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8:03
[原创]初二语文第四2 八年级.doc(76.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初二语文第四册 第八单元检测 一、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 ]   A.吝l ìn 兑du ì 潜qi án 滞zh ì   B.蓦m ù 舀y ǎo 竦s ǒng 翕x ī   C.贮ch ǔ 晌sh ǎng 澹d àn 箍g ū   D.峙s ì 蹒p án 颊xi á 拗ni ù   二、判断下列红色字注音的正误,在正确后的括号内打   “√”。(8分)   1、积攒  2、应酬   3、花重 4、兴尽   5、执拗 6、颤动   7、随和 8、派差   三、给下列形近字分别组词。(9分)   1、 2、 3、  四、为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   内。(4分)   1.一张一翕[ ]    A.开 B.合 C.动   2.必恭必敬[ ]    A.十分 B.必须 C.必然   3.山岛竦峙[ ]    A.高耸 B.对峙 C.耸立   4.小心翼翼[ ]    A.翅膀 B.谨慎 C.帮助   五、选词填空。(5分)   1.他________(爱惜、珍惜、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   2.老秦舀了一碗汤面条,___________(小心谨慎、必恭必敬、诚惶诚恐)双手捧给老 杨同志。      3.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_________(擎着、举着、拿着),像一只路标。   4.老杨同志等他走了十几步远,________(特意、故意、有意)向大家道:“没有见过 这种村长!……”   5.老秦就有这样一种________(习性、习惯、习气),只要年青人说他几句,他就不说 话了。   六、辨别下列词语,哪些是褒义词,哪些是贬义词,将褒义词的   序号写在横线上。(7分)   1.浑浊 2.清晰 3.呆滞 4.塌陷 5.僵直   6.舒展 7.自豪 8.随和 9.幸福 10.执拗   11.妄想 12.懒洋洋 13.喜欢 14.呶呶唧唧 15.任劳任怨    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分类将下列短语的序号填入表内。(6分)   1.月朗星稀 2.这种制度 3.必恭必敬 4.吃一锅饭 5.念得好 6.亲眼看见   7.他发现 8.湿透了 9.熊熊的野火 10.眼睛闭着 11.张开眼睛   12.一瘸一拐 13.觉得老杨同志真是自己人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八、下列句子各属哪种句式。(6分)   1.跟他们这些人能谈什么? [ ]   2.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 ]   3.他一走过来,大家什么都不说了。 [ ]   4.跟他们谈话就是我的工作,你要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谈吧![ ]   5.那么你们这里的农会都管些什么事? [ ]   6.这么大一点事也问我!那有什么难办? [ ]   九、填空:(11分)   1.《七根火柴》是________创作的一篇________全文以________为    线索,描写了主要人物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   2.《老杨同志》节选自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___________》。本文以老杨同志在阎家山的活动为________,    塑造了________的闪光形象。   3.《观沧海》是________是名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诗句勾画了____________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   4.“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春夜喜    雨》中诗句;______朝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使拟人与描写浑然一体。   5.《如梦令》一词是宋朝词人________的佳作,写出了词人早年    的欢乐生活,充满________。《西江月》选自辛弃疾的《稼轩长    短句》,“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等着重表现了作    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乐情绪。   十、阅读下列片断,回答问题。(7分)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 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色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 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 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四……”   1.以上文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用曲线在原文中标出,并说明它    的作用。(1分)   2.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对于一眼便能看清楚的“七根火柴”,而无    名战士却要一根根拨弄着数,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同志,你看着……”、“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    四……’”这两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3分)   十一、阅读《老杨同志》中的片断,按要求选择答案。(6分)   1.小元棋快输了,在一边催道:“快走棋嘛!”老杨同志有些不    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往    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    对老杨同志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杨同志一句“不耐烦”,一个“丢”背包的动作,表达了他对广聚、小元的不满, 反映了他的鲜明感情。    B.老杨同志话中“忙”和“闲”两个字,实是反话,讽刺广聚、小元大忙季节却在这 里争棋。    C.表现了老杨同志一进村就对阎家山的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了如指掌,具有高度的警 惕性。    D.老杨同志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了他对这个“村公所”和其中人物的怀疑。   2.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    扬家,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大家都说:“真是一张好    木锨。”(2分)    这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 ]    A.表现了老杨同志是贫苦农民出身,样样农活都会干。    B.老杨同志深入群众,没有干部架子,同时也是干农活的好手。    C.老杨同志因为乐于助人,受到众人的赞扬。    D.老杨同志用的是一把好木锨,所以扬场的技术特别好。   3.老杨同志听她说押了地,正要问她押给谁,老秦先向老婆喝    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    记得啥?你还记得啥?”    这段话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是[ ](2分)    A.表现了老秦性格暴躁而又严厉。    B.表现了老秦十分机智、灵活,及时借机转移话题。    C.表现了老秦有严重的夫权思想,也十分岐视妇女。    D.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   十二、写作。(40分)   题目:《老师的眼睛》   提示:老师和同学们朝夕相处,老师的思想品质、精神情操、生活作风,都给同学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值得回忆,记忆的地方。但这些只是老师形象的一部分,仅仅根据 这些印象,要正面地、全面地写老师是比较困难的,选取一个侧面,或者一个生活片断来写, 就比较容易。“老师的眼睛”,要求同学们选取老师的一侧面或片断,反映一位老师或几位 老师的精神面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的描写可以揭示老师的内心世界。   字数 600-800。 参考答案: 一、A   二、1.A 2.B 3.A 4.B 5.B 6.B 7.A. 8.B   三、1、 2、 3、   四、1.B 2.A 3.C 4.B   五、1.吝惜 2.必恭必敬 3.擎着 4.故意 5.习惯   六、褒义词:2、6、7、8、9、13、15   七、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1、3、12  2、6、9  4、11、13  5、8   7、10     八、1.反问句 2.感叹句 3.陈述句 4.祈使句 5.疑问句 6.反问句   九、1.王愿坚、小说、七根火柴,无名战士、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的      忠诚。     2.赵树理、《李有才板话》、线索、党的农村干部。     3.曹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4.润物细无声、杜甫;宋、《书湖阴先生壁》、两山排闼送青来     5.李清照,生活情趣,稻花香里说丰年。   十、1.比喻: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 通过这形象、生动、贴切的比喻,揭示了七根火柴在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苦斗争的环境中的 特殊意义,象征着无名战士用生命为代价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这一革命火种,必可燎 原。同时,表现出无名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     2.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火柴的珍贵,因为在当时极端艰苦恶劣的环境中, 每一根火柴都将关系着多少战友的生命。“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数火柴的细微动作包含着 无名战士心中的千言万语。因为每一根火柴都含有他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也是他 一生中最后一次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数火柴的动作,也表明他为此而感到无比的 欣慰。     3.两句话中的省略号都表示说话的断续,语意未尽,表现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时 刻,仍关心着党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一丝不苟的崇高品质。     十一、1.C 2.B 3.D.   十二、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48:26 上传