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8:02
荷塘月色课件3-朱自清 高一.ppt(2.79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0 0 类别 : 课件
朱自清 荷塘月 色 朱自清 字佩弦, 号秋实,现代作家 ,学者,民主战士 。 主要成就 :诗、散文、古典 文学研究。其名作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 《春》《匆匆》 《背影》《绿》 《威尼斯》 《荷塘 月色》 作者简介: 清华园月色 月色下的荷 塘 一、听配乐录音,整体感知课 文 结合课文后面的知识短文,理清课文思路 理解课文的圆型结构。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作 者感情基调的一句话。 2、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图示法 表示课文的圆型结构 明线:游踪 (外结 构) 暗线:情感(内结 构) 出家门 踱 小 路 观荷塘 赏 四 周 不宁 静 寻 宁 静 得宁静 失 宁 静 《 荷 塘 月 色 》 的 圆 型 结 构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二 赏析 课文 请同学们重点对课文四 、五、六段进行讨论分析,并 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赏析第四段 1、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 者的立足点在哪? 2、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 感特征?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立足点:荷塘边 荷叶 荷花 •荷 香 •荷 波 •荷 韵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 裙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闪电 凝碧 脉脉 月色下的荷塘 课文第四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 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香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 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 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 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 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 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赏析第五段1、自由朗读。 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 荷塘上的月色的?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 处? 月光 月影 光与 影 泻 浮 洗 笼画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荷塘上的月色 ------ 朦 胧、柔 和 课文第五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 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 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 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 、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 月影,灌木的黑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 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 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赏析第六 段 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 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 ,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 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 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雾”写出了淡月下树 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荷 塘 月 色 画 面 是 —美丽的 气 氛 是 —宁静 的 格 调 是 — 雅致 的 美 静 雅 小结 三 课堂练 习 一、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 mí 充满)倩影( qiàn美丽)风姿 ( zī姿态) B、温馨( xīng芳香)宛然( wān仿佛)惊诧 ( chà惊奇) C、蓊郁( wĕng茂盛)厄梦( è可怕的)恩泽( zè 恩惠) D、袅娜 (liăo luó柔美的样子 )风致 (zhì美的 姿态 ) 倏地( shù极快的) A 二、找出构词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参差、袅娜、蕴藏 ( ) B、恬静、摇撼、稀疏 C、弥望、绝望、苦涩 D、风姿、轻纱、渺茫 B 三、指出下面修辞手法有所不同的一句: (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是 渴睡人的眼。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 着的 名曲。 C 本体 相似点 叶子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白花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清香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月光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朦胧,恬 静,柔美 光与影 悠扬,温馨,和谐 树色 迷茫,朦胧 灯光 昏暗,没有精神 二、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填写表格,并回答问 题。 1、其中有两个比喻,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 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明与暗的变化。这样 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比喻恰当。因为人的各种感官是 相互联系的,感觉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 这里先是将花香比成远处渺渺茫茫的歌声 ,二者都具有缥缈、不确定、若有若无的 特点;后又用名曲优美、和谐的旋律比喻 光与影的和谐,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 雅的氛围,而且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 三、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 ,说明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 是田田(互相连接)的叶子。 明确: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 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的 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 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完成课后练习三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开)着些 白花, 有袅娜的开着(已经盛开)的,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 ------ 明确:“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 ,好象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 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 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 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开” “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 不强烈。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 子上。 明确:“泻”有倾泻意,与“静静 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 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 “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 4、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明确:“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 ,是轻而缓地出来;“升”字太硬,无法 突出雾的轻和柔。 5、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远近高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 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 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 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 再 见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8:0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