类 投 诉 增 幅 榜 首 。
2 0 0 4 年
3 6 . 5 %
5 3 . 6 %
2 2 . 4 % 2 2 . 4 %
% 投 诉 增 幅
3 1 . 6 % 2 8 . 2 %
投 诉 增 幅 居 前 0 的 商 品1 位
投 诉 增 幅 居 前 0 的 服 务1 位
1 移 动 电 话 2
21
汽 车
电 信互 联 网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 0
1 0
家 具
食 宿 文 化 娱 乐 庆 典
计 算 机
旅 游
首 饰 及 工 艺 品
咨 询 中 介
农 机 类
邮 政
五 金 交 电 化 工 产 品
交 通 运 输
种 子 化 肥
销 售
电 视 机
金 融 保 险
洗 衣 产 品
美 容 美 发 洗 浴 新 华 社 发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2)国家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解析:本题是通过产品质量检验和公众投诉反映出的问题,考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及运用两者相互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材料的知识和能力。当然,本题还可从更广的角度来回答,
比如产品的质量与形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作为同步测控,题目仅要求学生用第一课知识
来作答。
答案:(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价值。商品质量好,优质优价,销售快,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能获得较高利润,所以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大企业产品质量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保证质
量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前提。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差,不
仅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害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消费者重视产品质量。当前手机等通讯器
材质量问题严重,所以引起消费者的投诉。
(2)第一,对国家来说,产品质量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只有质量
好,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
生产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劣质产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
康发展,也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